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迁

2018-06-30 04:56陈婧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纪录片新媒体变化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繁荣,新媒体的形式层出不穷。媒介融合和媒介边缘的淡化,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成为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新媒体在为纪录片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渠道和平台的同时,也是对纪录片的创作的一个挑战。今天,纪录片也面临一个市场化的问题,纪录片走下神坛,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迅速融入市场竞争中是纪录片今后发展和繁荣不可逃避的现实。

关键词:纪录片;新媒体;理念;变化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生产、创作和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相当大的提高,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技术与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相关的评奖活动、学术研讨也非常活跃。中国的纪录片曾创造了电视的品质,创造了电视的辉煌,引领了电视的风骚,《望长城》、《话说长江》等都是中国纪录片创立初期的经典力作。《沙与海》、《最后的山神》、《龙脊》、《南廓八街十六号》、《幼儿园》《彼岸》、《最后的马帮》都在国内、国际电影节和纪录片评奖活动中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和较高的美誉度。1993 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标志着中国纪录片栏目化的确立,是中国纪录片繁荣的标志。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栏目遍布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一时间百花竞放,争奇斗艳。但随着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收视率成为了各类节目的成败的评判标准,面临市场的压力,纪录片栏目也就风光不再,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收缰勒马。1996 年之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进入了一个低谷,随着电视的产业化发展,各类影视剧以及娱乐、选秀等节目的热播并受到观众的青睐。

今天,纪录片尽管可以获得较好的美誉度和较为广泛的社会效益,但是长期“叫好不叫座”、曲高和寡的现象,使主流电视媒体越来越不想增加投入,由此导致电视纪录片在主流媒体中的位置趋向边缘化。

一、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是一种有观点的记录,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形象和音响素材,直接地表现客观事物及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的纪实性影片。”纪录片的本源是人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是此刻当下,也即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便是历史题材,也是站在今天我们的视野范围去解读。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它记录的是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真实而非臆造的世界。它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由于纪录片既包含了新闻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艺术的某些特征,纪录片的真实也可以看成是这两种真实以特有的方式的结合。“它以‘质料的真实为前提,即在纪录片画面上出现的影像,理应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人、真事、真物及真实的时空状态所构成的;以展示生活的真实流程和具体情况为主,努力‘再现生活的原貌,同时,它也需要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细节的捕捉、镜头的运用、造型的设计、节奏的处理、编辑的艺术等等。甚至,有时它也需要对生活纪实画面给予艺术的超越于升华。”

二、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影视种类中,纪录片堪称是影视片中的精神贵族,它不像新闻片一样昙花一现,它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性的文献纪录,为后人研究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文献性的材料。纪录片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它更以其深刻的理性、探视事物的本质,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纪录片也常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彷徨,在形式与意义之中纠葛。建构在历史碎片与影像重现之间的纪录片,面临着不少矛盾和困惑。特别是面对当下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和迅猛发展,纪录片该何去何从?

(一)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理念。纪录片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需要用艺术的语言来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纪录片也需要有情节,需要使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在告诉人们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的同时,也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纪录片艺术上的要求,也是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要求。如果作者只是将一些事实的片段简单的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堆积起来,那么这样的纪录片是毫无美感和活力的,只有加入作者的思想和情愫,才能使纪录片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尤其是面对当下新媒体环境下的节目样式的多样化,以及受众可选择机会的不断增加,对纪录片艺术性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

(二)主题多元化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價值观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们看电视、上网不单单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多的确是为了娱乐、放松压力。那么,在闲暇之余要观众收看充满说教、远离生活又难以理解的纪录片是多么的困难。因此,面对影视剧、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的冲击纪录片因没有足够的观众而被打入“冷宫”必定是在所难免了。纪录片是电视的贵族,一直以来都被冠以高雅文化的桂冠,被看成是“一群精英制作给另一群精英” 看的东西。纪录片创作为满足受众不同层面的需求,就要求纪录片“必须打破传统的纪实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转向多样化的局面,从只关注老少边穷的弱势群体,转向对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特别是普通阶层的关注;从关注生活的表象、外在故事性,转向对生活不同层面,尤其是内心层面的关注。”

(三)题材多样化的理念。纵观国际获奖纪录片的题材不难发现,近年来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在题材的选择方面大多集中在新闻类、历史事件类、科学文化类、自然环境类以及人文类等方面,他们展示了各国不同的文化,满足了受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目前中国纪录片选题出现了与传统不大相同的境况,在主题挖掘上有回归主流的趋势,拍摄主题弱势群体明显减少,不再以边缘人群作为主要题材,不再局限于仅对社会阴暗面的曝光;不少作品没有满足于对生活状态的表层记录,而是深入到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挖掘大题材、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刻而冷静的反思。将关注的目光投入到社会大众之中,更多记录了时代生活中光明、美好的一面;更多地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主题,与国家精神、时代主题、社会情绪相吻合。中国纪录片逐渐摆脱时间性和地域性的限制,选题逐渐向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即普世价值观转移,这种主题的回归其实反映了纪录片人对于纪录片的理解已经摆脱了温情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束缚。

(四)纪录片的叙事风格的变化。如果说一部纪录片有了好的选题和内容是其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对现有素材的设计、组织和安排则是其成功的另一半。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纪录片的叙事是各种叙事元素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结果。各种要素的相互结合和作用才能使得纪录片在当下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下保持其独立的个性,成为各片种的一枝独秀。使纪录片更好的发挥其探寻生命的意义,生存的意义,充分调动一切电视受众,着力表现原生态下的个体或群体的存在的重要作用,在更真实的基础上表示一种人文关怀。

三、结论

在当下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制播分离已成为大势所趋。为纪录片创造一个大市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纪录片的生存问题,目前纪录片是很廉价的,几乎不足以支撑纪录片的成本。纪录片要市场化,就必须以市场机制来调节纪录片的发展,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价格机制,各大电视台应该联手提高纪录片的价格,使纪录片能够获得发展下去的资金支持。同时,可以学习国家地理频道成立纪录片制作基金,为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寻找融资渠道。

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制定好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纪录片市场运行的法制环境。在纪录片的制播过程中调整政策,使其更有利于纪录片的发展。中国纪录片应该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中国很多优秀的纪录片频频在国外获奖,但是中国纪录片却鲜有在國外主流媒体产生影响的作品。因此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不妨打开国门,请西方的纪录片导演来指导,创作出既不违背中国的政策思想又符合西方受众收视习惯的作品,这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必定会推动我国纪录片制作的发展。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要迎接一个崭新的春天,就要求中国纪录片创作者转变观念,把自己从阳春白雪的孤芳自赏放置到世俗社会的市场评判中,在个性化与市场化之间寻找一定的妥协与结合,以逐步适应市场。也许从创作者角度上说,这是痛苦而艰难的转变,但中国的纪录片要发展下去,市场化是必由之路。因为纪录片毕竟是社会化的大众传播形式,而不是私人化的传播工具,必须要面对广大观众、适应社会需求,这一点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纪录片的虚构:一种影像的表达》刘洁.[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

[2]《纪录片创作》黎小锋,贾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新环境下纪录片创作》方秀莲著

作者简介

陈婧(1980-),女,汉族,呼伦贝尔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纪录片新媒体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鸟的变化系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