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教学初探

2018-07-03 23:16周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分阶段教学

内容摘要:不同文化的语用规则是有差异的,了解不同文化的语用特点和规则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语用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我们以中西方语用差异为例,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语用能力应该随着课文中的语言点分阶段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语用失误 分阶段 教学

一.语用规则的差异性

语用是语境中语言的使用,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当语用出现错误时,将导致交际的失败。跨文化语用需遵循一些原则,包括礼貌原则、得体原则、谦虚原则、一致原则等。Levinson和Leech在其专著《语用使用的普遍性:礼貌现象》中说明过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具有文化普遍性,但是不同文化对于影响礼貌策略的权力距离和社会距离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在等级观念强的文化中,权力距离是影响人们使用礼貌策略的重要因素,而在权力距离弱的文化中,社会距离成为了影响礼貌策略的主要因素。在文化差异较大的两种文化中,语用能力教学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以中西方语用差异为例,探讨跨文化语用失误,先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1)有一次房东问我 Did you eat anything yet? 我說 No. 她听后又重复了一遍 So you didnt eat anything. 我说 Yes. 房东太太犹豫了一下又问我 Did you eat? 我说 No. 她接着说 So you didnt eat. 我说 Yes。在这里房东问我吃过东西了吗?我没吃,可是她问的三遍中确却得到了我的不同回答,互相矛盾,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不畅通。因为中文习惯:回答针对的是对方的话语观点而非事实,对方提出什么观点,你就对他这个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判断,因此你的观点对了,我就回答“ 是",你的观点错了,我就回答“ 否"。但英语的习惯则是针对对方,所说的事实——只要是肯定性事实,我就回答"Yes" 只要是否定性事实,回答就是"No" 我没吃东西,就应该回答No。

(2)在某大学所举行的运动会上,一名汉语教师跑步得了名次,他的留学生马上向他祝贺: “老师,比赛时你跑得比狗还快 。”在这里,留学生说的汉语形式上虽没有错误,却让人觉得不舒服,原因在于他的话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西方文化中,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员,英语中有很多跟狗有关的词句,比如“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都没有贬低狗的意味。但在汉语里,狗的卑劣性被强化了,有不少跟狗有关的词句都是贬义的,如 “走狗”、“狗头军师”、“狗眼看人低”、“挂羊头卖狗肉”等。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狗,是对他的蔑视和侮辱。该学生原意是为了夸 奖老师跑得快,但他把老师比喻成狗,恰恰冒犯了老师。

二.语用失误的分类

语用规则的差异性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出现失误。根据Leech(1983)对语用学的划分,托马斯(Thomas)将“跨文化语用失误”二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 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所说的目的语不符合以该目的语为母语者的语言习惯,错误地把某一表达套用到目的语中;“社交语言失误”指因为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导致失误,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语域和话语熟悉程度有关。从这个角度来划分,我们可以说例(1)中的失误是“语用语言失误”,例(2)中的失误是“社交语用失误”。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和考察,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策略,能更好地推进语言教学,解决难点。

三.针对两类语用失误的教学策略

语言教学过程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以语言应用为主线,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师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表达特点及语言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表达的方式。下面我们从几个语用失误的例子出发,来探讨语用的教学。

(3)学生:“老师,好久不见!”

老师:好久不见。

学生:再见!

(4)老师,祝您清明节快乐!

(5)老师真心觉得一个学生进步很多,表扬一句:你的汉语好多了。学生一本正经地回答:“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

例(3)中,学生以前在课文中学习过“好久不见”,但课文中上下文的语境被他忽略掉了,他在路上遇到老师跟老师说“好久不见”,但当老师还在期待他说别的话的时候,学生却说“再见”了,这不免让老师听了有些尴尬,因为我们一般见面只是打个招呼的话不会用“好久不见”这个词,因为“好久不见”是较正式的打招呼,当两个人很长时间没有见面,要询问对方最近近况时使用比较合适。在这里学生只是见到老师打个招呼,并没有询问老师近况的意思,所以用这个词不太合适。学生在这里出现的语用失误是错误地套用了所学的内容,导致了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属于语用语言失误。

例(4)中学生也是套用了之前课文中学过的“祝您教师节快乐”的用法,但忽略了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虽然清明节时我们也要放假,但中国人一般不会在这个节日去祝福人节日快乐。因为清明节时人们要去墓地为逝去的亲人扫墓,送上鲜花寄托哀思,这时人们怀念起已故亲友,不免要悲伤流泪,祝福别人清明节快乐,往往被看作是不礼貌的。学生因为不了解这一节日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错误套用祝福老师节日快乐的用语,产生了不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话语,虽然是好意地给老师祝福,但让人听了非常不舒服。这一语用失误也属于语用语言失误。

例(5)中,“哪里哪里”是在别人夸奖你时,表示谦虚地回答。单从上下文的内容来看,在这里使用“哪里哪里”并没有错,但学生还是忽略了语用中交际双方的身份和语域,老师的身份来夸学生汉语有很大进步,是老师真心地表扬,学生不用跟老师再谦虚客套,只管回答感谢老师或者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的话语就可以了,这位学生用“哪里哪里”回答,态度上有些过于庄重严肃、郑重其事,反倒让师生之间的对话没法流畅地进行。学生应该是之前在课文中学习过“哪里哪里”的用法,他才会在表示谦虚的回答时使用,但由于不了解这个词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失误,从语用失误分类的角度来看,这个失误应该属于社交语用失误。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语用能力应该随着课文中的语言点分阶段传授给学生。第一阶段的语言教学应着重解决学生语言语用方面的问题,而第二阶段的语言教学应着重解决学生社交语用方面的问题。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多多练习,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和特点,从而避免出现语用失误。

四.结语

语用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语用能力应该随着课文中的语言点分阶段传授给学生。语用分阶段教学还应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而深化,分析内容应随着学习的推进而扩展。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赵杨,《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4】杨翼,《语用分析在高级汉语教学中的运用》,1995

【5】施仁娟,《对外汉语课堂语用教学探索》,2013

(作者介绍:周婷,沈阳大学研究生。本文指导教师:王焱)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分阶段教学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高中数学问题课堂提问实践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