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2018-07-03 07:05方丽敏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5期
关键词:本课同伴栏目

方丽敏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从“同伴交往”的角度回应了本冊“养成好习惯”这一核心教育主题。

“同伴交往”主题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第一学段中多次出现。一年级上册《拉拉手交朋友》一课,定位于“适应新生活,认识新朋友”。本单元定位于“交往好习惯”。二年级下册《我们好好玩》《一起来创造》两课,则定位于“一起玩的规则”。该主题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本单元由《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请帮我一下吧》《分享真快乐》《大家一起来》四课组成,旨在引导儿童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教材从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四个角度,引导儿童反观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与同伴相处时产生的问题,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四课是并列关系,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的顺序。

【第13课的《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本课编写目的是:培养儿童乐群的好习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感受和同龄人共处的乐趣,学会与他人相处时相互尊重和理解。

第一课时“大家一起欢乐多”,以通栏的形式呈现儿童一起做游戏的快乐情景。儿童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已经有了很多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快乐体验。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生活经验,唤醒儿童心中的积极情感。 、

第二课时由“想一起玩怎么办”和“为什么玩不下去了”两个栏目组成,以具体情境的方式,分别指向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两个普遍问题:一是想一起玩却不敢大胆地说出来,或是不被同伴所接纳;二是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产生了不愉快,发生了小矛盾,导致游戏进行不下去。教学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教材创设的情境具有开放性,解决的办法不是唯一的,儿童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体实际来讨论解决;二是教材创设的情境具有范例性,要引导儿童暴露真实的问题,解决真实的问题,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现实生活中,有些儿童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就是不敢表达。因此,本课最后补充了一个副版教材《小布丁和小蝴蝶》。这个童话故事试图站在儿童的立场,将儿童不能言说的内心感受外化出来,引发情感共鸣。其目的是鼓励儿童扩大交往范围,参加群体活动,体会交往的乐趣。小布丁和小蝴蝶的群体融入过程是对儿童做引导的有效素材。该内容既可以做拓展性阅读,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用,建议用在“想一起玩怎么办”这个栏目中。

【第14课《请帮我一下吧》】

本课编写目的是:引导儿童懂得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学会关心他人、友爱同学。

第一课时的第一个栏目“大家都会有困难”,呈现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困难:水彩笔没有水了,鞋带总是系不好等。由此让儿童联系日常生活,说一说自己碰到的其他困难。这个过程要充分展开,才能贴切地将教材右下方两句总结性的儿歌“大家都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慌”引用出来。通过交流困难和学习儿歌,本课意在向学生传递一个观念——困难都有,互助难免,以唤起儿童的求助意识。这一栏目的教学,为学习求助的方法进行了认知和情感的铺垫。第一课时的第二个栏目“我要求助吗”,呈现了儿童求助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材借助一首有趣的儿歌以及关于求助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向他人求助是必要的,但是要避免事事求助他人的依赖心理。

第二课时的“我会求助”,定位于求助方法的指导。向合适的人求助、用合适的语言求助、求助后要感谢等,是教学的要点。小主持人的半开放导语“求助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也向别人求助过,有一次……”是在提示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儿童呈现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课堂讨论,对求助方法进行总结。第二课时的“温暖的接力棒”,通过一首温暖的小诗引导儿童理解:爱是相互的,温暖是可以传递的。

【第15课《分享真快乐》】

本课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他人分享,并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第一课时的“分享阅读更有趣”,为“分享”这一抽象话题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儿童感受到分享的意义。教学时,教师须注意点面结合,可设问“除了分享阅读,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分享呢”,意在引导儿童联系生活经验,唤醒具体的分享经历。这一课时的第二个栏目定位于分享意义的进一步理解,让儿童感受“分享的魔力”。教学时,教师不要忽略了小诗旁边的情境配图。这些图暗示了教学的定位角度:智慧可以分享,美食可以分享,创意可以分享。小主持人的追问“分享还有什么魔力呢”是个总结性问题:分享让同伴之间更友爱,更和谐,这些都是分享的魔力。

第二课时的第一栏目“快乐地分享”,创设了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教学时要注意,既要通过活动对第一课时的分享感受和分享意义做回顾,又要为下一个栏目“他是小气鬼吗”的教学做话题准备。“他是小气鬼吗”是对分享过程中的认识误差进行分析和指导。小主持人的导语“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可是……”用省略号带出了三种情境。第一种情境,女孩的尺子被男孩折断了,因此她说“我下次再也不让你用我的东西了”,定位于要珍惜他人的分享;第二种情境,男孩说“这是爷爷留给我做纪念的,不能送给你”,定位于有特殊意义的物件是可以不分享的;第三种情境,男孩抱着书说“你每次都不给我看,我也不给你看”,定位于分享是双向的、相互的。教材通过以上三个定位点来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换位体验,帮助儿童客观地看待所谓的“小气”行为,让学生明白在分享过程中有拒绝的权利,乐于分享并不是强求分享一切。

【第16课《大家一起来》】

本课编写目的是:引导儿童理解和乐于合作,乐于以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第一课时的“有人帮,不一样”,创设了一个体验性的活动情境。儿童进行了两轮的蒙眼画鼻子游戏,一次有人帮,一次没人帮,通过截然不同的游戏结果以及鲜明的游戏体验,引导儿童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我发现……”这一教材的留白,意在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游戏体验。栏目“生活中的合作”是承接该游戏的意义展开的。教材呈现了跳大绳、背课文、做值日等案例,意在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我们还可以一起合作做什么”这个话题。

第二课时的“为啥合作不下去了”,旨在帮助儿童解决影响良好合作的具体问题。教材首先以故事绘本的形式呈现了一个话题情境:小组同学要一起表演《西游记》,大家都抢着演孙悟空,都不想演猪八戒,因此合作就进行不下去了。教学时要引导儿童进行开放的讨论,得出解决的办法。教材中的儿歌是对合作办法的概括,呈现的时机应在讨论后,以免儿童在讨论前出定论,拘囿了思路。“一起做做看”栏目设计了小组同学一起做“拉小球”“做剪贴画”的游戏活动,旨在对合作方法实践运用。“为啥合作不下去”和“一起做做看”两个栏目,既可以按照教材的设计,先总结方法,再实践运用,也可以调整教学顺序,让儿童先实践,积累经验或者暴露问题,再总结合作方法,这也是增强教学说服力的好途径。

本课还提供了一个小鹿和猴子通过合作,共同获益的童话故事。故事非常浅显,可以作为教学导入引出话题,也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

班级生活是儿童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伴交往是班级生活最重要的内容,融入班级提供的集体生活环境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同伴交往是社会交往的开始,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意义不容小觑,值得重视。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310003)

猜你喜欢
本课同伴栏目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Baa, Baa, Black Sheep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落地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