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07-03 11:31莉,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微创脑出血神经功能

李 莉,李 玫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十分常见,是经由非外伤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引发,在脑卒中占30%左右[1]。临床上,脑出血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神经功能障碍、头晕以及头痛等,脑出血的致残与致死率较高,临床若发现保守治疗无效,必须及时行手术治疗,从而解除血肿对神经的压迫,进一步挽救神经功能,通过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残与病死率[2]。在近年,随着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在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法也开始被应用,通过微创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效果得到了诸多学者及临床研究者的认可。微创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疗效佳且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随着微创治疗法的应用,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问题也随之被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所重点关注[3],但目前传统常规的术后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临床护理方法尚不具

[通信作者] 李玫,E-mail:13872766403@qq.com

规范化,护理效果差[4]。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当前临床应用的一种系统护理方案,通过综合干预后,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本文探讨了早期综合护理在脑出血微创术后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完全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5];②脑CT检查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③无微创术禁忌证;④初发病或既往发作但无后遗症者;⑤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⑥年龄≤75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性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④认知功能障碍;⑤血液系统疾病;⑥术后发现严重性并发症。将84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3~75(55.68±12.49)岁;高血压病史3~26(15.18±5.52)年;主要出血部位:脑叶4例,脑干5例,丘脑11例,基底节区2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5(4.12±2.03)h,出血量34~96(47.49±13.60)mL。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4~75(56.45±14.17)岁;高血压病史3~27(15.21±5.53)年;主要出血部位:脑叶5例,脑干6例,丘脑11例,基底节区20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7(4.54±2.28)h,出血最33~100(47.52±13.67)mL。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高均衡性。

1.2方法 2组均给予微创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前均给予常规护理,术后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包括利尿、脱水、止血、并发症预防、出血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早期护理介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待平稳后更换体位,转为康复性卧位,从而防止肢体挛缩,帮助患者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康复计划,包括主动与被动锻炼,被动锻炼包括屈伸关节、外展关节以及旋前旋后等动作指导,顺序为大关节-小关节、近端-远端、健侧-患侧,活动量渐进式进行,从小到大,给予患者示范并嘱家属帮助患者每日进行锻炼。坐位期予以患者平衡性训练,辅助患者恢复肌力训练,运动模式要正确。下床期指导辅助患者进行站位平衡训练,进而步行至上下楼梯等,之后观察恢复情况,再具体进行语言以及生活训练,训练时间、强度、动作繁复程度等均要依照循序渐进原则。待术后病情稳定,护理人员可使用冰冻无菌棉棒对患者的前腭与后腭弓,软腭与咽后壁进行刺激,适应后再转用冰制棉球按压患者舌根部位,直至患者出现咳嗽或有呕吐动作为止,随后再进行吞咽训练。②理疗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行理疗按摩干预,按摩干预时间20 min/次,2次/d。按摩时用力要均衡且动作柔和,要多观察患者,并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度,避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整个理疗干预中护理人员进行示范,随后指导家属学习。③认知行为干预。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明显恢复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宣传资料结合图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用药治疗依从性,向患者详细介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并告知有效的训练对运动功能、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意义。向患者讲解具体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增加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训练知识,并告知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对于术后恢复有重要价值。告知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要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鼓励患者要积极地参与到术后的训练及护理中,提高自我护理意识。此外更要重视家属的作用,鼓励家属协同护理,监督患者的护理训练内容。再者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保持患者心情愉悦,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恢复效果:依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恢复效果评价[6]。基本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患肢肌力恢复为4~5级,生活能够基本自理;显效:主要症状好转,患肢肌力恢复至2级或以上,生活部分自理可在辅助下行走;有效:症状有所改善,患肢肌力恢复至1级,生活无法自理;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加重;总有效以基本痊愈+显效+有效计。②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评分0~35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越差。③生活质量: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由专职医护人员评定,量表共包含8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2组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27.469,P<0.05。

2.22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间SF-36各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目前,脑出血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一旦发生脑出血病死率极高,国内统计显示有50%以上患者会在发病后数日内死亡[7]。脑出血后,脑组织局部损伤进而可出现全身性应激反应,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如甘露醇脱水治疗等,效果不明显,治疗中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如刺痛,局部红肿等,而治疗后会出现运动、语言、吞咽等后遗症,同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亦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脑出血的治疗中也开始得到了应用,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抽吸治疗,具有诸多的优点,如患者耐受高、操作简捷、脑组织损伤性较小、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等,但微创术也会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患者面临术后的诸多康复问题,因此术后的护理干预就成为了脑出血治疗的重点及关注点[9]。

表3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10],因此在脑出血术后予以护理干预对于未完全坏死的神经具有重要的促恢复作用,能够积极干预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1]。但目前关于微创术后如何开展护理干预尚未达成满意的共识,而当前的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12]。本研究观察组对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制定了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并将促进康复作为护理的核心,通过早期介入、认知行为指导、理疗干预等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中早期介入完全遵循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规律,予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干预,紧紧抓住患者的最佳神经功能康复期,利用多种方式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元,调节兴奋促进神经通路的修复与重建,并加强了大脑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挛缩等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13]。

此外,通过早期的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掌握生活能力,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提高康复知识水平,提升信心与实践能力。通过实施有效的认知教育及心理指导,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康复积极性,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到术后的康复训练中,不仅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医疗资源,还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自主训练方法,提高恢复效果。而理疗干预主要是通过按摩等简单易学的方法帮助患者调理气血的运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营养周身并提高免疫力,通过理疗干预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增强肢体局部的营养支持,促进关节的活动度,为患者术后的恢复奠定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明显,这一结果与有关报道相符合[14-16]。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对于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在护理中有广泛应用的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荐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文明,丛明,张振兴,等.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4):360-361

[2] 杨树泉. 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6):805-807

[3] 吴拥军. 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1

[4] 贺春燕,梁娟,张娟,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04-806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59

[6] 代凤玲,李全浩,张秀美,等. 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后遗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469-471

[7] 李小华.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 和hs-CRP 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94-1695

[8] 王琴.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5):746-749

[9] 潘鸿燕,叶碎林. 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118-121

[10] 宋纯彦. 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4,36(17):47-49

[11] 孙雪春. 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评价[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14-1715

[12] 叶惠娟.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48-50

[13] 金红燕,周建敏,郑群,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促进脑出血显微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106-109

[14] 郑丽燕,袁衬香,昌婧,等. 康复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96-97

[15] 陈才奋.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57-58

[16] 谢卫红.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18-619

猜你喜欢
微创脑出血神经功能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