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语言亲近文本返璞归真

2018-07-05 08:02宋北平
读写算 2018年1期
关键词:桂花香香气村子

宋北平

当我返璞归真——一枝桂花、三块小黑板,参加学校组织的“好课堂”活动,犹如蚕宝宝成长要经历几次蜕变一样,尽管艰辛,却也收获着智慧的结晶。《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高万祥老师说:“教育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反思。”现在回头反思《桂花雨》一课,正因为引导学生揣摩了语言,与文本零接触,方能品尝着付出后的喜悦。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揣摩语言,解读文本呢?

【情景再现一】擦亮学生的慧眼,抓“浸”字感受花香

师:那家乡的桂花有多香呢?请你默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划出来,做好批注。

生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迷人让我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生2:桂花开的时候可香了,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生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桂花香的时间长,香了一年呢。

生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句话让我闻到了桂花的香。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都读出了自己的发现。(小黑板出示: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细细地读这两个句子,你是否有特别的发现?

生:都用了一个“浸”字。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啊。写“香”一般用飘,为什么用“浸”呢?

生:(短暂沉默)

师:浸是什么偏旁?飘呢?

(生纷纷举手)

生1:浸是三点水,飘是风旁。

师:你可真会观察。那和香气有什么关系呢?

生:用飘,风一吹,香气就散了;而用浸,泡在水里,香味就更持久。

生:对,只有用“浸”,香气持久不散,也更浓郁。

师:这两个浸字真有讲究,那该如何读,才会浸在这浓浓的花香里呢?请大家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好吗?

【解读一】关键处比较,揣摩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比较替换,揣摩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

在感受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找到的句子中有“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样两句话。老师抓住重点字“浸”,引导学生比较“浸”和“飘”的偏旁,当学生说出“飘”是风字旁。风一吹,香味就散了,而“浸”是三点水,泡在水里,香味更持久时,桂花的香气已借“浸”字潜入了学生心里,读起来自然就能达到香气在教室里弥漫的效果。

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而正是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学生才感知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景再现二】打开学生的嘴巴,想象中共享花乐

师:的确,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啊。听着母亲的话,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了。摇桂花时又是多快乐呢?谁来读读相应的自然段。

生:读第5自然段。

师: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

生1: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调皮的小雨点似的,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

师:好可爱。

生2: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展示自己曼妙的舞姿。

师:多美呀!

生3: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一片片翩翩起舞的落叶,扑向大地妈妈的怀抱。

师:想象力真丰富。

生4: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朵朵轻柔小雪花似的,在空中玩耍。

师生合作说话: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摇啊摇桂花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色的帽子,像披了一条——金色的头巾,又像无数金黄色的——小发卡;桂花落到我的脖子里,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给我——挠痒痒;桂花落到我的身上,就像披上一件金色的——披风;桂花落到脚下的席子上,就像给席子铺上一条——金丝毯。

师:戴上金色帽子的你感覺如何?

生:高兴!

师:别上金发卡的你感觉如何?

生:兴奋!

师:披上金披风的你又感觉如何?

生:激动!

师:所以,儿时的琦君当时兴奋地喊着——

生齐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我使劲地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了,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摇下了好香的桂花雨,我摇啊摇,还摇出了什么?

生:童年的乐趣!

生:儿童的天真!

【解读二】留白处想象,揣摩语言的意蕴,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中强调“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智力的总枢纽,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能带动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学生发言积极:像蝴蝶……像落叶……像雪花……这时学生融入文本,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得是高潮迭起。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在新知的教学时,通过想象把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就能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揣摩文章的意蕴,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解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猜你喜欢
桂花香香气村子
一粒桂花香
风吹桂花香
刘老汉的烦恼
香气实验室
春日香气
甜蜜的小惊喜
望娘滩
香气锁定狙击心中的他
与生活自然为伍的夏日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