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
同学们好,大家好,今天是迎接世界读书日的活动,我作为写科幻小说的作者,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和科幻小说有关的东西。既然是交流,我主要和大家进行互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对科幻小说和科幻文学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接触,包括现在的中学课本,在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就有科幻小说,里面还有我的一篇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在日益介入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我们这个时代有关系,对于你们的年纪来说,经历的岁月比较短。像我和赵主席(市文联赵存珍副主席)这样的年纪,经历过过去的一些时代,虽然不是太遥远,但是和现在是很不一样的。过去的一些时间,我们感觉今天和明天一样,明天和后天一样,变化很不明显,给人感觉就是我们的生活一直就是这个样子。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可能你们还没有切身的感觉,但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感觉是相当迅猛的,相当快的。所以说,我们现在比起过去有强烈的未来感,过去没有未来感,未来感少之又少,过去对未来就是简单的延伸出去。但是,今天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影响,科幻小说基本就是一个描写未来的文学。另外,和我们大家一般的印象不同,科幻小说不是预测什么,不是预测未来,实际上真正准确预测未来的科幻小说少之又少,而且很难看到。科幻小说是一种关于可能性的文学,他把未来不同的可能性排列出来。像你们这种年纪是面对未来的年龄,但是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中,未来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一种可能性,而科幻小说提供了未来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最好的、最坏的、不好不坏的,它把这些可能性用很吸引人的文学手段表现出来。这样的话就让我们对未来、对宇宙、对大自然有一个更开阔的视角,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启发我们的创新能力,这就是科幻小说在文学上最大的意义。今天,这就是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关于科幻小说的内容。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关于科学的、科技的、科幻的都可以交流。
【刘慈欣与学生交流】
学生:您认为科幻小说对青少年阅读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刘慈欣:科幻小说至少在国内大量的读者都是青少年,包括在校学生,高中生、大学低年级学生。刚才我说过,青少年的年龄正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年龄,像我们这个年龄也有未来,但肯定不像你们有那么多的未来,也不会目睹未来那么巨大的变化。科幻文学是一个描写未来的文学,它把未来的可能性展示出来,让我们对各种各样的未来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科幻小说描写的未来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它描写的未来都是一些不太光明的未来,很黑暗的未来。这并不是说写科幻小说的作家多么悲观,而是这样可能会构造更好的故事,增加一些矛盾的冲突。这样的话,大家也可能对这样的未来有一定的心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科幻小说还描写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到达的地方,比如太空、宇宙,这是在空间上;时间上,它可能描写很遥远的过去。这样描写的话就越出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体验更多的世界,体验时空中更多的可能性,这样就让我们的想象力、思维方式有着更高的一个层次、更广的角度。我想这是科幻小说对青少年一些最深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年纪——高中,当然我也一样,我们每天学的那些东西,特别是理科的东西,数学、物理、化学,我们都觉得十分地枯燥,我们学它们就是个苦力活儿,这是很正常的想法,我当年也是这样。但是你们课本上的这些内容是特别有意思、有趣的东西,有时候也很有美感。但是课本只能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知识性地把内容列出来,没有把它很有趣很美的地方展现出来,但是科幻小说把它们有趣、美的地方展示出来了。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物理学里面,有个公式叫单摆公式,单摆公式本身没什么意思,它只是计算一个摆锤的周期,摆锤不管摆多高,周期都是一样的。单摆公式背下来,考试的时候有个有关单摆的考试题,答出来就行了。但实际上,这个公式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你展开你的想象力,想象这个公式能干什么?中学有篇课文叫《带上她的眼睛》,这是我的一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有个续集叫《地球大炮》,这个小说的意思就是说,当时为了某种原因,有交通的原因还有别的原因,中国在地球上钻了一个洞,我们从地球上钻过去就钻到了阿根廷。阿根廷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我们在地球上钻个洞穿过去就是阿根廷了。现在就有个问题,如果你从这个洞穿过去多长时间能到达阿根廷?其实这就是个单摆问题,就是用摆动的公式算出来的,算出来的结果是42分钟。有个电影叫《全面回忆》,里面也说了这么一个东西,这个故事你想想很有意思,人如果掉到这个洞里面,如果没有其他干涉,他会来回不停地上下摆动,永远停不下来。所以说,我们课本上很多知识,如果通过科幻小说的方式来想的话,很有意思,这也是科幻小说让我们发现学习乐趣的一个方面。
学生:刘老师,您好。我拜读过您的一篇作品《超星星纪元》,主人公是比我还小的孩子们,您是如何想到让那么小的孩子担任主角?
刘慈欣: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科幻小说是做思想实验的,思想实验意思就是在思想里面做实验。我们预设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环境,人也好,大自然界也好,社会也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会怎么样运行。当然,这个实验它只能在思想里做,它不可能在实际中做,你说的《超星星纪元》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思想实验,这个思想实验前提就是假如大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死光了,世界上只剩下孩子,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一个思想实验,当然这个思想实验它至少现在没有成为现实。而且,这个作为科幻小说的题材比较特殊,因为科幻小说在我们看来一般都是基于科学的现实,有很多科幻小说是基于社会学的。这个科幻小说就是这样,这个思想实验有什么样的结果,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看法都不一样,一般都认为孩子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很天真、很纯洁的,继而人们推演出来他们是热爱和平的。但仔细想想,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真实的情况可能要残酷得多,要黑暗的多。首先,孩子的人生阅历很短,他不知道生命的宝贵,他也不知道珍惜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包括同类人的生命,他并没有我们成年人这么珍惜,他对于整个世界的走向,他做决定要轻率的多,而全世界只有孩子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很有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超星星纪元》描述的一个世界。其实像这样类型的东西,这样类型的文学,比如以前的一些电影《饥饿游戏》等都在传达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您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刘慈欣:我从小就是一个科幻迷,看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就有些想法,写科幻小说和写现实主义小说不一样,主要的灵感没有办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它一般都是多阅读,你对最前沿科学的兴趣,特别是你阅读其他的科幻小说,人的想象力,它主要是生活之外的来源。
学生:您刚才说现在充满了未来感,我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在大变革的社会时期更容易产生科幻小说?
刘慈欣:你说得十分地对,我说一下科幻小说的历史,科幻小说有一个别的文学没有的特点,它只能产生在特别发达的国家。别的文学体裁比如说现实主义文学可以在很落后的国家产生很经典的世界名著,比如以前的俄罗斯,现在的南美,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这都是世界顶峰级的作品。但是科幻小说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科幻小说要想得到承认,最好的科幻小说只能产生在当时进步最快、最先进的国家。我们看下科幻小说的历史就知道,科幻小说最早是在英国诞生的,大概是200年前,那会儿正是日不落帝国最强盛的时期,后来欧洲强盛,科幻小说也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随着一战、二战以后英国的衰落,美国的崛起,科幻小说的中心顺理成章地移到美国去了。虽然现在科幻文学的中心还在美国,但是中国的科幻小说正在日益受到世界的注意。这些原因,人们归结于我们这些科幻作家,真的是太高抬我们了。实际上它是有很深刻的原因,这个深刻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更有存在感,这就是中国科幻小说受到世界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像你说的,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个国家国力的晴雨表。这个说法一点儿也不过分,现在有很多的小国家有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家,包括我认识的,你可能想象不到,菲律宾的、越南的、以色列的,埃及也有。这些国家的科幻小说家写得相当好,不比我们次,但是谁知道他们呢?没人知道他们,他们的书不可能翻译成英文,在本土也只能卖到几千册,他们要想发展,只能到美国去,变成美国国籍,然后他们再在美国发表作品,马上就得到承认了,但是在他们本土不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学生:科幻小说结合当下的社会形态,传达的还是文学最本质的悲剧性的最高的境界吗?
刘慈欣:是这样的,科幻小说作为一个文学体裁,各种各样,它们之间的差别特别大,有一部分科幻小说它们像你所说的就是把科幻作为一个视角,用科幻的角度来反映现实,或者从未来来看现实,这种科幻小说是有的,你比如说比较有名的《1984》《美丽新世界》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是这样的。但是有一点我必须指出来,这不是科幻小说的主流,科幻小说的主流和你说的还有点不一样,它是一个很特殊的文学体裁,它是文学的一种,它拥有文学的共性,但是它有它的特性,它的特性在哪呢?真正的主流的科幻小说的特性就在于科幻小说本身,主流的科幻小说它的目的并不是用来批判现实,隐喻现实,它主要是面向未来,面向外部世界,我们没有去过的那些世界。它的核心不管是我们作家写的还是我们追求的那个核心,还是读者在科幻小说中享受的东西,相当一部分在于科幻的想象、科幻的创意。至于说科幻的想象、科幻的创意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它揭示什么样的人生原则,人生的性质,据我所知,至少不是科幻作家追求的。当然一个好看的科幻小说肯定能从中解读出不同的东西来,但这不是科幻文学的本质。
学生:写科幻小说的过程中,是不是科学性、哲理性和理性思维三者汇聚的一个中心点?
刘慈欣:你说的很对,一个理想的科幻小说当然是科学性、哲理性、理性都汇聚到一点。但事实上,很遗憾,现实中很难做到。为什么呢?从国外来看,科幻小说的读者群是比较特殊的一群人,他们的欣赏取向和我们传统的欣赏取向不太一样。传统文学关注的东西包括文学性,文学性包括很多,比如语言的质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当然也不能说它不重要,但是这不是科幻文学主要关注的东西,它主要关注的可能是科幻小说更核心的东西。所以从这个原因来说,在传统的文学性的意义上来说,科幻小说一般都比较弱,你可以看那些世界科幻名著,你要用传统的文学观念从中间找文学性的话,不是没有,但是得承认相对比较弱。也有文学性很强的科幻小说,像美国的雷·布雷德伯里、中国的韩松,这些科幻作家文学性很强。这是从科幻小说本身来说它的文学性。
另外,写科幻小说的作家无论是国内的还是美国,大部分,至少三分之二科幻小说作家都是理工科出身,工科男,我也想把文学性提高,我不是不想,但是说穿了没有这个能力。你的文学能力和主流文学家的文学能力是差一截的。比如拿我自己来说,我不是热爱文学去写科幻小说,我不能说对文学没兴趣,但不是很有兴趣的那种。我不是一个文学作者,我是出于对科幻、对科学、对想象力的热爱,我才去写科幻小说。所以说你让我在中间展现那种专业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性,肯定我是力不从心的。这种现象在其他作家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出现。
学生:为什么作家创作的科学怪人把一个人的家族毁了一大半?
刘慈欣:科学怪人包括科学怪物是科幻小说中经常见到的东西,科幻小说中最早的一个科学怪人,其实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描写的就是一个科学怪人,小说的名字叫《弗兰肯斯坦》,人们经常认为这个科学怪人叫“弗兰肯斯坦”,其实那个怪人没有名字,弗兰肯斯坦是创造科学怪人的科学家的名字,后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怪物,最常见的怪物就包括,人制造出来的人,就是人制造出来的怪人,比如用基因技术,还有用其他技术制作出来的怪人,另外的怪物包括机器人,包括机器和人结合起来的怪物,还包括因为原子辐射产生的变异的乱长的生物,这些怪物它可能对我们的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像“哥斯拉”这个怪物就是一条大蜥蜴,蜥蜴站起来可能有一百多层楼那么高,这种怪物确实是很恐怖的,它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破坏,但是在所有的科幻小说里,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里面基本都是人把怪兽打败了,因为当怪物出现的时候,科学家们就会观察它,观察它的性质,观察它的特点,观察它的弱点。因为怪物拥有特别强大的某一方面的时候,它肯定存在特别弱的一个方面,你只要抓住它特别弱的那一方面,就可以战胜它。你比如说“哥斯拉”这个怪物那么高,也只是在科幻小说里面,它的行动很迅速,比那些小的蜥蜴都迅速地多,但是长大以后你学物理学,学力学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如果一个生物到“哥斯拉”那么高的话,别说它去搞破坏了,把大楼推到了,它动都动不了了。因为我们的身体骨头的强度是一定的,怪物那么大、那么重,它自己就可以把自己的骨头折断。同样强度的骨头要支撑它比我们大几千倍的重量,骨头的强度是很弱的,它稍微一动的话就可能骨折了,而且你学物理学还会知道,加速度等于它的力乘以它的质量,就是说怪物的质量是相当大的,它要想加速度,它用的力是很大的,如果它没有那么大力的话它的行动会十分缓慢,所以真实地出现这样怪物的话我们是能够战胜的。
学生:为什么科学怪人和创造它的那个人同归于尽了?
刘慈欣: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说明他还真看过《弗兰肯斯坦》,最后他们在北极同归于尽了,就整个书的故事来说,因为这个科学怪人最初被造出来,被弗兰肯斯坦在实验室造出来的时候,它是不同的尸体拼接起来的器官,通电以后有了生命,最初造出来的这个科学怪人是个很单纯、很善良的科学怪人,它并没有害人的意思,它只想在这个世界上过一个好的生活。但是它一旦走到人群中间,它面对其他的人,走到人类社会中间的时候,它发现它是一个异类,每个人都躲着它,害怕它,甚至每个人都恨它,讨厌它。因为它长得很怪异,没有一个人喜欢它,它就觉得整个人类社会都不接受它,它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人们就想消灭它,追杀它,最后它就从心理上对人类社会产生一种抵触和仇恨。它开始杀人,为了生存杀人,出于仇恨杀人,最后直接把一个小女孩儿拎起来就扔进河里了,这个时候这个科学家就很后悔制造出这个怪物来,他就一直追踪这个怪物,一直从欧洲追到北极北冰洋,他们同归于尽的原因就是他在心里很愧疚,因为这个怪物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多的伤害,而这怪物本身和这个科学家同归于尽,当然也有那位科学家对自己生活感到很绝望,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融入这个世界,这就是他们同归于尽的一个原因。
学生:外星人是否存在?
刘慈欣:这个你得去问科学家才行,我只是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原理来说,它很可能存在,为什么呢?就是说,整个宇宙不管多大,任何地方它的科学道理都是一样的,任何地方的物质、大自然遵循的都是同一个规律,既然我们地球上能够出现生命,宇宙中只要有适宜的条件肯定也会进化出生命,可能也会进化出像你这样聪明的智慧生命。但是得承认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还未发现生命迹象,也许很可能将来会发现。
学生:用什么证明外星人是否存在?
刘慈欣:证明外星人是否存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我们观测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如果行星上有类似地球上的呼吸空气的生命的话,那么行星的大气层有一定的特点,它的成分是有一定特点的,可以通过望远镜观测出来。其他的办法当然就更直接了,我们可以架一个大的无线电的天线去监听,比如说我国的贵州就有一个巨大的比你们足球场还大得多的“天眼”去监听宇宙中的无线电波,如果发现电波中有智能的语言,智能的图像,那就说明有外星人。还有一个办法,假如外星人发展到很高的文明程度的话,那么它的建筑物,它盖楼房要比我们现在盖的要高得多。那个高到什么程度,它很可能把整个太阳都环绕起来了,围太阳转一圈,这样的话,我们就观测宇宙中大的建筑物的东西,发现它不是自然生成的,有可能是人造的,这也是发现外星人的一种方法,总之,多种多样。但是,很遗憾,虽然科学界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外星人的存在。
学生:是什么支持着您,让您坚持下来写科幻作品的,仅仅是责任吗?或者说您在写科幻小说中,保持的一颗初心是什么?
刘慈欣:写科幻小说不是个坚持的事儿,它是一个爱好,就像你爱好钓鱼、爱好球赛一样,你写的时候不是坚持,你不写的时候才是坚持,这不像你们学习一样需要付出多大毅力需要坚持的事情,它不是一个坚持的东西,它只是一个爱好,人的事业最能成功的就是把它变成一个爱好,这是最容易成功的,如果你把它变成一个艰苦的工作,很难成功。这个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你比如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艰苦的,像个苦行僧那样地进行科学研究的。不是这样的,他是从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巨大的乐趣,认为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很好玩儿的事情,才能最后取得成功,那些大的科学家,无论爱因斯坦、牛顿等都是这个样子,无一例外,写作也是一样,如果写作变成一个很艰苦的事情,要通过责任心、毅力等去坚持的话,那还是别写作了。因为写作的目的不在于此,写作的目的就是从中获得一种想象力的乐趣。这中间不存在你所说的这种现象,我觉得在以后同学们的工作中、生活中,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你想做什么事情,觉得它有乐趣才行。但是,现实情况不会如我们所愿,比如说工作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的工作,我们尽可能找到这样的事情去做。
学生:您写科幻小说是如何构思的?科幻小说中的素材是来源于生活吗?
刘慈欣:写科幻小说,长篇科幻小说,每个作家的构思方法都不一样。像我写的时候,我是个业余的作家,我是先把整本书都想好,然后找时间赶快写出来,因为我没有很多大块的时间,具体的科幻小说的构思也不一样。有的人是从文学角度构思,比如他先想人物,从人物再延伸出故事,从故事里面再包含科学的想象。从我来说,我是一个纯粹的科幻小说的构思方法,先想出科学的创意,然后再产生故事,最后再产生人物,我是这样构思的。但是构思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每个作家的写作方法不一样。至于说科幻小说中的素材,作为文学的一部分,肯定有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的,你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这是肯定的,因为小说毕竟是写人的。但是科幻小说中相当一大部分素材可能不是从生活中来的,它写的本来就是超现实的东西,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世界,一般只能从阅读中来,比如说读科学传播著作,读历史、军事,甚至我刚才说的你们的课本,这些物理、数学、化学课本中间,它都蕴含大量的科幻小说的素材,目前,百分之八十的科幻小说它用到的素材都没有超出你们现在这些课本。
学生:国内的科幻小说和国外的科幻小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体》会在美国产生强烈的反响?
刘慈欣:目前,国外的科幻小说主要还是指美国的科幻小说,因为除美国之外,其他的像欧洲、日本等地的科幻文学都不是太发达。他们的科幻小说一般不会进入我们的阅读范围,但老一点的科幻小说像如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法国的,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是英国的,但是类似的科幻小说也没有再出现了。全世界科幻小说的共同之处远大于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是科幻小说的特点,在主流的现实主义文学里面,人是分着种族的,分着国家的,甚至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人还分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派别等。但是在科幻小说中有一个下意识的设定,在大部分的科幻小说中,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这也是科幻文学的可贵之处,当你看很多科幻小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中人类是一个整体,它并不是分着种族去描写的,科幻小说是最容易引起全人类共鸣的一个文学体裁。除了科幻小说中,人类是一个整体以外,它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它所面对的灾难也是全人类面对的灾难,而不是某个国家、某个种族的灾难。所以说它的共性是大于个性的。但是,像你说的,不同国家的科幻小说,由于它的文化背景不同,它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中国和美国科幻小说的差别,科幻小说在中国它完全是个外来的东西,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科幻小说这个东西,也没有这种思维,它吸收了很多美国科幻小说的写法。但是它中间的不同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最明显的不同就是美国和欧洲的科幻小说是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这个背景很深厚地渗透到它的科幻小说中。它所关注的问题和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就不太一样,有些问题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是很尖锐、很敏感、很震撼的问题,但在我们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好像没有那么严重。举个例子,比如人制造生命,人制造人,克隆人等,这在西方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很了不得的事情。因为创造生命、创造人本身是上帝才有的权力,人是不能有这种权力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文化背景之下,当然也不能说它不重要,但是没有西方那么敏感。还有很多类似的东西,他们关注的问题,现代的美国科幻小说关注的问题和我们关注的问题不太一样,它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对边缘人群的歧视等。对于中国的科幻小说,我们更关注我们未来的发展问题,我们未来的生存问题,这也是中国科幻小说和外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区别。
学生:科幻是先建立在科学之上的,有些故事中,它体现的悲剧性是不是对人类的一种预警?
刘慈欣:科幻小说也好、科幻电影也好,它描写的未来大部分是一种很负面的、很黑暗的未来,但这个从根本原因来说,不像你说的是对人类未来的预警,它是科幻文学本身的一个特点,光明的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具体到文学上面,没有比描写一个光明未来更乏味的东西了。一个描写光明未来的科幻小说你是不想看的,小说的里面关键是要有矛盾冲突,小说中的人物要在恶劣的环境中面临挑战,这个在光明的未来中是没有的。所以说科幻小说家们善于描写黑暗的未来并不是他们本身悲观,而是科幻作为一种大众文学的属性。但是具体到科幻小说所描写的黑暗的未来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它至少让我们对人类出现的一种未来有一定的警惕,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我举个例子,有部科幻小说《1984》,这是一本世界名著,它其中描写的未来是极端黑暗的,它描写的是1984年,1984年的人类社会处于一种极端的专治之中,很黑暗,读那个小说读到最后就感觉十分压抑,喘不过气来,但是后来1984到来了、1984又过去了,但是当时1984年的人类社会并没有发生小说中所描述的事情。1984年,举办了很多纪念《1984》出版的活动、研讨会。其中,有一位学者在研讨会上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说得很夸张,但也说出了一定的道理。他说:“真正的1984没有到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有《1984》这本书。”这是人类对极端的集权主义的警惕,当然这不光是《1984》的功劳,《1984》描写的黑暗没有到来也是这本书的社会意义所在。
学生:作为一名理科生,您认为怎样提高写作能力?
刘慈欣:理科生和写作能力之间不是矛盾的,这中间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理科转到文科是可以的,但是你反过来就比较难,特别在你大学毕业以后,很难。文科转到理科唯一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一个叫德布罗意的物理学家,他原来是研究历史的,他后来研究物理,发现了物质波,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很奇怪的。找不到其他的例子了。但是从理科转到文科的比比皆是,甚至普遍地说,现在很多有名的科学家,如霍金、彭罗斯,写《细胞生命的礼赞》的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等,他们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们的文笔都很优美,一点儿也不次于专业的文学作家。甚至说作为理科的学生,要在未来真的想有所成就,文学、人文素养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须有的。文科并不要求有理科的这种素养,但是也要求对现代科学有一个起码的了解。所以说对于理科生提高写作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具体的你当然不能局限于你的专业,特别是到了大学以后,不能每天学什么就看你们专业里面那点东西,那是不行的,你的阅读要十分广泛,包括文学的、历史的、军事的、甚至科学本身很多书都带有文学性,在这方面就能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对于理工科学生他真的要从事文学写作,他具有文科生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这个优势不只是指写科幻小说,写主流文学、纯文学也一样,因为理工科的知识,特别是理科的知识,他可能拥有比传统的从文科出生的作者更广阔的视角,这个视角如果不具备理工科的知识是很难达到的。理科提高写作水平不但不是劣势,很有可能是优势。
学生:您对中学生阅读科幻小说有什么建议吗?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好地领略科幻之美?
刘慈欣:我觉得你们中学生,特别是你们高中生,你们已经够累了,想再看点课外书就不要那么严肃了。你就觉得好看,感兴趣就行了,这就是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课外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你觉得它有意思,你想看,你感兴趣,那你就去看。因为科幻小说多种多样,你总能在里面找到你感兴趣的,有些你觉得不感兴趣你就可以放弃。因为目前国外比较经典的科幻小说,大部分都翻译到国内了,你找一找就能看得到。你对哪些题材感兴趣,比如说太空的、外星人的、机器人的,还有生物科学的,你对哪个感兴趣,你可以去找相应的作品。本身科幻就是一个大众的东西,对于科幻小说,你只有觉得它好看了,只有从中间得到阅读的乐趣了,你才能从中间进一步挖掘出你需要的知识,挖掘出你需要的思想,挖掘出你需要的启示。如果你看这本书味同嚼蜡,一点兴趣也没有,那么你啥也得不到。即便它有深刻的思想、深刻的知识,你自己觉得没意思,那你肯定也得不到。这是一个原则,看你觉得有意思的书。当然,看有意思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得去找,你要不熟悉的话,找起来也比较困难,因为数量太多了,你可以做一些咨询,或者看一些相关的网站,你总能找到你感兴趣的。
学生:如果真的到了地球危机的时候,面壁计划真的能在现实生活中实行吗?
刘慈欣:这只是小说的情节,它是一个很夸张的情节,我不认为能够实行。这个计划太有戏剧性了。从现在的人类社会以及整个社会体制来说,不管是东方的、西方的,还是全球的,我们不可能把权力交给一个人,他想干嘛干嘛,也不用解释。从目前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对于小说而言,你要构造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小说里面是可以容忍的。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有,也是经过限制的版本,不会是像小说里那样随心所欲的。
学生:在《三体》Ⅲ中,为什么不让程心和云天明相会呢?
刘慈欣:这个就是个故事,故事的走向就是这个样子,最后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在科幻小说中一般是比较忌讳的,本来未来已经是一个很黑暗的未来了,将来宇宙都会走向终结,人在宇宙中,宇宙中的空间范围是很大的,具体到《三体》中描写的宇宙,最后人类扩展的范围可以达到上千光年,在这么大的空间中,两个人,两个相爱的人他们最后能相遇的概率比你在地球这个小小的空间中要小得多。他们相遇的概率会小很多。跟你相会,从这颗行星到另一颗行星可能要耗尽大半生的精力,在这种广阔的空间下,这种结局可能更合理一些。关于结局,有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来很悲剧的结局在科幻小说中可能并不悲剧。举个例子,比如说人类的毁灭,太阳系的毁灭,这在科幻小说中不一定就是悲剧。假如一篇普通的现实主义体裁的故事,一男一女两个人,青梅竹马,然后他们相爱了,结婚生孩子,幸福地完美地过了一生,这个小说不是悲剧,应该算是一个喜剧的小说,假如说小说的作者最后加了一句,一百年后,他俩都死了,这个小说就变成悲剧的了吗?没有,因为人总归是要死的。科幻小说也一样,人类毁灭、宇宙毁灭,这个为什么说它不是悲剧呢?因为那一天迟早要来的,宇宙中的万物都有一个开始,也都有一个终结。甚至包括我们整个宇宙都会有一个终结,虽然这个终结是在十分遥远的未来才会出现,但是对于科幻小说来说,它会很豁达地去看待这个终结,就像我们很豁达地看待两个幸福的人最后肯定要死,这也是科幻小说一个开阔的眼界、很开阔的心胸,这是别的文学体裁所没有的。
学生:高中生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作文?
刘慈欣:写作有一条要遵循,你把所有的你的努力用来发挥你的优点,不要用你的努力克服你的缺点。因为在写作中,缺点是很难克服的。而且,缺点发挥到极致就是优点,文学写作就是这个原则。但是这个原则不适合你刚才说的作文的写作。作文的目的就是拿高分,这么写是拿不了高分的,所以说让作家来学校给你讲作文是很糟糕的。作文写作很简单,你问你的语文老师就可以,他们清楚你怎样写,你的作文能得到好的成绩,如果你真的想从事文学写作,而不是作文写作的话,可以专门去探索文学写作,但是你不应该把它用在语文写作上。作文写作毕竟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取得一个成绩。具体怎么做,怎么取得好的成绩,很遗憾,这不是我能回答的。因为我作文成绩也并不好。
学生:科学和科幻之间有什么联系?
刘慈欣:科学和科幻之间联系,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最初的话,科幻分成不同的阶段,最初的阶段和后来的阶段,现在称为科幻的黄金时代吧。大概是20世纪的二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科幻和科学是紧密相连的,科幻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想象力,它描写的是超现实的东西,它不是超自然的。它里面不能出现超自然的东西,但是科幻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很复杂了,有各种各样的科幻,有一类也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力。但是现在有相当多的科幻,包括美国的科幻小说,科学在里面好像没以前那么重要了。这种现象深究起来比较复杂,我要说的是科学和科幻的关系,在目前的科幻领域来说它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按我们主流的认同来说至少按我自己的写作方式来说,我还是认为科幻小说它的存在就是基于科学然后展开的想象力,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学生:中学生通过阅读、看电影拓宽视野,您有什么建议?如何排除写作文的焦虑?
刘慈欣:就作文的话,这个问题我觉得刚才大家都问过。关于通过阅读、看电影拓宽视野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困难,因为除了一些特别有天赋,智力特别高的同学。我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今年就要高考,我也知道,除了每天复习功课以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阅读,看电影的时间就更少。这是一个现实,这个没有办法,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你们只能在这个很有限的时间里面选一些东西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尽量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然后慢慢拓展你的兴趣,包括电影也好,小说也好,你肯定能找到你感兴趣的,从你这个兴趣点开始,再慢慢向周围拓展,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在的环境中,你大量阅读,大量接触广阔的知识领域,在你专业之外的知识领域,你得从大学开始,高中不可能做到,真的做不到,除非你放弃高考,这是个残酷的现实。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它,我们只能尽量做到最好。至于你说的作文,相对你说的拓展思维,拓展知识,作文相对起来是个好办的事儿,作文写得好并不需要你有多广阔的视野,有多高深的知识,有多深刻的思想,作文写得好,按照老师教你的写。一篇取得好成绩的作文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只能说它是一篇取得高分的作文。因为在高考阅卷老师判作文好像也就15秒一篇文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得一个高分的成绩,不只是才华和知识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怎么掌握这个技术,我觉得这个比前面的那个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