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俏然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坚韧人格(Hardy Personality)或称作人格坚韧性(hardiness),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阻抗应激的特点,常常作为一种人格特质用于心理学研究领域[1]。 具备坚韧性人格的个体更能给生活赋予意义并积极投入到工作中。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因素的认识和态度[2]。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指护生承认自己是护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护理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并对该专业的各方面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是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3]。护生职业认同感低不仅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热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4],而且还会增加就职后的离职倾向[5]。因此寻找保护性因素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保持良好的适应,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生坚韧人格和职业认同感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水平提供依据。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三所高校护生189名为对象,均为全国统考录取。其中大一学生65名,大二学生47名,大三学生47名,大四学生30名。第一志愿报考护生78名(41.26%),第二志愿报考15名(7.94%),第三志愿及以后报考48名(25.40%),调剂 48 名(25.40%)。年龄 18~24 岁,平均(19.92±0.98)岁。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年级、高考志愿、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父亲职业、学历、母亲职业和学历共10项内容;②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Hardiness Personality Seal,HPS):该量表是卢国华和梁宝勇以国外坚韧人格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人对坚韧的理解编制而成的大学生自评量表[1]。问卷有4个维度组成,即韧性维度(6题)、控制维度(8题)、投入维度(6题)和挑战维度(7题),共27个条目。采取Likert 4分法,即“完全不符合”记4分,“有点符合”记3分,“符合”记2分,“完全符合”记1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坚韧性程度越好。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0,各维度Crnbach’sα系数为0.747~0.802,探索性因子分析各条目因子载荷均在0.4以上,解释总变异的46.45%,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③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for Nurse Students,PIQNS): 该问卷是郝玉芳等人于2011年编制[2],问卷共有17个条目,包含1个反向记分条目。问卷由5个维度组成,即职业自我概念(6个条目)、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4个条目)、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3个条目)职业选择的自主性 (2个条目)和社会说服 (2个条目)。采用Likert 5分法,1=很不符合;2=较不符合;3=介于两者之间;4=较符合;5=很符合。分数越高,表示护生对护理职业越认同。该问卷的 Cronbach’s a系数和折半信度分别为0.827和0.842,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因子分析各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8.882%,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适用于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测定。
1.2.2 资料收集方法 2015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三所高校1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征得其同意后,现场填写问卷。所有参加测试的学生均被提前告知测试的目的,并同意参加测试。采用匿名的方式当堂发放当堂回收。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87.9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较高考不同志愿对护生职业认同感和坚韧人格的影响,采用Pearson分析坚韧人格和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 护生坚韧人格得分 护生坚韧人格总分为(69.21±12.80)分,各条目均分(2.56±0.47)分,4 个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控制(2.62±0.52)分、韧性(2.57±0.48)分、投入(2.55±0.53)分及挑战(2.50±0.50)分。
2.2 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 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从事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度越高。本组学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37.29±1.90)分,各条目均分为(2.19±0.64)分,5 个维度条目均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1.87±0.79)分、职业自我概念(2.14±0.79)分、社会说服(2.33±0.94)分、职业选择的自主性(2.37±0.72)分和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2.52±0.68)分。
2.3 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和坚韧人格的单因素分析 护生年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父亲职业、学历、母亲职业和学历8项内容对职业认同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考志愿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n=189)
续表
高考志愿对职业认同感总分和自我概念维度有影响,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坚韧人格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职业认同感总得分方面,第一志愿护生组高于其他3个组,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两两比较发现,第一志愿和第三志愿及以后护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职业自我概念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志愿>调剂>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不同志愿护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两两比较发现,第一志愿分别与第三志愿、调剂组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第二志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护生坚韧人格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 坚韧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认同感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6,P<0.01),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2.5 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多因素分析 以职业认同感总分为因变量,以高考志愿、坚韧人格总分和4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高考志愿和挑战维度进入回归方程,且2者联合预测职业认同变异的17.0%,见表4。
表2 高考不同志愿护生职业认同感和坚韧人格比较分析(n=189)
表3 护理本科生坚韧人格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n=189)
3.1 护生坚韧人格、职业认同感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坚韧人格总均分为69.21分,条目均分为2.56分,均高于量表理论中性值(54分和2.5分),韧性、控制、投入和挑战4个维度的条目得分也均高于中性值,说明护理本科生的坚韧人格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与栗新等人研究结果一致[6,7]。坚韧人格的各维度中,控制得分最高,其次是韧性、投入和挑战,这和有关护士心理韧性的研究稍有差别[8]。究其原因,护生尚未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为主,并且要应付各种资格和技能考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因此就需要能够积极采取行动,掌控自己的学业,提高自身各项能力,寻求专业发展,因此控制得分最高,而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一方面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病人,病情变化瞬息万变,另一方面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且医闹事件频发,很难控制各种事情的发生发展,因此控制维度得分较其他维度低。
表4 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n=1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专业认同感总均分为37.29分,条目均分为2.19分,整体职业认同感较低,与孙焕芹等[9]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和职业自我概念2个维度得分最低。护生认为护理工作不能施展个人能力和特长,从事护理工作不能令其感到自豪,部分学生有毕业后通过考研或其他途径转换专业的想法。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在我国公众的传统观念里,护士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只是医嘱的执行者,甚至有个别患者对护士有偏见或不尊重等[10],影响护生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自我概念;②对比国外注册护士有处方权和满足病人需要的独立性,护生认为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11];③由于护理工作性质特殊,需要24小时监测病情变化,从事护理工作经常需要倒晚夜班,而且工作强度大,福利待遇不高也是导致护生职业认同感较低的重要原因[11]。
3.2 坚韧人格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坚韧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认同感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加强护生坚韧人格的培养可以提高个体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考志愿、挑战是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能预测专业认同感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当护生进入学校,尤其是深入到临床实习以后,了解到护理工作比较辛苦,福利待遇也不如想象的理想等,可能会对护生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乐观豁达等积极情绪减退,影响护理专业职业认同感。坚韧人格是一种应激阻抗的人格特质,包括韧性、控制、投入和挑战四个方面,这些人格特质可以帮助人们缓冲应激对心身产生的不良影响,积极投入工作情境中,经历很少的倦怠,寻求解决途径积极应对,减少放弃[12],因此,具有坚韧人格的护生,其职业认同感就较高。
本研究中高考志愿和挑战维度可联合预测职业认同变异的17.0%,分析原因认为,高考中填报的第一志愿都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经过慎重考虑,因此对护理专业比较认同,而第三志愿及以后选报专业则是退而求其次。有研究表明,职业的机会和稳定性被列为高中生报考大学时选择护士职业的首要原因[13],护生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爱,因此专业认同感不高。而调剂的学生得分高于第二和第三志愿学生,笔者认为是因为调剂的学生开始可能没有考虑过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不了解,而偶然因素被调剂过来后发现护理专业在就业、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反而表现出高于第二第三志愿学生[13]。坚韧人格中的挑战是指个体认为变化才是生活的常态,是成长的一种促进力量,个体希望从生活或工作的经验中进行持续学习的一种态度[14]。挑战维度可以预测职业认同感,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护理工作错综复杂,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各科的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承担多重角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8],因此不惧挑战,勇于挑战的护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应对临床上的突发状况,职业认同感较高。
本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的坚韧人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认同感较低,坚韧人格和职业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高考志愿和坚韧人格中的挑战维度是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坚韧人格培养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提高其以后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降低职业倦怠和离职风险。
〔1〕卢国华,于丽荣,梁宝勇.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5):321-325.
〔2〕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3〕庞书勤,姚立群,李绵利,等.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精神压力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85-89.
〔4〕赵艳琼,李艳艳,宋志红.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其临床实习表现相关性的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4):137-139.
〔5〕Da S R,Goulart C T,Lopes L F,et al.Hardy personality and burnout syndrom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three Brazilian universities-an analytic study[J].BMC Nurs, 2014, 13(1):9.
〔6〕栗新,李红玉.不同学历大学一年级护生坚韧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4,28(2):443-446.
〔7〕金莉,刘春娥.高职护生坚韧人格与学习动机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2):853-855.
〔8〕刘静,赵鑫,韩煊烨,等.护理人员同理心与坚韧人格的相关关系[J].护理学杂志,2013,28(11):40-42.
〔9〕孙焕芹,李国英,平春霞.临床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506-507.
〔10〕杨曦,刘萍,陈娜,等.临床护士职业压力来源及主观体验调查[J].天津护理,2015,23(3):199-201.
〔11〕周淑玲,夏欣华,孙艳玲,等.天津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16,24(5):394-396.
〔12〕徐淑芹.高职护生坚韧人格与护士职业态度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0):1194-1197.
〔13〕张小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14〕栗新,李红玉.不同学历大学一年级护生坚韧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4,28(2):44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