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娜
[摘 要]篇感作为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领会作者的布局谋篇、感受文本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悟得篇感、在复述中内化篇感、在迁移中运用篇感,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篇感;预习;复述;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32-01
全国语文教育专家吴立岗教授说:“语感可分为词感、句感和篇感。”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实,语感的范畴很广,教师不能把语感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的品析上,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篇感的培养。所谓篇感,就是指学生在阅读分析、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布局谋篇等方面有一种直接的感知与领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篇感能力的学生,能快速深入文本,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与艺术等方面。那篇感的习得应该从何入手呢?
一、在预习中悟得篇感
预习作为阅读学习的首要环节,对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得篇感,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要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这对学生篇感意识的培养与形成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如,苏教版的《黄山奇松》一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描写了黄山奇松的美丽景色。在预习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段落总起句,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建立起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很快找出了文章的中心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更是情有独钟”;接着,学生边读边画,找出了段落的总起句“黄山最妙的观松处”“黄山松千姿百态”。这样,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篇感意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边读边画,使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脉络,而且对课文的整体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篇的整体感知与感悟。
二、在复述中深化篇感
在閱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感受,常常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这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篇感的习得。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引领学生展开复述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复述概括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且还可以深化学生的篇感认知,提升教学效果。
如,教学苏教版的《哪吒闹海》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引领学生从课题入手,展开复述,加深学生对篇的认识。在复述的时候,为了降低复述难度,教师鼓励学生从哪吒闹海的原因(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在海上兴风作浪)——闹海的经过(搅龙宫,斗夜叉,杀害龙王三太子)——闹海的结果(从此以后,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展开复述。这样,学生复述的目标明确,对哪吒闹海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不仅知道了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而且对文本的布局谋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哪吒闹海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引领学生展开复述。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把握,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篇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在迁移中运用篇感
新课标特别强调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鼓励学生及时进行仿写,迁移运用。这不仅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学生篇感习得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精心选择有训练价值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从而使文章布局谋篇的形式内化在学生的头脑中,落实篇感的训练。
如,苏教版的《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美丽景色。课文以“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为开头和“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结尾,对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展开具体的描绘。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借机问学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北大荒的秋天美吗?你们家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写吗?”这样,使学生及时将所学到的篇的知识进行迁移内化,提升了学生对篇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强化了学生对篇的认识,使学生真正习得了篇感,提升了认识,培养了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篇感的习得能使学生更具全局意识,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注重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学生的篇感进行训练,使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得到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