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探讨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水平,并且强调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部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与管理职能,事业单位职能的高效履行和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因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只有使职工的知识、 技能、 態度等各个方面得以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服务需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绩效与组织整体绩效目的。
1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都是政府重视的工作,但是从整体上来讲,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目前已进入的社会发展改革关键时期形势提出的需要相比,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比较传统,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大多由党组织指定的同志担任,并且事业单位的多数高层管理人员都是随着工作年限提拔上来的,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专业素质不高,其管理方式也大多沿用传统的方法,基本上是按照上级主管机关人事部门的工作模式和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而不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展开。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的人才观念更新滞后,成为阻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1.2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僵化
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一般为单位党政领导一处一科室一职工,职工服从组织分配。这种委任方式,往往不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领导层面和职工层面始终存在隔阂,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导致职工虽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感到无所适从。
1.3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对某些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差的从业人员,没有很好的淘汰机制,一旦进入部门之后,即终身任用,这必然导致整个部门的工作质量不高,对于中上层干部,选拔机制不合理,不能任人唯贤,选拔干部无自主权,都由上级组织决定,所以不能人尽其才,另外,从事人员薪酬确定的等级不明显,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人员的晋升也没有真正与业绩和能力挂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甚至于起到相反的效果。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缺失,事业单位目前的激励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虽然实行了绩效考核等激励,但是由于考核制度方面的缺陷,造成了绩效考核执行不力。
2提高事业单位培训与开发水平的对策思考
当前事业单位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和人事部门负责人主动进行反思,进一步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职工培训与开发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人才支撑。为提高事业单位培训与开发水平,本文结合当前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仅供参考。
2.1加强事业单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树立、培育及强化
在把人力资源放在更为突出的战略性位置的基础上,重视人力资源与培训对于职工才能和潜能发挥的重要性,使得职工能在更为公平、广阔的平台中实现自我发展,人尽其才。尤其是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层要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积极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要把职工培训与开发作为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最为重要的途径,高度重视培训与开发工作。明确培训目标,确立绩效管理导向,全面审视原有培训体系,建立实践中与人才素质需求、持续学习及职业发展的需要相应的胜任力框架,解决以往“为培训而培训”、“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2.2合理充分地使用单位现有人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单位应着手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对单位现有人力资源做好全面盘点,准确把握职工的特点及个性化需求,提高职业与岗位的匹配度、加强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建设等,最大发挥职工现有能力。全面把握和推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单位选人、用人机制,从体制上保障和更有效地推进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进行,实现提高单位绩效和实现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进一步的,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统筹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2.3进行科学的培训开发需求分析,合理选择培训开发内容与方式
要基于单位当前及未来长远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单位工作的特点,既要保持适当超前性的原则,合理把握培训开发的速度使之能真正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又要考虑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和安排职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规划中对于培训开发的相关内容要作好相应的规定,包括培训开发时间、地点、经费预算、参与人员、方法、内容等,保证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方法的选择上,要积极探索发掘,选取出认可度高、受众积极响应的培训方法,避免出现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注重培训与开发过程的互动性和双向交流,积极采用企业培训开发中的各类先进模式,如案例教学、主题研讨、角色扮演、现场模拟、情景模拟教学、拓展训练、实地考察等较为新颖的互动性、研讨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受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升培训质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制度和规划的相关规定,由相关人员进行专职管理。尤其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开发工作的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参与,保障培训效果。
2.4重视培训开发效果的评估和考核工作,建立培训过程及结果并重的评估、激励机制
培训评估和激励需要从培训过程和结果两大方面统筹进行。在培训过程的评估方面,可以考虑每隔一定的时间节点,由培训的管理部门及时对培训进展及学员意见反馈进行了解和收集,通过访谈、问卷、信件回收等形式向组织者、培训主体、培训对象等了解各自对培训工作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结合大家的反馈对培训工作进行适度修正;在培训结果的评估方面,要对当期培训的结果进行考察衡量,评判培训工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具体可包括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的总体感受及评价、培训对象的培训收获、培训工作对培训对象能力提升的效用、培训对象的个人绩效提升程度等方面。
2.5建立稳定的培训资源支持体系,提升培训工作的能动性
目前针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培训机构开放度和竞争性均有所不足,培训的软硬件设施尚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多元化培训机构有助于事业单位培训教育资源的共享并做到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培训资源支持体系,提升培训共组能动性,试行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项目化运作,对培训工作公开招标并进行合同化管理,引入市场化培训模式,从而促进服务提供者间的互相竞争,逐步提高服务质量,鼓励社会机构的参与,形成以行政院校为核心、涵盖各级行政院校、各级党校、高等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在内的培训服务主体,促进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的实现,彼此间强化交流,增进对教学经验及培训内容了解和竞争。
3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归根究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与分配,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而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益事业的主要执行者,在社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国家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能使得真正达到人职合一的目标,从而合理的配置人员,带动事业单位飞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的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鲁瑞琴.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现代商业,2013(15):111-112.
[2]许祥雁.高校领导团队的培训与开发[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