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唱腔“花腔”的艺术特点

2018-07-04 11:28徐华东
黄梅戏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过门花腔口语化

○ 徐华东

在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中,唱腔的分类基本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表现以生活小戏为主的各种曲调,大多是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打猪草》、《闹花灯》、《点大麦》等小戏,都有自己的曲调,且专曲专用,这一类型的唱腔统称为“花腔”。另一种就是正本戏。

“花腔”是黄梅戏的所有生活小戏里唱腔的总称。花腔的艺术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花腔来自民歌,风格上各具一格,结构多为简单的上下句组成。节拍形式多为一板一眼,以2/4的节拍记谱。

2、花腔的调式非常丰富,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声,有时还有运用偏音的五声性的六声调式等。花腔的宫、徵调式类似于大调式,羽、商、角类似于小调式,在调式色彩上和大小调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3、花腔的旋律特点比较明朗、活泼、跳跃,在节奏律动中,在旋律的起伏中,它们多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欢快的情绪。

4、花腔的节奏具有民间舞蹈的律动,用打击乐伴奏。在人物上下场中配合“长槌”锣鼓,在唱腔的各个乐句间,配以“花腔六槌”、“花腔四槌”、“花腔两槌”贯穿整个唱段之中,一气呵成。表演者与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一起感受动感的魅力。

5、花腔的旋律线条具有口语化。它不仅符合当地方言的音调,还将人们说话时的逻辑重音有意加以强调。花腔共有百余首曲调,来自很多地方,这些曲调在流变的过程中,语言因素带来的变异是很明显的。因此,花腔旋律的口语化,是统一花腔风格的重要一环。

6、花腔唱词的字数不很固定,中间常夹着过门性质的衬字衬词。如“呀儿哟”,“咦子呀”,许多衬祠都是曲调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扩大了曲式结构,使短小的二句头、三句头丰富起来,唱腔的最后一句多重复一遍,用锣鼓伴奏为过门来转接下段的唱腔。

总之,作为一名从事黄梅戏艺术的演职员、学者,应该掌握黄梅戏“花腔”的传统特色及安庆方言语音与曲调结合的乡土风味和基本规律,从而为促进黄梅戏演唱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过门花腔口语化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浅谈美学教学中花腔女高音的技法训练
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与保护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邢非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