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晚,孙宏茂
(浙江科技学院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杭州 310023)
限定性范围副词主要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前,对范围或数量起修饰、限定作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1]、《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2]纳入的限定性范围副词有“才、单(单)、光、仅(仅)、净、就、只、唯独”。根据词汇等级划分,“才”“就”“只”“单”“光”“仅”均为普及化等级词汇,“才”“就”为第一档最低入门等级词汇,“只”为最常用词,“光”“仅”为第二档常用词,“单”为中级词汇。迄今为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才”“就”“只”,极少涉及“单”“光”“仅”。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单”“光”“仅”的偏误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以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几乎没有。为此,根据“单”“光”“仅”的语法特点,结合学生的汉语水平,我们设计了测试问卷并进行了调查:从《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工具书及相关论文中,选取三者的常用句式,兼顾近义词的区别,其词汇主要是普及化等级词汇;题型多样,有选择、判断、插空、补充句子。测试对象为浙江大学等杭州高校的在校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水平中级,涉及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11个国家与地区。发出问卷80份,收回56份,有效卷48份。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3]。调查发现,“单”“光”“仅”的偏误有错序、遗漏、误加、误代、杂糅五种,如表1。
表1 “单”“光”“仅”偏误统计表Table 1 Error statistics of “单” “光” “仅”
表1表明:“仅”偏误频率最高,其次是“光”和“单”;“单”的偏误类型以错序、误代、遗漏为多,“光”以误代、错序、误加为多,“仅”以误代、错序为多。偏误频率与三者的使用频率正相关;偏误类型与三者所在句式的使用频率正相关。
三者的语序错误经常发生在与动词、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组合的先后顺序上,以及能否与数量词、体词+数量词组合,见表2。
表2 “单”“光”“仅”的语序错序类型Table 2 Sequential error types of “单” “光” “仅”
与动词、否定副词、“只”的组合,三者相近,使用偏误如:
*1)他每天不好好读书,做光白日梦。
*2)一个优秀的人还要情商高,不是单智商高。
*3)他不是只仅学了汉语,他还学了法语、德语。
例1)“光”与动词搭配失误。该句“光”应置于“做白日梦”前,对其起限定修饰作用。例2)“单”可与“不”直接连用,表“不光”“不仅”之意,限定其后的范围,判断动词“是”应置于“不单”之后。例3)是副词加“只”的搭配失误。“仅只”作为限定副词,结构稳固,类同“仅”“仅仅”。
与能愿动词如“会”或数量词组合时,三者用法各异,容易出错。如:
*4)他会说光汉语,不会别的。
*5)我不单一个人会说汉语,大家都会说汉语。
“光”与“会”可以组合,对“会”的范围起限定作用,例4)“光”限定修饰“说汉语”,“单”“仅”不能与“会”搭配。“单”“光”不能直接修饰数量短语,“仅”后可直接搭配数量,表量少,当限定副词和数量短语中插入体词性成分、形成“副词+体词+数量”构式时,“单”“光”“仅”都可出现。例5)“单”与“不”同现,形成“不单”组合,此时,“我”应置于“不单”后面。
三者的遗漏错误主要发生在与光杆名词、数量词的搭配上,以及与动词组合是否对举、与否定词组合语义上是否超出范围,如表3。
表3 “单”“光”“仅”的遗漏类型Table 3 Omission error types of “单” “光” “仅”
表3显示,与动词组合发生对举及与否定副词搭配表超出范围,“单”“光”“仅”均可出现,有共性,可替换使用。如:
*6)学习汉语的时候,需要每天复习,但光复习是不够的。
*7)这个问题不关系到你一个人,而且会影响到大家。
例6)“光”修饰动词“复习”,限定其范围,其后要有与之对举的成分,表限定范围以外的情况,如“但光复习是不够的,还要预习新课”。此时,因为共性,“光”可与“单”“仅”替换。例7)遗漏了限定性范围副词,前半句否定了“一个人”这个范围,但后半句表“这个问题”还“影响到大家”,超出了“一个人”的范围,可用“不单”“不光”或“不仅”。
“单”“光”“仅”与数量词的组合,也有遗漏偏误。如:
*8)这么多书单一个人搬是不够的,还是多叫几个人吧。
“单”不能直接修饰数量短语,但在“单”和数量词之间加上体词后,结构又可成立。所以,该句可在数量词前添加体词如“我/你/他”“王老师”等。
另外,与光杆名词的搭配也需注意。如:
*9)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单工作,还有生活方面的问题。
“单”的否定形式“不单”不能直接修饰光杆名词,若要修饰,需在其后加上判断动词“是”,“不单是”限定后面名词的范围,“不单”义同“不止”。
三者的误加偏误主要发生在与光杆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只”及连词“而且”的组合上,如表4。
表4 “单”“光”“仅”的误加类型Table 4 Addition error types of “单” “光” “仅”
“单”、“光”、“仅”与“而且”组合时存在共性,可替换使用。如:
*10)这个问题不仅只影响你一个,而且会影响到大家。
“单”“仅”可组合成“不单只”“不仅只”,“光”无此用法。“仅只”限定其后成分的范围小、数量少,“不仅只”则表超过一定的范围或数量。例10)后分句表递进,此时,“不仅”不表限定,而做连词,与“而且”搭配,可替换为“不单/不光”,“只”为误加。
三者与光杆形容词组合,也常出现误加现象。如:
*11)安娜不单只聪明,而且情商也高。
*12)通过一年的汉语学习,我不单只学会了汉语表达,而且也了解了中国文化。
“单”“仅”不能直接修饰光杆形容词,但“光”及“不单”“不仅”“不光”可以。例11)“不单”可直接修饰形容词“聪明”。此外,“不单”有两个基本用法:做副词,表限定;做连词,用于递进复句。例11)、例12)后分句均出现“而且”,是对前分句内容的递进,“不单”是连词。但是,“不单”和“只”连用,却只做副词,限定其后成分的范围或数量。例11)、例12)误加副词“只”。
三者也存在与数量词组合的误加偏误。如:
*13)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是仅十分钟就到了。
“仅”限定时间时,直接置于数字前,如“仅五分钟就写完作业了”,三者只有“仅”可直接加数量词。例13)误加判断动词“是”。
三者的误代偏误表现为与述补短语、数量短语、兼语短语、光杆动词、光杆形容词及“就”的搭配上,如表5。
表5 “单”“光”“仅”的误代类型Table 5 Substitution error types of “单” “光” “仅”
与述补短语搭配的误代如:
*14)他单怕得发抖,话也说不清楚。
“单”不能置于述补短语前,“光”“仅”有此功能。例14)只能用“光”修饰“怕得发抖”,“单”误代“光”。
与数量词搭配的误代如:
*15)我们班光三个人通过了HSK五级。
三者中,只有“仅”可与数量短语直接组合,对其进行修饰限定。例15)“光”误代“仅”。
与兼语短语搭配的误代如:
*16)怎么仅派他去出差。
“单”“光”可修饰兼语短语,表对动作、行为、意愿等的限定,口语色彩浓厚,“仅”多见于书面语或文言句式,口语受限。例16)“仅”误代“单”。
与光杆动词搭配的误代如:
*17)仅会说,不会做。
*18)仅看他的外表,就知道他不是坏人。
“单”“光”“仅”都能用于动词性成分前作状语,但只有“单”“光”可置于单个动词前,此时,“单”“光”多与“没/不”对举。例17)副词后出现能愿动词“会”,“仅”误代“光”,例18)“仅”误代“单”或“光”。
与光杆形容词搭配的误代如:
*19)单漂亮有什么用?
三者中,只有“光”可修饰单个形容词。例19)“单”误代“光”。
与副词“就”搭配的误代。如:
*20)光看一次期末成绩,他太轻易放弃了学习汉语。
例20)的“光”限定前半句的范围,意在突出后半句“放弃学习汉语”。“光”与“就”可形成“光……就……”的搭配,但是,例句使用了“太”,“太”是表程度深的副词,与“光”语义冲突,不具搭配功能,宜换成“就”,此时,“仅”也可与“就”形成“仅……就……”,“光”“仅”可互换。
表6 “单”“光”“仅”的杂糅类型Table 6 Mix-up error types of “单” “光” “仅”
三者的杂糅偏误主要表现在“不+副词……而且”“副词+‘让’类使令动词”两种结构中,如表6。
三者在“不+副词……而且”“副词+‘让’类使令动词”两种结构中有共性,可替换使用。
“不+副词……而且”的偏误如:
*21)安娜不但单长得漂亮,而且情商也高。
*22)这个问题不但仅会影响到你一个人,而且会影响到大家。
例21)、例22)的“不但”是表递进的连词,不能与副词“单”“仅”连用。例21)可有两种理解:其一,去掉“单”,“安娜不但长得漂亮,……”先提到安娜长相漂亮,进而提到情商也高,前后为递进关系;其二,去掉“但”,“安娜不单长得漂亮,……。”“不单”限定了安娜的优点范围,即“不止外在的长相漂亮,而且内在的情商也高”。例22)类同,可酌情去“仅”或者“但”。依据共性,“不光”“不仅”均可使用。
“副词+‘让’类使令动词”的偏误如:
*23)他让我们光要练习口语,所以这次考试不合格。
“副词+‘让’类使令动词”结构,三者均可使用。例23)中“让”“要”都是使令动词,使用重复。范围副词与使令动词共现时,一般是范围副词在前,使令动词在后。例句前半部分可改为:“他单/光/仅让我们练习口语”或“他单/光/仅要我们练习口语”。
调查表明,致使“单”“光”“仅”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过度泛化、回避策略、研究不足、教材编排不当五种。就前三种原因统计,可综合如表7。
表7 “单”“光”“仅”偏误例句统计Table 7 Statistics of error example sentences of “单” “光” “仅”
表7表明,致使“单”“光”“仅”偏误的缘由,主要是母语负迁移与目的语过度泛化,因学习策略产生的偏误较少。母语负迁移主要发生在错序、遗漏及误代偏误上。目的语过度泛化除误加偏误外,其余四种偏误均有出现,其中误加和杂糅居多。
母语负迁移是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依赖母语知识而产生的偏误,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4]194。即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态度、方法等,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影响。积极的影响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英语母语的负迁移,可分为以下三类。
2.1.1 “not only”的语序表意
汉语教材中,“单”“光”“仅”的释义几乎都用到“only”。“only”是留学生最为熟悉也最易理解的词语,其否定形式“not only”在句中的语序不同,意义也不同。例5)表达“不光我一个人会说汉语”时,英语有两种理解:句中的“not noly”如“I can not only speak English”,强调动作“说英语(speak English)”;句首的“not noly”如“Not only can I speak English”,强调范围“我(I)”。汉语中,例5)是第二种表意。可见,英语“not noly”的语序表意,容易导致偏误出现。
2.1.2 汉英搭配殊异
由上文可知,“副词+数量词”存在错序、遗漏、误加、误代偏误,频率较高。该类用法,英汉殊异:英语中,限定性范围副词可直接搭配数量词;汉语中,仅“仅”有此用法,“光”“单”不能直接修饰数量词。如例15),英语可翻译为“Only three students passed the HSK 5 in our class.”学生直接用“only”对应汉语“单”“光”“仅”三个,并随意选择简单熟悉的“光”套入句子,从而出现偏误。
2.1.3 母语成分的缺位
汉英释义与用法并不简单地一一对应。汉语的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情状补语为其中一种,英语没有相对应的形式,留学生容易用状语进行替代。如例14)“他光怕得发抖,话也说不清楚。”的翻译为:He was trembling with fear, and he could not speak clearly。汉语中,“发抖”作补语对“怕”的情状进行补充,英文翻译无法对应。此外,全句的翻译未表达出“光”的修饰限定功能,“光”可有可无。此时,对是否使用“单”“光”“仅”,学生已经把握不住,更加无法从中选择准确的词语。
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即目的语的负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全面或因错误推断而造成的偏误[4]193。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比目的语规则泛化要大,到了高级阶段,目的语规则泛化的影响比母语负迁移要大[5]。“单”“光”“仅”受目的语过度泛化影响,出现的偏误主要集中于以下类型。
2.2.1 同义副词“只”的泛化使用
“只”是留学生最先接触的限定副词,对其用法较为熟悉。习得“单”“光”“仅”的过程中,对其使用条件把握不好时,容易添加学过的“只”来表意,造成赘余,如例10)、例11)。汉语中,“单”“仅”均有“只”义,三者同义,例中的“不仅”“不单”“不只”,都强调影响的范围大,三选一即可。可见,偏误实际上是对目的语使用规则掌握不透彻、错误地把同义副词叠加在一起而产生的。
2.2.2 判断动词“是”的干扰
判断动词“是”为最低入门词汇,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接触。留学生对“是”熟悉度较高,但过度“熟悉”,也容易造成偏误,如例2)、例13)。因为最早学习动词“是”,接着是否定式“不是”,按熟悉结构拆分,例2)把“不单是”理解为“不是”和“单”的组合。例13)误加“是”,同样是因为过度使用学习过、自认为熟悉的“是”,从而导致偏误出现。
2.2.3 “让”类使令动词的影响
“单”“光”“仅”与使令动词的组合为限定副词在前、使令动词在后,形成“副词+使令动词”结构。如例23),出现“让”“要”两个使令动词,语义重复,受其干扰,学生无法判断限定副词的位置而导致偏误发生。
回避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遇到不会或者不太清楚的词语时,采取回避措施,用已学过的词代替或者直接不用,造成使用偏误[4]195-196。“单”“光”“仅”对留学生来说有较高的难度,需深入学习时,多采取回避或简化的方法,以免犯错。如例6),“光”修饰动词短语需要对举,学生因句子长而复杂产生畏惧心理,为规避错误,从简答题,只完成前半部分的内容。
“单”“光”“仅”作为汉语中高级水平的语言点,有些用法对汉语母语者尚有难度,对缺乏语感的外国留学生更非易事。
2.4.1 个性特征困难而复杂
“单”“光”“仅”的使用难度较第一档常用词词汇大。上文的偏误分析表明,三者的搭配类型多样,用法既相似又不同。如与数量词的搭配:“单”“光”不能直接组合,“仅”却可以;加入体词性成分后三者均可使用。又如与否定副词“不”的搭配,作为同义副词,与“不”组合后,产生多种情况:三者与“不”组合后,形成“不单”“不光”“不仅”,做副词的同时还可转变词性,变成连词;三者可与不同的词或词组形成固定搭配,如:“不仅……而且”“光……就”;“单”和“仅”的否定式可与“只”组合成“不单只”“不仅只”,“光”则不可;“仅”还能单独与“只”组合成副词“仅只”,“单”“光”却不可以。面对如此复杂的副词,留学生容易混淆其用法,导致偏误发生。
2.4.2 本体研究不足
与“单”“光”“仅”相关的论文很少,对三者差异的分析更为匮乏。因缺乏深入的对比研究,三者的语法差异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汉语教材编写者及汉语教师都是难解之题。对语法点的疑问无法从学界获得权威意见,习得偏误率提高。此外,权威词典对三者相互释义,如《现代汉语八百词》[6]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7],用“只、仅”释义“单”,又用“单、只”释义“光”。这种释义方法不能满足学生语言习得的需求,反而造成了理解难度。本体研究与词典释义满足不了“单”“光”“仅”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偏误频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对外汉语教材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教材的编排与释义直接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为了解“单”“光”“仅”在汉语教材中的设置,我们考察了《发展汉语综合教程》[8]、《新实用汉语课本》[9]、《汉语教程》[10]、《快乐汉语》[11]四套相对权威的教材,详情见表8。
表8 “单”“光”“仅”的教材调查Table 8 Teaching materials survey of “单” “光” “仅”
表8表明,问题一,收录匮乏。“单”,仅《新实用汉语课本》提及其名词与形容词形式,其他教材未作任何收录;“光”,在《汉语教程》出现,涉及其形容词形式,《新实用汉语课本》只选取其名词、形容词形式,未涉及副词形式,收录简单;“仅/仅仅”,出现频率最高,《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均有出现,其中《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收录“仅仅”,《汉语教程》收录“仅”。问题二,释义粗略。四套教材,收录副词“仅/仅仅”时,翻译普遍为“only/merely/barely”。语言事实是,英语中很多词不能与汉语对应,“only”本身功能丰富,副词之外,还可以作形容词和连词,副词“only”,“仅仅、只是”义外,还有其他义项,教材释义欠精准。最后,练习缺位。四套教材均未涉及“单”“光”“仅”的练习操练。可见,限定性范围副词“单”“光”“仅”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要降低其偏误率,合理的教材编写是不可忽视的。
“单”“光”“仅”的普及化等级异于第一等级或某些常见词语,其语言应用却同样重要。对三者的偏误分析表明,要有效规避偏误、提高学习效度,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开展理性、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教学要展开,研究当先行,对“单”“光”“仅”的研究,首先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作为同义副词,比较三者在汉语中的语义、构式框架尤其是构式框架的同异,建成“构式-语块”模型;其次进行语际间的汉英对比,紧扣相同点,突出异同点,建构三者语言教学与习得的类推机制。进一步研究,探析语言习得心理,针对回避策略,拆长句为短句,突出句意重点,自主降低语言难度。深入的科学研究,有利于推进教学研究,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单”“光”“仅”类副词在教材中严重缺位,需编排完善的教材,使其知识点完整、练习量适当。其后,教学内容规划成为不容忽视的环节,汉英语序、构式-语块、成分空缺是可重点规划的语言点,着意对比教学,突出类推力强大的语言点。以“构式-语块”为例,这种结合构式语法理论与语块理论对句法层面中构式的句法、语义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思路和方法[12],可以构拟“副词+数量词”“副词+体词+数量词”“副词+述补短语”“副词+兼语短语”等系列教学语言点。教学进程最后关键的一步,当为语言操练,理论少讲、操练多行在二语习得中尤为重要,批量同类句式的复现式操练,可以很好地促进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国家汉办,教育部社科司,《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课题组.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3] 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27(1):69.
[4]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 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等.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58.
[6]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5,242.
[7] 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87,120.
[8] 徐桂梅,崔娜,牟云峰.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M].2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9]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10] 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11] 李晓琪,罗青松,刘晓雨,等.快乐汉语:第二册[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12] 苏丹洁,陆俭明.“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J].世界汉语教学,2010,32(4):526.
[13] 朱其智,周小兵.语法偏误类别的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7,16(1):111.
[14] 朱其智.偏误生成学的范围和方法[J].学术研究,2009,52(8):147.
[15] 朱其智.留学生汉语杂糅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2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