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消夏纳凉

2018-07-04 09:48王荣华
养生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冰窖纳凉冰块

◎王荣华

古代的科技、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没有今天的空调、冰箱等高科技消暑设备。但是,聪明的先人在避暑时却各有妙招,今天看来,仍让我们惊叹不已。

冰块防暑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冬天储备冰,以备夏天之用了。《诗经》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自周代起,历代王朝都设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隆冬时节,人们将河中的冰凿成冰块,放入地窖封存起来。到天热时取出用以冰镇食物和酒,量多时可置于室内做成“冰厨”,人在其中凉爽异常。《吴越春秋》就有越王勾践在炎夏食宿于冰厨的记载。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分藏京河、通州龙王堂、莲花池等处之冰。现如今北京的雪池胡同还有冰窖遗迹。窖门很小,仅供一人出入。门洞小,能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换。门里是两扇很厚的木门,据说木门的隔温效果是最好的。在窖底观察,整个冰窖有二三十米长,十来米宽,二层楼那么高。窖顶上用大块大块的城砖砌成拱形,窖底是由巨大的石条铺就而成的。

一般来说,官府在头年冬天大量贮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来时,便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或者白雪,摆放在居室当中就成了“冰盘”,冰雪在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其制冷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空调,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环境。到明清时期,这种用冰块避暑的方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时,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避暑“冰箱”

据介绍,旧时官宦富贵人家就已有冰箱。这种冰箱多为木制。箱内贮冰块,也可冷冻食物。上盖有钱纹孔,用于散发凉气。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鉴缶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冰箱”。取下上面的方盖俯视这套鉴缶,其形状如同一个回字。缶在中间、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也正是这个空间,才使其具有冰镇的功能。酷暑季节,缶内盛入饮料,中空部位放置冰块,人们就可以享用冰凉可口的饮料了。

避暑“凉屋”

“凉屋”这种豪华的避暑设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亲近自然的绿色理念。唐朝的宫廷就建有专门用于夏天避暑的凉殿,在凉殿中央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原理,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后来发展到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目的。

到了宋代,除了皇宫之内,高官显贵们也纷纷建造起私家避暑“凉屋”,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更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至明朝,这种避暑建筑从宫廷走向民间。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曾精彩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不难看出,明代的“凉屋”在巧妙利用地理优势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避暑食品

早在南北朝时,民间就有自制“汤饼”避暑的习俗。至宋代,避暑食品更加品种繁多,诸如瓜、李、荷叶、绿豆汤、鳝羹、银苗菜、新莲等,而其中以西瓜最受欢迎,宋代诗人方回《秋熟》诗中就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描述。明清两朝,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避暑。据《帝京岁时纪胜》载:“盛夏食饮,最喜清新,是以公子调冰,佳人雪藕。京师莲实种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

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的种类就有很多了,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清朝北京地区还有人选择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草药避暑,也是一大特点。而苏州人过三伏天则喜欢喝凉茶、凉汤,吃凉粉等清热爽口的食物。

使用蚊帐

古人在夏天防蚊虫也用蚊帐,但是他们用起来可比现代人有情调。少女们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巧手的妇女用花枝编成麒麟、鲤鱼等吉祥物挂在纱帐里。古人还有配挂香囊的习俗,许多香囊中的药材都有驱蚊虫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菖蒲。

启闭窗户

清代《老老恒言》写道:“长夏日晒酷烈,及晚尚留热气,风即挟热而来,故卧房只宜清晨洞启窗户,以散竟夜之郁闷,日出后俱必密门,窗外更下重帏遮隔,不透微光,并终日毋令人入……枕簟胥含秋意。”现代仍可采用此法。

人力风扇

西安时期,京城长安有一能工巧匠名叫丁绫,曾把7个一丈长的大轮连在一起,精心做成了一个扇凉风的七轮扇。“一人运之,满堂寒颤”。这可以说是电扇的前身,所不同的是用人力驱动而非电力。

瓷枕解暑

在很早我们的先人就知道采用瓷枕解暑。“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这样的诗句都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戏水垂钓

古人爱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戏,常常会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戏水的欢闹场面。明代李时珍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钓钓鱼是不错的选择。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钓鱼的修身养性作用不可小视。除了垂钓,古人喜爱的夏趣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养金鱼、钓鳖、捕蛙、夏猎等。

荫凉消暑

刘禹锡喜欢在近水之处纳凉,他写下这样的诗句:“千竿竹翠数莲红,水田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宋代的秦观说:“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细风,有树的地方就有荫凉。

心静自凉

古人懂得“凉由心生”的道理,所以,很多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种超然脱俗的避暑氛围,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王维为了消暑,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弹,乐而忘返,给后人留下了百读不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这首杨万里的《夏夜追凉》更是写出了怡然自乐的夏日避暑纳凉之景,读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猜你喜欢
冰窖纳凉冰块
“纳凉公交”值得推广
细绳“钓”冰块
纳凉
伏天儿还忆老冰窖
冰块为什么会粘到手上?
分数
古代人的冰窖
钓奇特的“鱼”
小狼家成了冰窖
纳凉之乡村田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