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
摘 要:在这个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许多学校也都增加了关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也开始让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这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42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发送信息、处理信息等基本手段。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小学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所以,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时,教师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认真备课,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教师只有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有方向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计算机的绘画与加工图片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画图软件或者写字软件,自己绘制一张喜欢的明信片,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既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几个人一组一起完成,教师将作品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出来,并一一评价。在实际操作计算机软件过程中,实现手脑并用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例演示,调动学生积极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开的必修课,所以小学生对这门课的形式和内容会感到陌生。许多学生家里就有计算机,也会基本的使用方法,比如聊天、查询网页等,但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得不全面、不系统,所以,课堂还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渠道,教师要重视每一节课,因为每一节课都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利用新颖的演示方式,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比如,教师教学生打字方法时,可以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打字速度,让同学们产生羡慕之情,有效增加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学会利用PowerPoint软件也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制作出精美的PPT,为学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精美的PPT,可以选动物、植物等,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制作PPT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掌握好全局,合理分配时间,将近百分之六十的时间用在上机操作上,其余时间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实践性较强,同时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处理信息及思维能力等。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或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比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级、兴趣爱好等特征建立一个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制作PPT、电脑动画制作等。也可以举办一些比赛,比如PPT制作比赛、封面制作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让他们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学习极具直观性、形象性,所以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进行时,需要有效利用计算机固有的特点,选择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为学生展示一个具有色彩、立体、直观、内容丰富的画面,这些动态、直观的画面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可以在多彩的画面中快乐学习,实现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换,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将计算机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既知道它的来源,也知道它的用途,体会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变得更加自然、亲切、急切。教学中要将计算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五、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因为信息技术教学将大部分时间分配到了上机操作上,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并且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互相帮助。比如,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帮助相对落后的学生,赞他们为“小老师”;比如教师在讲解Word的使用方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里面插入一些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受,然后让一些学得快的学生在操作完后指导未学会操作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减轻教师压力,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团结。教师可以让“小老师”行走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解惑,教师也可以将他们的优秀作业展示给大家看,这样相当于间接地鼓励这些“小老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總之,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都很强,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状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馨卉.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2] 刘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5(10).
[3] 林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