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威,宋姗姗,尹丽莎,罗静,李建新,谭沙,*
(1.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556300;3.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 铜仁554300)
藤茶作为众多茶叶中的一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草药、类茶和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1-4]。藤茶嫩茎、叶中富含黄酮、多酚、多糖、氨基酸、蛋白质、挥发油、维生素等多种有效成分[5]。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藤茶及其提取物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抑菌、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保肝、护肝及减轻乙醇中毒等功效[6-16]。而传统的藤茶大多都是采用手工加工方式,加工工序繁多,使得传统的加工方法效率低下,且根据龚琦[17]的研究杀青条件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为改进其加工工艺,为机械化生产提供基础,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获得藤茶杀青工艺。
藤茶:手工采摘藤茶时保持芽叶的新鲜度、完整性,采摘时去掉梗,雨天、露水天不宜采茶,枯萎芽叶不采,不夹带其它杂物。
HZX-AL100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6CMS-445/8型杀青理条机:浙江嵊州民胜机械有限公司。
原料采摘→挑选→原料预处理→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晒干
1)原料采摘,通过手工采摘,采摘中需保持藤茶芽叶的完整性、新鲜度,有露水或雨后不进行采摘,以免味苦涩而淡薄,杀青时容易变焦。另外,不摘有病虫害的芽叶,摘后进一步挑选。
2)挑选,手工挑选新鲜、完整、无病虫害的芽叶,茶叶去梗,不夹带异杂物。
3)藤茶预处理,清水洗净挑选后的茶叶,保证茶叶不夹带污泥、杂物。
4)晾干,将清洗后的茶叶放在向阳通风处风干表面水分,至叶片表面轻度萎缩。
5)杀青,锅式杀青机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锅中放少许专用茶油,用抹布抹均匀,将摊放后的茶叶放在锅中定时、定量杀青,杀青过程中茶叶的青臭味散失,香气逐渐形成。注意控制温度,抛焖结合,多抖少焖。
6)揉捻,在茶叶的揉捻过程中,应注意手不能接触锅壁,避免烫伤。揉捻过程组织状态的变化由片状到条形过渡,揉捻至成条率较多,叶片表面出现雾白色浆液为宜。
7)晒干,放在20℃环境下晒6 h,至成品表面干燥,表面有明显的白霜。
8)茶汤制备,取晒干茶叶 3 g按茶水比 1∶50(g/mL)于85℃温度条件下浸泡5 min,过滤杂质至茶汤清澈,将滤液倒入无色透明玻璃杯中,待品评。
藤茶感官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藤茶感官评定标准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tea
按照GB/T23776-2009[18]《茶叶感官评审方法》,称3.0 g藤茶成品,置于200 mL泡茶容器中,加入150 mL 85℃的水加盖,冲泡5 min后将茶汤滤入无色透明玻璃杯中,采用评语与百分制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评定茶叶品质[19],组织经培训的6人进行感官评定。评定项目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感官总评分=外形得分×20%+汤色得分×10%+香气得分×30%+滋味得分×30%+叶底得分×10%
1)杀青温度。取50 g摊放好的藤茶,分别于温度为 100、150、200、250、300 ℃下杀青 10 min,揉捻后于20℃环境下晾6 h,品评方法同1.5。
2)杀青时间。取50 g藤茶,杀青温度为250℃,藤茶杀青时间分别为 5、10、15、20、25 min,杀青后揉捻,于20℃环境下晾6 h,品评方法同1.5。
3)杀青茶叶量。在锅温为250℃,杀青时间为15min条件下,杀青叶量设定为 50、70、90、110、130 g,进行杀青,揉捻后于20℃环境下晾6 h,品评方法同1.5。
不同杀青温度茶汤感官品质见表2。
表2 不同杀青温度茶汤感官品质Table 2 Brew sensory quality at different fixation temperature
由表2可知,随温度的增大,藤茶茶条逐渐增多,当温度为250℃时,茶叶基本完全成为条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部分茶叶变碎;汤色由无色到明亮,温度继续升高,汤色由明亮变暗;香气由略带清香逐渐到清香,最后到浓香;滋味由无明显茶味到入口回味甘甜,再到苦涩;叶底颜色由浅绿嫩黄逐渐到黄绿,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最后黄绿色将变暗。
杀青温度为250℃时,藤茶外形较好,茶汤颜色较好,口味适中,香气较佳;而杀青温度为100℃,茶汤无明显颜色,口味清淡;当杀青温度是300℃时,茶中的内含物质浸出量大,苦涩味明显。因此综合考虑杀青温度为250℃时能更好的保持茶汤的色、香、味。杀青温度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1。
由图1可看出,随杀青温度的升高,感官分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为250℃时,评分达到最高,可见250℃为最适杀青温度。这是因为杀青温度过低不能有效破坏藤茶叶中的氧化酶,导致杀青不足使其带有青臭味,杀青温度过高,水分散失过多,导致揉捻难以成条,产生较多地藤茶碎末以致茶叶炒焦,使茶叶的香气散失,以此使藤茶感官品质降低,由此可知在杀青温度为250℃时藤茶品质最好。
图1 杀青温度对感官品质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ix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不同杀青时间茶汤感官品质见表3。
表3 不同杀青时间茶汤感官品质Table 3 Brew sensory quality at different fixation time
从表3可看出,随杀青时间的增加,藤茶的外形由片状变为条状,当温度继续升高,茶叶碎末增多;而汤色则是由无明显颜色到明亮,再由明亮变暗;香气由略带清香逐渐到清香,最后又由清香到淡香再到浓香;藤茶滋味是由无明显茶味到产生酸味,再到回味甘甜后变淡,最后变苦涩;叶底颜色由浅绿嫩黄逐渐到黄绿,随着杀青时间继续增加,最后黄绿色将变暗。
相比之下,杀青时间为15 min时茶汤颜色较亮、味道适中、香气好,5 min时香气好、味道较淡、颜色淡,25 min时香气浓、味道苦涩、颜色暗。杀青时间为15 min时,能更好保持色、香、味,更符合大众口味,选择最佳杀青时间为15 min。杀青时间对藤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2。
由图2可看出,藤茶品质评分随着杀青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杀青时间为15 min,感官品质最好,是因为当杀青温度一定时,杀青时间延长茶叶会产生红梗叶现象,降低了藤茶成品的风味,所以最终确定藤茶杀青制作时间为15 min。
图2 杀青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ixation tim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不同杀青投叶量茶汤感官品质见表4。
表4 不同杀青投叶量茶汤感官品质Table 4 Brew sensory quality at different fixation leaf weight
由表4可知,随杀青投叶量的增加,藤茶的外形碎末较多变为条状再变为片状;汤色由深到明亮再到浅;香气由浓香到淡香再变为清香,最后变为略带淡香;滋味由苦涩变为酸味,然后变为回味甘甜,最后变淡;叶底颜色由暗黄变为黄绿色,最后变为浅黄色。可见,杀青投叶量为70 g时,茶叶为条状,汤色、香气、滋味及颜色均较佳。不同杀青投叶量对藤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3。
图3 不同杀青投叶量对藤茶感官品质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ixation leaf weight on the sensory quality
由图3可知,通过感官品评发现,茶叶量为70 g时满意度最好,主要是由于藤茶茶叶量逐渐增多使茶叶表面受热不均匀,没有很好的除去藤茶的青臭味导致成品品质下降,因此投叶量为70 g时藤茶的品质最佳。
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选定杀青温度(A)、杀青时间(B)、茶叶量(C)3个因素。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5,正交试验结果见表6。
表5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Table 5 Table of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6 正交试验结果Table 6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the best formula
根据表6正交试验数据比较R值大小可得,影响藤茶杀青工艺研究的因素顺序为:杀青温度>茶叶量>杀青时间,其最佳杀青工艺条件为A2B1C3,即杀青温度为250℃,杀青时间10 min,杀青投叶量90 g时藤茶的品质口感最佳。
按最佳杀青工艺条件A2B1C3,进行3次试验,每次设为3组。由表7可知,在该杀青工艺条件下,藤茶成品的感官评分为87.7,表明此杀青工艺条件稳定,获得藤茶成品品质好。
表7 稳定性试验结果Table 7 Stability test result
本研究以铜仁藤茶为原料,探索杀青温度、杀青时间及杀青投叶量对藤茶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藤茶最佳杀青工艺条件为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10 min,茶叶量90 g。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藤茶品质好,且杀青工艺简便、快速、稳定性好。
[1] 陈晶.五味子、龙眼、姜、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273-275
[2] 张友胜,宁正祥,杨伟丽.藤茶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郑道君,刘国民.中国藤茶资源的研发概况[J].农业网络信息,2006(6):136-142
[4]罗祖友,付晓芳,吴谋成.藤茶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5,26(8):513-516
[5] 韩碧群,彭勇,肖培根.中国别样茶的整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3(4):259-269
[6] 周春权,林静,瑜姚欣,等.藤茶总黄酮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50-51
[7]ZHOU F Z,ZHANG X Y,ZHANG Y J.Dihydromyricetin inhibits cell in-vasion and down-regulates MMP-2/-9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2,39(4):352-358
[8] 欧贤红,叶勇,黄秋洁,等.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2):245-248
[9] 陈帅,郁建平.藤茶总黄酮抗炎及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3
[10]祁佳,李莉霞,卜书红,等.藤茶提取物清咽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9-21
[11]曾春晖,杨柯,徐明光,等.广西藤茶总黄酮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医药导报,2013,32(3):292-297
[12]王俊杰,舒洋,曹欣,等.藤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48-2250
[13]欧贤红,吕林艳,郑作文.藤茶提取物抗慢性肝纤维化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132-134
[14]廖寅平,王硕,安丰轩,等.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29-230
[15]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藤茶总黄酮对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5):19-20
[16]李小红,胡冰,李良辉.钩藤茶对新生儿黄疸防治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1):30-31
[17]龚琦.茶叶杀青界面条件研究[J].茶叶机械杂志,1997(4):2-4
[18]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3776-2009茶叶感官评审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9]刘盼盼,邓余良,尹军峰,等.绿茶滋味量化及其与化学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4,14(12):17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