赵泽民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督查事务中心
安全生产是企业长远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安全,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持续发展。因此,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评估、指导、督促企业有针对性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就成了摆在安全管理与监管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检查评估等一系列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在相关检查评估的促进下,企业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理清了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
(2)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3)通过一系列评估工作的开展,帮扶企业梳理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各级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4)通过现场检查,指导企业梳理了“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步骤、关键节点、关键人员”,促使企业生产现场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现有评估体系的指标设置更加重视管理结果而不是过程。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对标准理解不深入,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走捷径、走弯路、走偏路的现象,总体评估过程存在质量不高、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考评轻落实。企业认为安全生产类评估工作只强调企业的管理制度及表面工作,忽视了对指标细则的动态落实与跟踪。
(2)重生产轻安全。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多或少存在重视经济效益、轻视安全生产的现象,企业往往依赖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单打独斗式地整理各类资料、数据、材料等,未能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动员部署。
(3)重结果轻过程。企业参与各类评估过程中,“通关”思想较为严重,普遍比较重视评估结果是否“过关”,一旦过关后续的强有力的跟踪、落实逐渐演变为“一纸空谈”。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检查评估等考评活动种类繁多,给企业安全管理造成困扰,一旦管理部门推进“新的”评估工作,企业会将以往的考评结果全盘推翻,重新开始准备应对“新的”评估工作,不理解各种考评对企业安全管理促进的内涵。
(1)企业缺乏主动或系统性获得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渠道。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水平不高。在对企业内部各类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培训、考核等工作过程中,存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提升渠道少、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
(3)多数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全面形成。体系的完善往往停留于结果管理,忽视了对于过程的动态管控。如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计划等,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并没有体现对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落实的管理。
北京市交通委结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梳理制定了北京市交通行业“5+15”(“两客一危”、地面公交、机动车维修等10类行业企业及路政、运输、执法、轨道、养护等5类监管部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指标,并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指导、帮助、督促大量交通行业企业进一步扎实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指标着眼于企业安全现状的评估,指标设计环环相扣,通过设计反映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的关键指标,将危货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引向管理部门希望的目标方向,即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指标体系采用得分制,由人员管理、车辆及设备管理、停车场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四大部分组成,指标体系构成,如图1。
图1 危货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指标构成
人员管理包括企业对驾驶员、押运员、车辆动态监控人员及装卸管理人员四个保证危货运输的关键岗位人员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义务过程中的动态把控。针对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对安全管理的影响,设计人员取证和在企业工作平均时间指标;同时,加入驾驶员从业年限考核指标,反映企业人员管理能力和驾驶员队伍稳定性。另外,考虑人员对安全职责、单位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实际了解情况和企业培训到位情况设计了人员问答环节。指标中还设计了驾驶员的准入管理系列要求,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做到关口前移,从预防角度考察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车辆及设备管理包括车辆基本要求、特殊车辆要求、车辆动态监管及装卸作业的设备设施四个方面。从经常使用、不宜保持的安全设备设施角度设计指标,包括档案管理、车辆使用及技术要求、安全附件与装备几个方面设计指标。同时考虑车辆的使用年限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设计车辆平均使用年限指标,摸清车辆使用现状。在车辆使用及技术要求提到了企业制定本企业车辆技术标准,高于现有国家技术要求;企业采购车辆的关键部件或安全防护措施高于国家技术要求,如车辆安装有防漏、防爆等新型安全保护装置;车辆安装视频监控等高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引导企业加强本质安全的硬件投入。
停车场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审批的重要部分。停车场的人防、技防措施与使用管理情况也可以反映企业的安全管理实际,作为单独内容加以提出。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与人员、责任制、制度建设与管理、安全生产经费使用、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文化、安全奖惩、安全生产检查、应急管理、合同管理、交通违章事故管理、货源与运单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考核、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直接扣分项等十几个方面指标,突出重点环节动态管理。指标的主要内容中突破了以往从目标规划入手到绩效持续改进等的体系,而是突出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突出反映企业动态管理情况的指标分值,安全培训50分,安全生产检查40分,应急管理35分,合同管理25分,货源与运单管理20分,里面描述的细节、指标赋予的分值拉大了管理到位的企业与管理欠缺的企业之间的差距。
在评价指标设置中,突出制度规范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落实效果,体现出立足现场、基于现象、反映现状、评价现实四鲜明导向。指标设定重在“适”字。评估指标修订时,实际走访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充分考虑行业特点与现状,制定的指标并非虚构刻划出来,是经过实地走访,企业可以实施,可能达到的。从管理学上说,目标是比现实能力范围稍高一点的要求,即企业可以“蹦一蹦,够得着”的。本次评估工作就是要拿一把尺子衡量北京市所有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现状,即评估企业情况又告诉企业努力的方向,衡量结果还可以指导分级分类管理。同时,评估实施并不给企业太多的准备时间,而是通知以后直接实施,突出现状评估。总体来说,本次千分制指标的设定原则,遵循“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具相关性及有时限。
在评价指标设置中,注重双向激励,提炼出基础性指标、引导性指标、否决性指标、负向性指标四类别指标。
基础性指标来源于现行的危货运输行业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危货运输行业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企业对各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结果落实与过程跟踪,确保企业“规定动作”不走样,核心在于检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方式及效果。如: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各类安全生产评估工作基本上只审核其培训工作落实是否有计划、学时是否达标、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开展了培训后考核等,如果上述材料齐全基本上此项工作落实情况就可以得到满分,其对企业落实效果的考量几乎无从考证。但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指标不仅考量上述内容,更关注上述材料之间是否能够彼此相互印证。特别是通过引入对于企业驾驶员、押运员、动态监控管理人员等关于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内容的提问考核,其回答的准确度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反映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效果。再比如:评估中发现,多数企业将日常消防器材的业务知识培训当作应急演练,而各类安全生产评估工作未能就此情况加以区分。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指标则更加关注企业应急演练过程中预案编制符合性、计划与实施结果的统一性、演练的内容科学性、过程的组织配合水平、培训的效果、评估改进情况等,通过对此项工作全过程的指标把控,全方位、多角度评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方式及效果。
引导性指标是指内容设定高于现行行业法规和标准要求,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企业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指标。如:驾驶员准入管理指标当中“有入职体检,开展了驾驶员心理测试等职业适宜性测试”指标项,虽然现行法律法规未对此项提出明确要求,但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可以主动落实此项要求,且开展此类工作有助于强化企业对于驾驶员准入严格管理,引导企业加强驾驶员准入把关,避免存在各类身体、心理问题的人员从事危货运输工作。
否决性指标是指对未落实特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企业,相应二级指标甚至一级指标项不得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引导企业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驾驶员资质管理指标中“具有与准驾车型相适应的驾驶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不符合‘驾驶员管理项(40分)’不得分”指标项,就是否决性指标价值导向的直接体现。
负向性指标是指得分项以外的指标项,对于达不到负向性指标要求的企业,将在1000分总分基础上扣除相应分数。其主要目的在于督促有较大风险性行为的企业持续性改进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出现,如其他管理指标中“从检查日往前一年内发生一般事故的企业,本评估总分扣200分;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本评估总分为0分”指标项,就是督促企业不再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体现。
应用千分制评价体系对200余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评估。从评价结果看,行业管理四大要素总体得分不高,相对得分率最高的是“人员管理”部分,得分率为70%;得分率最低的是“安全管理体系”部分,得分率为54%,如图2。
图2 危货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四大要素得分率
从评价结果看,企业得分情况,见下表。
从得分情况看,千分制评价体系对企业评估情况较为客观,不同安全管理现状的企业得分具有较大差距。其中占比例最高40.3%的企业得分在600~700分,也反映指标设计总体合理,达到较好评估效果。
表 企业评价得分分值比例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力求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并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注重“目标与实际统一、过程与结果并重、落实与成效并举”。评价结果实现不同安全管理水平企业间的对比分析,对同时评估结果将作为行业分类分级安全监管的重要依据。作为生产经营行为的主体,企业一方面应依照安全生产千分制评价指标内容补足自身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环节,强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随着业务领域范围的不断拓展、工艺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合理依据指标动态调整安全管理重难点,有的放矢,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