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彦春
河西学院所设16个二级学院学生中随机抽取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CNKI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2010-2016年有关高校足球运动的文献资料30余篇,对本研究的现状、方法有了清晰的了解。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发放前对问卷设计内容进行了评价,专家认为效度较高,问卷于2017年3月中旬至4月初主要采用现场发放回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2份,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98.0%。
问卷的信度通过再次调查进行了检验,计算出两次调查之间的相关系数R=0.84,具有高度相关(p<0.01),调查结果可信。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借助经验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它动态地、指示性地影响个体对所有对象和事态的反应[1]。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表现为个体通过所经历的运动经验而产生的对运动的乐趣、价值意向、运动意向和行为等反应倾向。所以,对体育运动的态度直接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
表1显示,河西学院大学生中有17.2%和31.9%的男生很喜欢和喜欢参加校园足球,持喜欢态度的男生达49.1%;有13.5%和4.2%的男生不喜欢和很不喜欢参加校园足球运动,持不喜欢态度的男生达17.7%。有16.1%和22.4%的女生很喜欢和喜欢参加校园足球运动,持喜欢态度的女生达38.5%;有21%和15,7%的女生不喜欢和很不喜欢参加校园足球运动,持不喜欢态度的女生达36.8%。数据表明,河西学院大学生喜欢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人数在50%以下,不喜欢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人数却达到了36.8%。表明,大学生对校园足球运动的认识程度不够;学校对足球运动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够;教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的强度不够。
表1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态度调查结果
无论从事什么活动,其内部动力都是来源于动机[2]。那么,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动机是什么呢?
从表2我们看到,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动机排在前三位的竟然相同。男女大学生都把增强体质排在首位,这说明了,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首要目标就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价值观。消遣娱乐是人们生活方式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生们通过参加校园足球运动,使身心得到愉悦感和快感,还能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得到很好的消遣,所以,排在第二位也在情理之中。缓解学习压力排在第三位,据悉,大学生为获得学校规定的学分,每周24学时左右的课程,学习压力确实很大。除此之外,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考各种证书,如英语四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等以增强选择就业时的竞争力。提高足球技能在男女生动机选择上有所差异,这也充分体现了男女性别不同对运动项目兴趣的差异。除此之外,男女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动机排在后面内容相同。表2反应出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价值观趋于实际,面向生活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表2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动机调查结果
2.3.1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频度调查
表3显示,男生每周参加校园足球运动3次及3次以上的人数占20.3%,女生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的人数达4.08%。对比很明显,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频度差异非常显著。从表3发现,所有有效问卷的被调查大学生中仅有297人每周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频度为0次,所占比例达到31.8%。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部分同学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不足,对足球运动不感兴趣,再加上足球基础差,运动时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等因素,使得很大一部分同学望而却步,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问题。
表3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频度调查结果
2.3.2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场所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场所选择相同。
按顺序依次是学校足球场、篮球场、校园空地和收费足球场地。学校足球场是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主要场所。然而从表4中发现,学校篮球场、校园空地和收费足球场的选择率较学校足球场明显很低,是什么原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有限的场地只能满足一部分同学的运动需求,再加上足球运动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另一部分同学就只能选择其他场所进行。这就客观上要求学校必须注重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最起码在数量上能满足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需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表4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场所调查结果
2.3.3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形式调查
表5显示,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选择的形式上,男女大学生是相同的。首选形式都是与同伴进行,这与选择的体育项目的特点紧密相关,尤其是球类项目更是需要之间的配合、对抗、竞争等,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同伴参与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达到了愉悦身心的目的。第二种形式是足球俱乐部,河西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是以俱乐部形式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课程项目,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指导,掌握了足球运动技能,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个人进行和参加校园足球联赛,也是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因此,多种形式的结合有利于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收到良好效果。
表5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形式调查结果
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观念认识的提升,体育方面的消费需求也迅速增长。河西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处于什么状况呢?从表6中可以看到,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每年平均是354.5元,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每年平均是245.6元,男生的消费明显高于女生,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与男女学生的生活上的需求有紧密关联,女生的体育消费低于男生是可以理解的。
表6 河西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支出t检验(消费计算单位:元/年)
从表7中很容易发现,男女大学生性别差异性再次凸显非常明显,男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影响因素排在首位的是足球场地器材不足,希望学校能加大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尽可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女大学生排在首位的影响因素则是学习任务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办学理念会随之转变,教学计划会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负担想必也会得到减轻,使学生能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参加喜欢的运动项目,锻炼强健的体魄。足球基础差和缺乏组织与指导也是影响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的主要因素,应引起我们的专注与重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掌握足球技能,激发同学们对足球运动的兴
趣,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参与进来,人人热爱、人人受益。
表7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3.1.1 河西学院大学生对足球运动认可和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足球运动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够;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强度不够。
3.1.2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价值观趋于实际,面向生活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消遣娱乐、环节学习压力等。
3.1.3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频度非常低且不同性别大学生差异非常显著。
3.1.4 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形式选择上,男女生相同。首选都是与同伴进行,第二种形式是足球俱乐部,个人进行和校园足球比赛也是主要选择。
3.1.5 河西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男生每年平均是354.5元,女生每年平均是245.6元。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3.1.6 学习任务重、场地器材不足、基础差和对足球缺乏兴趣是影响河西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园足球晕的是主要因素。
3.2.1 增大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精神,增加校园足球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投入,纳入高校校园规划中实施[3]。增加足球场地数量,对足球场地建设能够依附于政策扶持,对社会资本投入足球场地建设,应当落实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2.2 加大校园足球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要加强足球相关管理人员、指导员、裁判员、校长的培训,更要注重足球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经验总结、交流,培训要务实不虚,针对每个年度校园足球活动总结出的问题,要求基层优秀教练员、校长、管理人员、高校足球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并设立科研攻关课题。
3.2.3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除了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文化素养的培养[4]。所以,①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校园足球文化的认识:首先要做到的是普通高校的主管领导要正确理解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通过开展广泛的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园足球联赛制度,普及校园足球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足球技能,建设校园足球文化,激发学生对足球兴趣,大力培养有特长的校园足球后备人才,这就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魅力所在。②促进足球教学理念的改革: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播先要以校园足球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切入点,校园足球教学是足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加强足球文化的宣传力度;还要通过开展足球俱乐部的形式,吸纳一部分技术水平高的足球爱好者,带领营造足球文化的氛围。
3.2.4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海报、校园网站等对赛事充分的进行赛前宣传,赛中转播,赛后推广,让全校的学生都引起关注,促进足球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生活当中。
[1] 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92.
[2] 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92.
[3]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S].体群字[2009]54号.
[4] 刘桦楠.上海校园足球发展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11,08.
[5] 金东日.现代组织理论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6] 徐庆瑞.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