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楠 徐菲 齐英英
【摘要】作为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产物,中国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中国英语”的定义、地位等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旨在纠正现阶段人们对中国英语的错误理解和认识,指导今后的英语教学以及帮助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
【关键词】世界英语;中国英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崔建楠(1992.01- ),女,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齐英英(1993.01- ),女,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徐菲(1994.12- ),女,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7YCX062)。
一、引言
当英语被作为一门国际性交际语言广泛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民族运用英语时带有各自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这就是英语在国际化同时不可避免地形成的英语本土化。作为世界英语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变体,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同样是客观存在的,但它是英语使用过程中与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是被规范英语接受的语言形式。但由于受到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的影响,大学生对中国英语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清晰。尤其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学当中。
二、中国英语
近年来,“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频繁出现在广播、网络、报纸中。世界英语的研究最先是由Kachru提出的。他把英语化分为同心圆的三层:内层(Inner Circle)、外层(Outer Circle)和延伸层(Expanding Circle)。内层具体体现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英语,传统上被认为是英语本体。外层包括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把英语作为殖民统治的工具引进,只是在国家内部使用。延伸层指那些把英语作为外语引进的国家,包括中国、埃及、日本等国。在这些国家,英语主要用于国际交流的需要。
中国英语作为其中一种变体,在许多领域都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1980年,葛传槼先生首先在他关于翻译的文章中提出了“中国英语”这一词,以区别于非“标准英语”-- 中式英语。根据葛先生的说法,中国人在说英文或写英文时需要表达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科举、翰林院、五四运动、四书等。所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版本都是中国英语。
后来国内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得到英语母语者认同的英语变体,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杜瑞清,蒋亚军,潘樟贤,刘湘青从不同角度继续证明了中国英语的客观现实。诸葛桂瑞,汪榕培,李文忠,贾冠杰,杜瑞卿等学者从多个语言层面界定或描述了中国英语(音韵,语气,词汇,语法和话语)。李建福,吴小龙研究了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虽然目前语言学界对“中国英语”的定义仍有争议,但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它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其次,它受中国文化和社会影响,表达中国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色;再次,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式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和世界文化。
三、调查方法与结果分析
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以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包括会计、计算机、体育、经管、金融、数学、地理等8个专业,共计220份问卷。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八个方面。收回有效问卷214份,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个问题:英语(English)有其复数形式(Englishes)吗?有87.8%的学生不知道或者没有见过English的复数形式(Englishes)。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English这个词的时候,语法书和词典都明确注明English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这个结果与笔者的假设一致。
第二个问题:你听过或者了解过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吗?被调查学生中只有5.3%的学生听说过,这个结果同样符合作者的假设。
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个特别生疏的概念。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存在疑惑:语言是不可数名词,Chinese,Japanese 都没有复数形式,为什么English就可以加复数呢?确实,语法书中的English不能加复数,可是在社会语言学中,英语就有了复数概念了。
第三个问题:你听过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这个说法吗?79%的被调查者听过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这个说法。第四个问题:你听过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个说法吗?只有11.3%的学生听过中国英语。第五个问题:你觉得中国式英语(Chinglish)和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有区别吗?结果显示,只有17.6%的学生认为以上两个说法有区别。
这个结果说明,学生普遍对Chinglish这个概念比较熟悉,而对China English却了解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这与中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有很大关系。“中国式英语”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不标准英语”,要在我们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被批评和纠正的。
第六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英语是标准英语?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是标准英语。从而也说明了学生们对英语变体还是很陌生。
第七个问题:你认为“You must give me face. ”這个句子正确吗?83%的学生认为这个句子是错误的。一方面说明学生普遍不接受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对“中国英语”这一概念非常陌生;另一方面,学生不清楚“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区别。
第八个问题:你希望你的英语老师是外教还是中国教师?88.7%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老师是外教,剩下11.3%的学生认为外教和中国教师都可以。令作者惊讶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希望中国教师来教自己英语。
四、对英语教学的思考
从文化上来讲,中国英语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也是两种文化的融合,承担着向外输出中国文化的责任。从教学目标来讲,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学生,学习英语并非为了与来自内圈国家的人竞争,而是为了交流和工作上的便利。为了高效地组织教学,英语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
思考一:何为标准英语?
语言可以体现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方式,就像中国人习惯称呼“我们的大学”而非“my college”,体现了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这种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很难摆脱,也没有必要摆脱。而我们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会要求学生在产出时用英语思维,一如既往地强调英美模式,对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不太认同。Jenkins认为,如果外圈和拓展圈的英语能被用于正常交际并被理解,就不该被认为是“错误英语”。随着世界英语概念的发展,英语不再是任何国家的母语。
因此,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变体。教材编写者可在教材中加入更多原汁原味的材料,涵盖内圈,外圈和扩展圈,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让他们意识到英语不再只属于一个国家,对不同的英语变体增加了了解。其次,每位英语教师应当意识到,允许本土化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词汇概念存在,这是英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真实表现。应当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而不是具体的一个表达上面。
思考二:外教还是中国教师?
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聘请来自内圈国家的教师,把他们当作英语教学的模范,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外教来教更地道的英语。事实上,一位教师的价值并不仅仅是由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决定,起作用的因素还有对语言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否有深刻的见解。比如,中国教师能够更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他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交流,用合适的教学法实施教学。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或许会在教学方法更为灵活,而以汉语为母语的老师会应用更加适合本国学生实际的方法,因材施教;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的课堂会更具创造性和活力,但以汉语为母语的老师会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关注。
因此在中国的教学模式上,应当更加肯定以汉语为母语的老师的地位。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更包容的心态对待中国英语。
思考三:中国文化教学是否必要?
最后,在大学课堂中更应重视中国文化的教学。现在的英语教学过于单向,我们对于本国文化以及表达方式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并不会用英语传达中国的文化,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出现“失语现象”,并不能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教授學生“四书(the Four Books)”“铁饭碗(iron bowl)”之类的表达,注重中西对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信息输出日益显得重要,这也是把中国英语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因。
五、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不再专属于某个国家,中国英语作为其变体自然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也应当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尤其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英语,肯定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的价值及地位,重视中国文化的教学。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中国英语。
参考文献:
[1]Kachru,Braj B.1982.The other tongue:English across culture.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葛传槼,漫谈由英译汉问题[J].翻译通讯,(2):13-14.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4]孙骊.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和英语在中国[J].外国语,1989,(2):21.
[5]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