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 聚焦宜昌“纳凉公交”现象级传播事件
北宜昌市推出了“纳凉公交”,该举措被当地媒体报道后迅速走红网络,宜昌“纳凉公交”成为了网络热词,多次登上抖音热榜。短短半个月,150余家中央、地方主流媒体转发报道,103家境内外英文媒体采用,抖音、新浪微博阅读量超过了1亿次。宜昌“纳凉公交”报道为何能够破层出圈,成为一个现象级传播事件?有哪些经验启示值得借鉴?有哪些报道范式值得学习?有哪些传播规律值得推广?本刊约请新华社分析师、三峡大学教授、阅评组成员和参与此次报道的部分媒体人士进行分析和研讨,为广大读者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8期2022-08-12
- 当你看见群众 群众也会看见你
——宜昌“纳凉公交”报道记者手记
交车作为流动避暑纳凉车”,几乎是同时,新闻中心外宣部主任刘祚华也嘱咐笔者有这一新闻线索。作为跑线近10年的老记者,又是深受高温之苦的户外工作者,笔者察觉到了这一选题的特别——纳凉并非宜昌公交的工作职责,具有社会公益性;同时,作为可移动的公交车,又有其他纳凉点所不具备的移动优势,眼下正值高温,也符合人们的纳凉需求。想及此,笔者立刻联系了公交集团,这才得知,纳凉公交的构想源自一次“看见”。7月4日中午,宜昌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杰在路过城区汕头路高架桥时,看到工人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8期2022-08-12
- “六有”“五要”促城市品牌破层出圈
——宜昌“纳凉公交”现象级传播事件的经验与启示
近期,湖北宜昌“纳凉公交”成为网络热词,登上抖音同城榜第一名并多次登上抖音热榜,在没有任何推流的情况下,仅抖音、新浪微博阅读量就超过了1亿次。在这次传播事件形成过程中,宜昌市委宣传部周密部署、统筹调度,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实现了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与新闻规律协调统一,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协同传播、中省媒体与市级媒体有效联动,实现了时度效统一、知信行合一。一、宜昌在全国首创“纳凉公交”引爆网络舆论场7月8日,宜昌“纳凉公交”上线,此后半个多月,这一事件由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8期2022-08-12
- 夏夜纳凉
个通风透气的地方纳凉消暑。每天晚饭后,父亲便会搬出一条长木凳,放在阶基上,手持一蒲扇,开启了全家人的纳凉模式。我家的房屋坐西朝东,屋前有一条自北向南而流的小溪,小溪东岸也是一排房屋,坐东朝西。家门前的那座石拱桥,是连接东西两岸的通道。村里的房屋如此布局,南北通透,屋外的风常常穿阶而过,于是在阶基上纳凉,就成了各家各户的首选。再加上门前的溪流淙淙,蛙鸣不断,纳凉时,还能“听取蛙声一片”。那个时候,每到夏天,我家门前的阶基,常常门庭若市。父亲是个饱读诗书的教师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0年7期2020-11-17
- 夏日读诗觅清凉
”夏日炎炎,清风纳凉,其乐融融。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消暑纳凉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消暑》诗写出自己纳凉的感受:“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认为心静自然凉。无论夏日多么炎热,只要静下心来,端坐院中,微闭双眼,心平气和,美美地享受临窗的徐徐清风,自会有清凉之气从胸中溢出,凉意漾出心底,惬意至极。看来,“心静自然凉”确是一剂消暑妙方
健康人生 2019年8期2019-10-25
- 纳凉
盖,这是最惬意的纳凉。 瓜棚往往在瓜地的中央,摘几个脆生生的甜瓜放在清凉的泉水里,抽烟、喝茶、吃甜瓜,这是种瓜人最悠闲的福气。 清亮亮的小河在村前流淌着诱惑的温度,那份赤裸裸的凉爽最具磁力,跳进来,闷热和劳作的疲乏哗啦啦流去。 夜色来临,有月无月,街头村口都有旱烟锅明明灭灭。老人们喜欢聚在这里,一把蒲扇,永远讲不烂的故事,把顽皮的村童牵进睡梦里。 庄稼人纳凉,就这么简单朴实。 庄稼人纳凉,像信手摘来的瓜果,甜甜蜜蜜。
科教新报 2019年26期2019-09-10
- 纳凉
惬意地靠在胡床上纳凉。月光明亮,湖中船上笛声参差响起,晚风初定,水中莲花盛开,香味沁人心脾……你有没有感受到诗人因为天气太热才要“追”寻纳凉之处的急切心理?当诗人找到了理想的纳凉圣地,你有没有和他一样,陶醉在笛声萦绕、莲香四溢的清凉之境中?我们现代人在炎炎夏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空调吹来的凉风,不过,我们也渐渐失去了古代人对自然环境敏锐的感受力。有机会的话,不妨带孩子体验一下原始的纳凉方法,心静自然凉!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8年8期2018-08-23
- 纳凉记
佚名纳凉已经成为我们每天晚上的惯事。我们用纳凉来消磨夏夜,在纳凉的时候,大家谈着天,讲着故事。一天晚上,我们兄弟姐妹都吃过了晚饭。屋子里,虽然已经到了晚上,但仍然非常热。因此,我们就端着凳子、榻、椅子,走出了大门,把它们放置在广场上。这原是我们天天的惯例,今天并不是特殊的。我坐在一张藤椅上,这椅子是在大树下的,因此涼风阵阵地吹来,使我忘了热。我的旁边坐着我的八岁的小弟弟,他面露天真的笑,这笑是凉风引起的。姐姐面对着小弟弟,弟弟坐在我的左旁,我们大家团团围坐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8年2期2018-01-30
- 清爽惬意纳凉诗
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纳凉诗。闲暇之时,品味这些诗作,既能感受到诗人的避暑之乐,又能走进清凉的世界,不免泛起丝丝凉意。“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消夏纳凉能带给诗人无限灵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夕阳西下,素月东升,诗人披头散发,开窗而卧,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令人难忘。北宋诗人梅尧臣则喜欢去高山寺院寻幽纳凉。他曾在中伏日到妙觉寺避暑,并赋诗一首,诗中写出了山林避暑之乐
初中生 2018年18期2018-01-28
- 西班牙:纳凉规矩多
公众喷水池里洗脚纳凉,严禁使用公共水龙头洗臉洗脚,严禁泳客在规定区域外裸体行走,甚至连路人自带椅子避暑纳凉也要“开罚单”。据悉,西班牙最近持续高温,严重影响民众生活。为了纳凉,不少人自带小椅子在街上乘凉。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未经许可,不得在公共场所搭建器械”的规定,被巡逻警察发现后需立即撤离,若继续违规纳凉,警察视情节轻重,最高可开出750欧元罚单。西班牙大城市的街头有供人休息的椅子,每把椅子不仅固定在地上,还有编号。市民可使用政府提供的座椅,但不能擅
共产党员·上 2017年7期2017-09-14
- 从前,如何过三伏天
眠,索性起来登楼纳凉,曾写下《夏夜苦热登西楼》诗:“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意思是,想要我以心静战胜炎热,实在毫无希望。为了适应炎热,古代民间首先提出了“纳凉”概念。“纳凉”,又叫“乘凉”。如何纳凉?不同时代有不同选择,如唐代,人们喜欢搭凉棚以避暑。尽管凉棚并不是唐代的发明,早已有之,但长安人在用凉棚避暑上更有创意。明高濂《四时幽赏录》就有记载:“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避暑会”,有点像现代的户外“纳凉晚会”,到宋代依然很流行。
祝你幸福·知心 2017年8期2017-09-01
- 古诗中的清凉世界
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纳凉诗。闲暇时品味这些诗作,既能感受到诗人的避暑之乐,又能走进清凉的世界,不免泛起丝丝凉意。“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消夏纳凉能带给诗人无限灵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令人难忘。北宋诗人梅尧臣则喜欢去高山寺院寻幽纳凉,他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一诗中写出了山林避暑之乐:“高树秋声早,
课外语文·中 2017年8期2017-08-21
- 西班牙:纳凉规矩多
西班牙:纳凉规矩多进入盛夏,西班牙警方忙于维持夏季治安,比如:严禁在公众喷水池里洗脚纳凉,严禁使用公共水龙头洗脸洗脚,严禁泳客在规定区域外裸体行走,甚至连路人自带椅子避暑纳凉也要“开罚单”。据悉,西班牙最近持续高温,严重影响民众生活。为了纳凉,不少人自带小椅子在街上乘凉。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未经许可,不得在公共场所搭建器械”的规定,被巡逻警察发现后需立即撤离,若继续违规纳凉,警察视情节轻重,最高可开出750欧元罚单。西班牙大城市的街头有供人休息的椅子,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3期2017-08-01
- 西班牙纳凉规矩多
公众喷水池里洗脚纳凉,严禁使用公共水龙头洗脸洗脚,严禁泳客在规定区域外裸体行走,甚至连路人自带椅子避暑纳凉也要“开罚单”。据巴塞罗那电视台19日报道,西班牙最近持续高温,严重影响民众生活。为了纳凉,不少人自带小椅子在街上乘凉。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未经许可在公共场所搭建器械”的规定,被巡逻警察发现后需立即撤离,若继续违规纳凉,警察视情节轻重,最高可开出750欧元罚单。西班牙大城市的街头有供人休息的椅子,每把椅子不仅固定在地上,还有编号,市民可使用政府提供
环球时报 2017-06-202017-06-20
- 诗歌鉴赏
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第一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第二句具体指出了纳凉胜地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倚靠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三、四两句展开了对纳凉胜地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6年6期2017-05-27
- 与其“劝离”而后快,不如“劝礼”而和谐
【素材现背】对于纳凉者,是热衷“劝离”而后快,还是追求“劝礼”而和谐?答案不言而喻。社会不可能处处十全十美,我们唯有对不够鲜亮的一面抱以一份平常心,努力做到相融相助,才能映衬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包容。席子、塑料布甚至是硬纸板铺在地铁站内,有人躺着睡觉,有人围坐成一圈打牌,有孩子在一旁嬉戏……近日上海持续出现高温,最高气温达40度,不少地铁站成了附近居民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每到这时,一些商场、图书馆的避暑纳凉作用被不断开发。如今,随着地铁在诸多
求学·素材版 2016年10期2016-10-31
- 地铁站“蹭凉”怪公共服务没做好
耐热极限”。如何纳凉,到何处纳凉?成了市民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家庭无条件纳凉,公共纳凉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地铁站成为一些市民的“纳凉胜地”,也不足为奇了。应该说,市民在地铁站“蹭凉”,如果没有影响到乘车环境和公共秩序,地铁公司应实行人文关怀,保持接纳的态度。但是,像有的市民在地铁站打地铺,或聚众打牌、嬉闹,不仅影响了乘车环境,而且损害了公共文明,理应被制止。可见,对于市民在地铁站“蹭凉”行为,虽然没有禁止性的法律依据,但是如果赤膊、躺卧、跑来跑去,影响到地铁
方圆 2016年15期2016-09-14
- 地铁不是自家空调房
绝民众在地铁站内纳凉”的情况。但如果纳凉者实在太多,劝导无效,超过了地铁站的控制范围,不排除会有关闭空调等应急措施。但到了2015年,还是在杭州地铁乔司站,不仅没有拒绝蹭凉人群,工作人员还干脆专门开辟出了纳凉区,方便坐卧。当年7月,武汉进入烧烤模式后,不少市民选择去冷气充足的地铁站纳凉,有的人搬个板凳,一坐就是一下午,更有市民扶老携幼来到地铁站纳凉。的确,对于地铁站来说,最重要的是保障出行顺畅安全。对于蹭凉人群的接纳,是人性化的体现,但绝对不是天经地义应该
方圆 2016年15期2016-09-14
- 纳凉
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第一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第二句具体指出了纳凉胜地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倚靠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三、四两句展开了对纳凉胜地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6期2016-04-18
- 化个“女鬼妆”,让男朋友凉爽一下!
的时候适时推出“纳凉特辑”,让人从心里凉快;韩国人很懂女人心,比如他们在天热的时候会主打清凉感的护肤化妆品,让女人们凉爽地发挥她们狂热的购买力。看韩国综艺知道了一种说法,叫做纳凉特辑。每到炎热的夏天,就是电视节目和电影院齐齐上映纳凉特辑的时候。所谓纳凉特辑,其实就是让你不寒而栗的“鬼片”,在燥热的夏季,让你的心里感受到一丝阴森的凉意。所以你会发现,韩国跟鬼神、惊悚有关的电影、电视剧都会在七八月份上映,而此时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也会跟进纳凉特辑。印象最深刻的纳凉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2期2015-09-10
- 读杨万里、陆游的纳凉诗
诗人杨万里的两首纳凉诗,倍感惬意。好诗共赏析,录于下:《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宿灵鹫禅寺》暑中带汗入山中,霜满风篁雪满松。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上述诗篇均通俗易懂。《宿灵鹫禅寺》“霜满风篁雪满松”句,诗人是通过写自己的错觉来描述山中之清凉的,以此揭示暑热中“山寒清到骨”的有趣生态境界。诗意深隐而婉曲,惹人喜爱。诗中的“竹深树密虫鸣处”“ 霜满风篁雪满松”是对古代绿色植被的想象描述。诗人以生动
现代企业 2014年8期2014-09-27
- 第十届大金纳凉节在沪成功举办
日,一场以“感恩纳凉跨十载,激情融合汇金秋”为主题的第十届大金纳凉节在大金上海莘庄工厂隆重举办,超过13 000名来自大金集团的员工及家属、大金经销商、供应商等各相关方的来宾共赴盛会。纳凉节作为大金集团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在海外的主要生产基地都会举办,通过这一独特的交流平台,加强与合作企业、员工及地区居民之间的融合联动,让大金纳凉节“亲力亲为”、“热情周到”、“传递爱心”的文化和精神也能在此过程中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充分展现“Daikin Famil
机电信息 2014年28期2014-01-31
- 纳凉
、屋前占一块地方纳凉。大约七点至十点,只是多姿多彩纳凉的序曲。打牌的,聊天的,喝茶的,听收音机的,唱小曲的,讲故事哄小孩的,无序小演。晚上十一点之后,人声渐稀,凉意徐徐降临。鼾声渐起,忙碌一天的人们慢慢进入梦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夏夜武汉街头的竹床阵堪称天下奇观。那时,京广铁路沿汉口闹市横贯而过。坐过晚班列车的人。一定记得铁路沿线十里长街、十里长阵的景象。那时,凡盛夏到武汉来出差的外地人,几年后提起来。都掩不住对武汉酷热难当的那种恐惧。大概经过武汉盛夏恣意
读书文摘 2009年6期2009-07-04
- 古代名人纳凉诗话
下一些耐人寻味的纳凉诗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清暑》诗中说:“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坐在宽敞的院子里,室空心静,清风徐徐,一种自得其乐的纳凉方式。诗人柳宗元则是在临窗案几上纳凉午睡。他在《夏昼偶作》诗中说:“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描写了在绿荫遮窗、四周静谧的环境中,临窗案几上纳凉午睡倒也睡得香甜。古人纳凉,多到池边河畔,比如荷叶深处,一片
知识窗 2007年8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