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扬 张建波 车明德 林晓晖 刘智慧
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2.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 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将进入不同的职业场所,其中绝大多数会进入生产第一线,将直接面对生产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危害和危险源,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如何将安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教育体系,合理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在其入职前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技能和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受到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本人、企业、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已成为必然[1]。
虽然目前各职业院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未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模式,而且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模式比较落后,安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国内某高等职业学校,该校是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全,样本代表性较好,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从13-17级的学生中抽取10个专业的283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进行回收。为提高调查结果的实用性,在选择调查对象时,在专业上侧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就业率较高、危险程度较高的专业,在年级上侧重16级、17级等入校较晚的学生,调查数据统计,见表1。
(1)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开展情况。数据显示:学生获取安全知识主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而通过课堂、社会活动获取的安全知识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当开设安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组织应急演练的周期为每学期1次。
由此可见,在职业院校中开设安全教育选修或必修课十分必要,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度较高,应当多通过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灌输安全知识。
表1 有效样本专业、年级、性别分布统计表
(2)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抢救触电者和火灾逃生方式,对于基础急救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仍有1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或不能选择正确的触电、火灾事故逃生或急救方法,绝大部分学生仅知道120急救电话。
由此可见,应急逃生和安全自救知识的普及和掌握程度仍有待提升,应当加大此方面的专门培训。
(3)安全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安全教育的责任者应当是学校,实施者应当是专业实训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而不是德育课老师。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安全与自身的关系密切,比较担心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概念认识模糊,对安全的内涵不是十分了解。
由此可见,学校是学生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实训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当主动担负学生安全教育培训的任务,安全课程内容应针对学生所学专业,侧重和生产工艺、环境有关的安全教育。
(4)期待的安全教育方式。调查数据显示:演习、演练和视频等是学生比较期待的安全教育方式,而对于安全教育活动形式的选择则较为均衡。
由此可见,安全应多采用演习、演练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可不拘泥于固定的安全教育形式,应尽量多样化。
安全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从企业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准备、岗位安全知识需求分析、课程设计与学科优化、教学方法设计、课程评价考核及回访等6个方面进行[2]。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如下图。
图 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列入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安全教育成为单独的课程。在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的传授时应该结合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具体授课时间根据内容的差异安排,如安全基础知识部分可安排在一年级,而安全技能教育可以等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后进行[3]。
通过加强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机制建设活动,构建课程保障体系。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系统讲解的基础上,更多的采用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试验和实习法、宣传娱乐法等易于让这个年龄段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考核项目应包括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考核过程的方式,如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和现场查隐患等内容较为新颖的方式进行考核。安全教育课在期末应同其他课程的考查一样进行考试考评,结果进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地质钻探工作环境多处于野外或艰险地区,存在较多的风险和不可控因素,人员在从事钻探施工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或周围不安全环境影响的可能性较高。按照“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地质钻探工种课程设计分为6个阶段。
采用参观、考察、交流等形式对相关地质钻探企业或涉及钻探业务的单位进行调研,收集相关单位的安全管理信息,把握需求方向,形成调研报告,从而确定地质钻探工种安全课程设计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
通过资料收集明确地质钻探行业的通用安全标准,并将相关标准进行细化,融汇到课程中。同时,收集同行业单位地质钻探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经过汇总、比较后,应用到钻探安全课程设计中。
地质钻探工所处的施工环境大部分在偏远、荒僻的野外地区,需要经常操作配电系统、钻探机械等。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需侧重实践教育、实例引导,尽量减少单一的理论性课程。
3.4.1 课程设计
结合地质钻探工人的实际需求和文化程度,本着提高效率,注重实效的原则开设4门安全课程:
(1)安全法律法规。使钻探工人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了解国家、地方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内容。
(2)安全用电。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现场学习施工机械、配电系统的装配、电气维修。
(3)事故案例。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现场分析,总结事故经验教训。
(4)地勘安全。以地质勘探相关安全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结合地质钻探工作实际进行。
地质钻探课程需要使用以下教材:《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全液压动力头式岩心钻机金刚石钻探工艺技术规程(试行)》(DK/T001-2006);《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1651-2008)。
3.4.2 学时设计
结合该单位地质钻探工种需求和教学实际,按年级将一学期学时进行设计,见表2。
表2 年级学时安排表
采用寓教于乐、注重实践的教学辅导方式。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教学工作实际组织知识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安全用电。以地质钻探现场用电设备设置和配电系统布置为主要内容,组织现场操作讲解。
(3)事故案例。有条件的情况下模拟地质钻探施工案例场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4)地勘安全。组织三年级学生到地勘单位钻探施工现场或野外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实习,亲身体会地质钻探安全生产。
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双轨制考核模式,理论考试分数占30%权重,实践考核分数占70%权重,每学期组织两次考核,满分记100分,60分为及格分,考核不及格需要重修。同时,及时跟进,定期对已经毕业的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回访,每级毕业生的回访率不低于30%,根据回访调查结果实时对钻探技术工种安全教育课程进行修改完善。
高等职业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结合实际,并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企业调研、资料收集、需求分析、课程设计与优化、教学方法设计、评价考核的流程进行,通过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可有效提高安全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降低受到职业危害的可能性。
[1] 姚建平,孙玲.高职院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为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5):25-29
[2] 盛丽萍,李振明.谈欧美等国家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对我国的启示[J].安全,2010,(12):32-35
[3] 朱建军,丁江涛.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