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最终经过日本人的洗礼形成了其独有的日本茶道。日本人用茶道感受生活的平静、追求内心的舒适,从茶道中体会禅门的“冷暖自知”。日本茶道是日本人最唯美的信仰,它简素质朴,返璞归真的茶道艺术在禅宗的思想境界指引下花开遍野,成为了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日本茶道由清而静,由寂而美,始于侘归于寂,始于茶终于禅。然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舍小我而融入天地之中,其静寂无为,禅茶一味,侘寂美学于此于生。
关键词:日本;茶道;侘寂;美学基调
全世界各地最为称赞日本的审美的一个代名词就是侘寂,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门类能够像茶道一样从多方位的角度去理解侘寂到底是什么。茶室是日本侘茶的代表性标志。
1 风雅美基调
茶道中最直观的理解侘寂美学的就是茶室。它竖以原木,糊以土墙,看起来是非常质朴的,所谓质朴就是侘的一面,那么在这个极其狭小的空间会省去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充满,日本茶室以小著称,通常以四个榻榻米大小为准,但也有比这更小的茶室,这也是日本人独有的缩小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喜欢在狭小的环境中展示内容的精细和广博的内涵。所以在最后在茶道的茶室当中,只留下了一个挂轴,还有一个插花,以及他需要用到的最精简的茶具。茶室中的插花,花美不是它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如花在野,摘除他在原野当中绽放的样子,这个绽放的样子可能不是最美的状态,但是这是他在自然当中最鲜活最自由的状态的展现,茶道它自身是一个非常内省、克制的过程,他有一种非常体贴关照人心的思维,当你了解到他的形态、思想的根本的时候,会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的现实。
人们称自村田珠光兴起的草庵茶开始,到千利休达到最高点为止的利休茶道全系统為“侘び茶”。这个草庵茶的茶室就是日本茶道最具代表性的茶室之一。草庵茶的茶室都坐落于大自然之中,依山傍水,树木环绕,绿意盎然,清新舒适。进入庭院就好比进入仙境,没有喧闹,没有嘈杂,没有世俗的烦扰,进入茶室瞬间就会放下尘世的纷纷扰扰,一切也都归于平淡。灯火斑驳的石灯笼上有略微青苔,木质的茶桌朴实简素,庭院中的枝杈也有独特的剪裁,阳光能透过树叶丝丝的透进茶室,充分享受自然的唯美和怡然,这是草庵茶最深刻的简单与寂静。
2 朴素美基调
日本茶道中的“寂”字,意寓残缺悲伤,既有时间流逝的劣化意义,又有光阴流逝的无常精神,在茶道中的“寂”主要感觉在于它的历史沧桑感,在经历过历史的蹉跎和漫长的尘埃积淀后,形成的古旧、苍老,以及呈现的茶碗外在灰旧、锈色,体现出茶道中侘寂美学的特有审美价值。提到这种残缺就不得不讲述茶道具的残缺、平凡与落寞。
茶道具中茶碗的艺术形象,完全地结合了禅宗思想和侘寂美学的思想,是两者的集大成之作。以民间杂器诞生的“井户茶碗”为例,“井户茶碗”被茶人称为名碗之最。“井户茶碗”碗口直径为十五六厘米,竹节碗底、碗体上缓慢环绕的四五道条纹以及深深地“茶溜( 位于碗底内侧中央的洼坑,为鉴赏茶碗的重点)”、碗底外侧的“鲛皮纹”等,都使得“井户茶碗”具有堂堂正正的茶碗王者风范相符的“碗相”。它没有人为的刻意雕琢、浮夸的画饰、精美的包材,却拥有自然的古朴、未染色的静态,朴素平淡是井户茶碗的代名词。去繁就简,除去浮华,留下本真,用极简的外观直指茶碗深处,代表每一位禅人的心境,代表每一位茶人的平淡清奇。“井户茶碗”是装扮成饭碗的抹茶碗,装扮成杂器的雅器,装扮成廉价的高价之物,装扮成文盲的有文化之徒,装那成普通人的天才。与井户茶碗相比其他茶碗,则是由一群平平凡凡不识大字的文盲信手烧制而来的杂器。没有借助任何其他力量而生产出来的茶碗,无论如何也不能和井户茶碗相比。这是因为,从审美意识的世界出发,有意识的创造出来的作品,又被认为的区分为美与丑,自始至终都挣扎徘徊于美与丑的二元概念之间。“井户茶碗”平庸,朴实,带着历史的沧桑感,似乎将尘世所有烦恼,将一片叶子溶于水中,化却凡尘,了解世俗,忘却烦恼。“井户茶碗”自身飘逸着一缕淡淡的“和臭”,是日本人特有的时代氛围。
禅宗所主张和倡导的禅学思想,即是了美学概念中的内容不在少数,运用禅的真理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美学真理的奥秘。那么禅宗与侘寂美学在茶道中茶碗的使用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运用禅的真理,可以解释阐明寂美学真理的至为深奥的妙缔,禅的思想是解决寂美学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以“井户茶碗”为例的朴素外表,是茶道禅宗的淡淡平和之气,是侘寂美学的寂美深意。
3 缺憾美基调
日本茶道在侘寂审美上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扭曲的形态之美,这在世界美学史上也是少有的以扭曲歪型作为美的代表。这种扭曲美是就是一种缺憾美,其扭曲的外形最初并不是茶人可以制造出来的。而是这些陶器在烧纸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定性而产生的。扭曲外型的陶器烧制成成品作为茶具到茶室中时,一些茶人觉得这样的茶具别有一番韵味,“歪得”自然,于是就将他保存下来,此后逐渐在日本的茶人中口口相传,最后形成了日本茶道独有的“歪型”之美。这些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不定性造就了日本茶器独有的残缺之美,是更贴近自然的朴实、更贴近生活的真实、更贴合实际的当下生活。它以其独有的平淡和落寞,带给茶人净化本真,寻求最真实的自我的境界。就好比禅宗参禅就是为了追寻人类最本真的存在,最深处的根源,一切顺其自然,无常即是美。
我们都知道整个的禅宗体系是建立在“无”的基础之上的。慧能曾经提出“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无住者,人之本性”的基本观念。无念即无心,是一种消极对世的态度,世界与我没有关联,好比行尸走肉。无念,是指心如死水,了无牵挂。铃木先生认为“般若是一把两面锋利的剑,一面切刺无念、一面切刺有念”,在心与外在世界分离之前,不但没有心,世界也不存在,这是一种空无的状态。伴随般若的神奇,无念与有念有分离,有新的一面自我展开进入知觉的主体和外界,造成无念和意识世界的直接对立,但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否定式相对的,这种否定实际也是一种肯定。因此,日本人的歪型审美,是看似无念为根本的禅学思想在美学领域的个性体现。在一切不可能中产生出来的可能,在不完美中孕育出来的完美。这正是利休茶道的精妙之处。日本茶道的歪型之美以草庵茶时期最盛,此后日本茶人在陶瓷的茶具的制造之中刻意追求的不完美中也仅有少部分成为了精品。
这种不完美的缺憾艺术就是侘寂审美所推崇的,让物品自己描述自己,形成人与物的共鸣。从茶道具的缺憾中看出,缺憾的茶碗艺术是对残缺美最好的诠释。茶道中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不刻意的、水到渠成的交融,不刻意为之亦是侘寂思想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铃木大拙. 《禅与艺术》[M].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3]玉城康四郎.《私教的思想禅之教》[M].1985
[4]马有赖底.《禅茶一味》[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4
[5]东山魁夷.《美德情愫》[M].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倩(1994-),女,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中朝韩日哲学思想及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