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这段话告诉我们:语言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还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的成长。”大班5—6岁幼儿已经过了咿呀学语的时期,处在口语交流能力与书面语言准备学习的重要阶段,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大班幼儿语言发展呢?
一、选择适合内容,长期坚持不懈
口头语言作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每天交流的工具,大班幼儿需要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幼儿能理解的社会信息为教育内容,以“天气预报”、“新闻播报”等为切入点,长期坚持播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孩子想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够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例如:我班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的新闻播报中,李书灵的“历史上的今天”这条新闻是这样的:2015年9月,李书灵小朋友要离开省政府机关幼儿园上小学了,李书灵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刘其桦的自编新闻是:今天我和妈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残疾人唱歌乞讨,我把一元零花钱送给他,希望能帮助他。通过教师为幼儿预设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省新闻、少儿新闻、历史上的今天、自编新闻等内容,让幼儿每天都能倾听到最新的新闻内容,孩子们极愿意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而自编新闻的加入,使幼儿和家长感到我们不仅是新闻播报员,更是新闻的参与者。幼儿更加留意自己的见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根据自编新闻在同伴间引发的效果而不断改变播报的内容。例如:我班崔释予小朋友的自编新闻中常常会有她与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小朋友们听完后总会笑个不停,我班其他幼儿纷纷模仿崔释予的方法,在自编新闻中加入趣事,以此来赢得同伴的关注,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得到完善。也有幼儿创造性的带来新的版块内容——动物趣闻,家长每天将一种动物的习性用幽默的文字进行描述,孩子播报后就成了动物百科知识,科学领域与语言领域有机融合,通过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被幼儿愉快吸收。
二、绘本引起兴趣,多种方法结合
毋庸讳言,源于生活的内容是感性的、直观的,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但那是低级的,如果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经验的交流,则是高级的,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和更高形式。所以,引导孩子兴趣盎然而广泛地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必然。在具体的教育中,可以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适应5、6岁幼儿阅读的材料。利用来园、自由活动、午点后、离园时间积极鼓励幼儿阅读图书。
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也是大班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重要媒介。近年来,优秀的绘本正在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力。在绘本教学中,我认为应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中我先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为基础,让幼儿通过对封面、封底、主画页、环衬、扉页的画面进行读图,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推测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图书内容进行猜测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其次,加入与绘本内涵相吻合的游戏,使孩子从情感和体验中获得对作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引领孩子持续阅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欲。最后,将绘本用表演剧的形式,在排练表演中进一步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绪情感,使幼儿全面发展。
泛读中,我运用多媒體,大量下载5—6岁儿童绘本,利用餐前、散步等等待时间,广泛、大量的为幼儿讲述绘本。另外,每周一次的“图书分享日”,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图书借阅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和口语交际能力,大量的阅读对学前一年幼儿的书面语言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总之,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培养是幼教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学习《指南》,运用《指南》,我们才能用最为有效的方法,提升幼儿语言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