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写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书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的开端,是终生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此,各地中小学在课程表中加入了写字这一课程,不少学校还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但审视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一.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由于电脑普及与发展,写字的实用功能在不断消退,“字是文化人的门面”的意识也已淡化。学校、家庭,社会对写字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高。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急功近利,只追求片面的分数,使得写字教学只限于写字课,写字能力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根本得不到训练与提高。
2.教与学的环节落实不力
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写字老师,写字课师资严重不足,写字课由语文老师兼教,而语文老师特别是80后的语文老师本身大多书写不规范,让他们实施写字教学,实在是勉为其难,至于对学生的感染与熏陶就更谈不上。这样写字课程安排形同虚设,学生缺乏对写字的审美感受,自然也就不会认真地临摹、把握汉字笔画的细微的变化。
3.学生疲于应付,重“量”不重“质”。当今的学生,受升学难应试教育的影响,课业负担很重,每天都得应对老师家长布置的大量的作业,只追求记住所学的课程内容,忽视书写质量,写字经常多笔少笔,笔顺错乱,基本的写字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二.改进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要真正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写字教学提出的实施建议和要求,特别是在开设课程与师资配备,考核评价上狠下功夫,“不以分数论英雄”,把学生的书写能力作为考核老师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写字教学落在实处。教师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考虑书写能力合理地去布置作业,减少那些重复而又没意义的抄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写字量,培养学生的书写基本功,使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形成全体教师重视写字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写字的乐趣,把写一笔好字作为一种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要不断被提高教师的书法素养和书写能力。“三笔字”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小学教师肩负着启蒙教育的任务,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很高的书法素养和很强的书写水平,这样才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好学生写字。因此“要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三)改进写字教学,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1.激发兴趣,指导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编儿歌、想象生动的比喻,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以此来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提高写字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在写字姿势方面给学生以指导,拿硬笔书写来说重点要讲清楚握笔杆的几个关键部位和掌心虚空、关节不能凹陷以及笔杆从虎口靠右斜出的要领。
2.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寫字训练的基础是点画,关键是结构,核心是感受力的训练。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再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临摹,反复写几遍后再进行比较、感受,加深体验。当然写字练习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帮助学生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通过严格督促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注重评价,提高质量。表现欲是学生固有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得到老师的赞美与认同。写字作业的批改应以面批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赞美,对于写得好的可以通过加“☆”,画笑脸等方式进行表扬激励。而且在评价时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凸显写字教学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