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蒋俊华 丁金霞 叶秀丹
当前,农村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已得到保障,然而,农村义务教育相比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依然存在,造成差距的原因除了历史以及地理环境、师资等客观因素以外,儿童本身入学准备的状态和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儿童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是其个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转变可能给儿童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一个儿童能够在入学前在身心两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这个改变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定会大于消极影响,进而缩小城乡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起点上的差距。影响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状态和水平首要因素来自于家庭,家长对于其子女入学准备不同内容重要性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子女开展的教育,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教育要求,进而影响到子女的入学准备状态和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即将幼升小的大班幼儿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的看法,并将其看法与小学一二年级家长的看法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借此给予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正确的指导,使其更科学、合理地看待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内容,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提供充分的准备。
1.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别从海南省内的经济发达市县、中等发达市县、落后市县随机抽取了六个市县中的公办乡镇幼儿园和小学以及民办幼儿园的部分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34份。其中大班儿童家长329份,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家长205份。
2.研究材料。本调查的研究材料为自编《家长对入学准备内容看法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参考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对入学准备内容的分类以及张向葵、盖笑松等在考察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时所编制的问卷项目进行编制。题目分别属于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五个领域,题目类型全部为选择题,且选项都是“非常不重要”“不重要”“有点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各选项计分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计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5分,数值越大说明重要程度越大。问卷最初设计为36道题目,在前期检测问卷的结构效度过程中,采用正交旋转的转轴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有四道题目的因子负荷量低(<0.40),在删除因子负荷量低的题目后,对余下的32个题目运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即Cronbach’salpha系数)进行信度分析,获得的α值较高(>0.70)这说明问卷设计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家长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内容各领域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对于儿童的入学准备五个领域重要性是如何看待的,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愿意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入学准备条件,一般来说受重视的内容往往会是家长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帮助幼儿准备的内容。基于此,本调查分析了家长对五个不同领域内容重要性的判断。
表1家长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内容各领域重要性的判断
从各领域的得分情况来看,“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平均得分最高,达到4.26分,这说明家长普遍认为儿童要在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方面为入学做好准备相当重要;而对于“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这三方面家长也认为其重要程度较高。相比之下,家长认为“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在入学准备中的重要程度就相对较低了。另外,统计结果显示“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和“学习方式”两方面的标准差分别为4.84和3.73,其数值大大超过其他三方面,这说明家长们对这两方面重视程度的看法分歧较大,存在很大差异,看法不一致。
以上是基于所有调查对象统计数据而言的,那么孩子还未入学的大班儿童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各领域的重视程度与孩子已入学的小学一二年级家长相比,其看法是否一致?
2.不同学段儿童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各领域重要性看法的比较
为了探讨不同学段儿童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各领域重要性看法是否一致,统计过程中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学段儿童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各领域重要性看法的比较
从最后的T值结果看出,不同学段家长在关于“学习方式”和“认知与一般知识”两方面对于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具体表现在大班儿童家长较小学低年级家长而言认为入学准备中认知与一般知识的重要性更大,而小学生家长则要认为入学准备中学习方式的准备应该更重要。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不同学段儿童家长对入学准备各领域内容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将两类不同群体对32道题目重要性看法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等级排序,具体结果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小学生家长比幼儿家长认为入学准备中孩子注意力、专注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思维方式等这些学习品质的重要性更大,而幼儿家长则认为儿童的课堂自我控制、学习中的自我控制、基础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对于孩子的入学准备来说重要性更大。
1.在入学准备各项内容中,农村地区家长最重视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除了如表1所显示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平均得分最高外,家长在做问卷中第一题关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选择中,选择“非常重要”的比例都高达70.9%。这说明大多数家长都认同身体健康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成为家长的首要期望,正如部分家长谈到的“不管将来书读得好不好,身体健康第一”“要是身体不好,读书也很费劲的,书读不好,还可以回家割胶、种槟榔,身体不好那连这些活都干不好”……这足见农村地区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事实上,在儿童的入学准备中,第一个条件也应该是儿童身体状况能够适应学校环境。
表3不同学段儿童家长对入学准备各具体项目重要性的排序
2.在入学准备各项内容中,农村地区家长相对忽视“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重要性。“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方面的准备主要是发展孩子处理与他人、与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比如理解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形成自尊、自信感、能平衡自己与他人需求的能力,以及认识自己所属群体,愿意把自己归属到某群体中等,这些都属于儿童在“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方面的表现。对于这一方面内容的重要性,农村地区的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少农村家长认为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场所,入学准备是为孩子学业学习打基础,而儿童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与孩子的学业学习关联不是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不像其他几个方面那样可见,而且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太重视这方面的准备,所以其他几个方面的准备更重要。
3.不同学段儿童家长对儿童身体健康与运动和言语发展在入学准备中的重要性程度认识是一致的,但对学习方式和认知与一般知识方面的重要性程度认识却存在差异。
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无论哪个学段的家长都认识到了身体健康是保证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同时他们也都认可在学前阶段应该要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以便将来进入小学后能够清楚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家长和小学低年级家长他们所处的角色位置不同,他们对入学准备内容重要性是有差异的,幼儿家长凭借自己对学校生活的印象以及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判断孩子入学准备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他们相对重视让孩子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在上课时不做小动作、能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自己看书这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低年级家长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综合了自己看到的或他人的孩子在入学后出现的一些适应性问题后得出的看法,他们会认为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依据小学生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重要性的认识来开展入学准备教育更能让学前儿童适应将来的学校生活。
1.加强对入学准备内容的宣传,让农村幼儿家长形成更为科学的认识。入学准备就是为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入学准备内容主要是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五大领域内容即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幼儿家长对于入学准备内容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不平衡性,他们更看重身体健康和知识准备,对于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领域的认识不够充分,也就是重视“体”和“智”,那么“德”的位置该放哪呢?鉴于此,建议各幼儿园多利用家园互动等形式对农村学前儿童家长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使家长认识除健康和知识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准备,从而逐渐改变学前儿童家长所持的片面的入学准备观念。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了解幼儿入学准备的意义和价值及儿童入学准备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等方式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和解读入学准备的内容。让广大农村家长也能在深入认识以上五大领域发展含义的基础上,全面地开展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使儿童在各领域上的入学准备水平得到均衡的发展。
2.鼓励农村幼儿家长为幼儿 “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准备提供支持。入学准备是帮助幼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的生活需要孩子适应集体,并能自己处理一些问题,小学生在学业上的要求更多的是学习兴趣、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因此要为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而准备,家长需要为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准备提供支持,这种支持并不是从大班才开始支持的,而是需要在家庭中持续培养。如指导家长重视对孩子基本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时候,孩子之间发生一些交往冲突,家长可尽量让孩子自己协商解决,教孩子学会请求、沟通、商量、分享、学会移情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去提高孩子的主动性、专注力、坚持性、任务意识和时间观念等学习品质。
3.防止农村幼儿家长把孩子的入学准备变成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不少农村幼儿家长会把幼儿入学准备等同于要求孩子做好对知识的准备,所以他们会特别重视孩子在认知与一般知识方面的准备。在不少家长的看法中让孩子提前学习一些知识,那么孩子在入学后就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一方面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可能造成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另一方面它是以牺牲孩子长远发展为代价的。大量的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并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其他学习品质的准备。因此幼儿园和教育部门应用引导家长不做“小学化”的帮凶,防止农村幼儿家长把入学准备教育演变成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