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雯
“有邻”就是一款基于小区社交的交流平台,秉承“让邻里不再陌生,小区生活有趣又有爱”的宗旨,在线上和线下试图搭建小区互帮互助平台,深挖社区分享经济,敲开陌生邻居的“门”,改变目前越来越冷漠的邻里关系。
有邻于2014年7月上线,融合社区闲置、求助、邻里市集、生活百科等线上线下社区共创平台,通过邻里间的技能、闲置物品、家乡特产等资源的分享,构建一个基于信任的社区共创环境。目前“有邻”线上覆盖了杭州3000多个小区,60万用户,线下覆盖5个小区,是杭州用户量最大的邻里分享经济平台。
搭建用户场景,链接邻里关系。在节奏繁忙的城市里,邻居却被称为“熟悉的陌生人”。这不但给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带来了难题,也让居民生活缺少了传统的社区氛围。“有邻”通过创建一些具体的用户场景,让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有了线下认识的机会,自然而然的完成邻居间的认识,为邻里之间建立起链接。比如社区办理小孩的准生证需要什么资料,什么时间上班?附近哪个修空调的师傅比较好?这些问题往往因为区域独特性,无法通过百度等方式来获得解决,而身边的邻居基本上都经历过这些事情,解决过这些问题,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有邻”APP上每天内容中的80%都是用户在互相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建立沟通平台,分享邻里资源。邻里之间由于空间的便利性和共同性,产生了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你有问题,我提供答案;你有盈余,我正好需要;你需要知晓,我分享所见。”“有邻”建立起这样一个居民和居民之间,居民和社区(物业)之间以及居民和商家之间的沟通和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快速解决了很多之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因为近距离和信任感,邻里间能够提供很多上门的帮助。比如“有邻”的邻里市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位邻居分享自家的土特产。而闲置交易,如大件的电器、家具等,之前因为距离和物流成本的原因导致无法通过线上进行交易,而现在通过邻里间的分享,下班回到家串个门的功夫就完成交易,极大促进了资源的二次利用。目前在“有邻”上邻里间的闲置交易物品已经接近20万件。
组织活动体验,凝聚邻里情感。除了线上业务之外,“有邻”还和社区、物业积极合作,开展各种类型的线下活动,如跳蚤市场、家长学堂、农夫市集等,2015-2016年期间,总共组织超过500场线下社区活动,参与人次超过70万以上,最大的一场活动到场人数超过10万人次。这些线下的活动让邻里之间有了更强的信任感,彼此更加愿意深度交流。
整合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学校。“有邻”做社区的这段时间,发现社区里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3-7岁的儿童教育。这个时间段的小孩正处于对世界感知和自我性格养成最关键的时刻。现在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从早忙到晚,很少有时间能够陪孩子,而幼儿园等机构更大的精力放在了小孩技能的培养上,对于感知和个性的培养相对较少。从2017年4月开始,“有邻”开始尝试从线下切入,解决社区儿童教育的问题。
众筹共建社区学校,实现社区共治共管。“有邻”在小区开展的儿童教育的场所前期主要采用租商铺的方式。但是在运营过程中,发现小区业主除了对教育本身特别有兴趣外,还希望能够参与到“有邻”的教育商业运作,有多名业主希望能够入股“有邻”校区,甚至加盟。基于这种情况,“有邻”对于后续校区的开拓将采用小区内业主众筹的方式,通过收益分红,让每个小区有意愿的业主参与进来,共同解决小区儿童的教育问题,共同做好小区儿童教育的提升,共同推进小区软环境的提升改造。
共享社区师资力量,推动新型就业模式。小区里藏龙卧虎,各种自带技能的用户,应有尽有。“有邻”将社区居民背后的价值深入挖掘,并了解客户类别、需求,有的放矢,将分散的邻里资源充分利用。“有邻”在小区开办的学校,从校长、老师、教务,甚至保洁人员,基本上每个校区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是住在小区或附近的用户。其中大部分是全职妈妈,她们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二次就业。而这些人也因为自己是妈妈,所以对小孩的教育特别重视,从而更有热情去照顾好每一个小孩。
链接优势品牌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邻”将儿童艺术教育界拥有400多家连锁店的“童话”美术教育、国内最大的青少年在线英语培训品牌“兰迪学科”英语以及专注儿童科技动手、创新能力培养的“欢创宝贝”乐高等一线教育品牌资源有机融合,独创“N+1+1”课程体系,不但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这些以前只开在高档小区或者大型shoppingmall的教育品牌,同时也帮助这些品牌教育机构能够更好的进入社区,让更多地人了解,实现优质资源共创共享。
共享高端教育理念,推动家庭教育落地。“有邻”独创的家长学堂跟国内外著名的教育专家和机构合作,针对小区的特性,开发出最适合3-7岁小孩家长的培训课程。通过线下定期组织家长课堂的方式,将这些以往很难接触到的优质师资教育带入到社区。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效果。与此同时,“有邻”还在线上开通了家长学堂的课程,覆盖更多的家长群体。
探索培育单位(个人)参与社区共建,有利于营造共治共管良好氛围。“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服务你我他”,驻社区范围内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小区业主,各有自身的资源优势,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不仅要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也要培养企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区意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小区业主要以平等、开放、互惠的姿态参与社区建设,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各级各部门、各类社区组织以及小区业主一道形成“合力”,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最优化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探索搭建社区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构建和谐健康邻里关系。从社会交换理论来说,人际关系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只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精神和物质的交换过程达到互惠平衡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搭建社区共享平台,实际上是促进社区交流的一把钥匙,通过居民之间互惠互利的“社区交往模式”,让居民能够走出家门,架起群体之间联络沟通的桥梁。社区资源共享的最大目标就是如何协调和利用闲置社区资源,使社区各类资源的效益达到最优化,从而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探索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的机制,有利于平衡社区生态。政府应考虑制定支持社区资源整合的具体政策法规,充分调动各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制度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社区单位无偿或低偿开放文体活动等设施和资源,最大程度地为小区居民服务,使小区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探索建立复合型社区学校,有利于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家庭教育进社区,科学理念进家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要依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小区居民等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开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把儿童活动、家教内容纳入社区工作整体布局,借助社会力量,资源共享,共同创造社区良好育人环境,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