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丽
[摘 要]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朗读与感悟、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57-01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读书识字,学好语言。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无形中还是把讲解分析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这使得学生读书的机会变少,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想真正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就应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处理好朗读与感悟的关系
“读”是朗读,“悟”是感悟。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朗读与感悟之间的关系理解存在偏差,主观地认为学生只有对文本內容理解了、感悟了,才能真正把课文读好。其实不然。朗读与感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读通了、读懂了、读顺了,自然会获得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如部编教材语文第二册《玲玲的画》一课,主要通过玲玲画画的事情来告诉学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提取文本所要表达的信息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在阅读过程中处理好朗读与感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玲玲在收拾画笔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看到以后怎样?”“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是怎样开导玲玲的?”“玲玲又是如何做的呢?”“结果怎样?”“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你们能把这种更好了的感觉读出来吗?”“爸爸说了什么?你能明白爸爸的话吗?”如此教学,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得到了提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我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如此教学,在读中感悟,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句子,有些教师习惯于逐字逐句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以使学生的朗读更为扎实有效。这样指导虽然无可厚非,但教师需要处理好朗读内容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不可因为局部而使学生失去对文本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
如部编教材语文第二册《要下雨了》一课,是篇科学童话,主要讲了下雨前后的景象,目的是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本课常用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如此教学,很难实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若教师能够改进一下教学策略,采取引读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与把握。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它遇见了(燕子),它有什么疑惑?”教师引读:“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啊?”学生接读:“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我正忙着捉虫子呢……”采取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把文本内容的局部与整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知更加深刻。
这样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不仅还原了故事情境,而且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也更加深刻了。
三、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不仅仅是优等生展示的舞台,还应着力提升全班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因此,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既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在字音、停顿、断句、语气等方面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如部编教材语文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文中有这样几个句子:“有一天……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些句子的语气明显。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的朗读层次不一,有的学生一会儿就把握住了朗读的语气、语调,有的学生虽然经过多次尝试,读得仍不能令人满意。在这种教学情形下,以“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为例,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让朗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把这句话读一读,再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这样经过对比,朗读能力欠缺的学生自然可以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最后,我又让朗读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朗读经验。这样一来,借助优秀学生的展示,那些读不好的学生从优秀学生的语气、停顿、表情、动作中很快就把握了朗读要领,促进了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升。
如此教学,处理好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并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处理好朗读与感悟、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获得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