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花 徐国仁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有效性
背景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的演示效果来呈现教学内容,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动画和人机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生动有趣的画面,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考的快乐。下面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案列描述: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课件出示图片)
谈话:这些图片不仅漂亮,而且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想不想了解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学习吧!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
二.自主探究 互动新授
1.认识轴对称现象。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最上面的图)
生1:树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中间有一条直线。
生2:蝴蝶的左右两边也可以完全重合。
生3:天安门的左右两边也可以完全重合。
生4:脸谱的左右两边也可以完全重合。
师:大家觀察得真细心,发现真多!
教师小结并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棒!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可以沿着一条线对折,并且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课件出示对称图片,老师对折演示。
2.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例1)
师:认识了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来剪一剪吧
师:我们可以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画好背心对折时的图形,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剪下来,展开……看,一件漂亮的小背心就做好了。它就是一个对称图形。(边演示过程边讲解)
师: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吧!
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且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小组合作,认识对称轴。
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课件出示对称轴图片(加深认识)
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找,互相说。
教师小结: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直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课件出示)
4.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看对折后是不是完全重合。
折一折:判断同桌剪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说出理由。
想一想:判断老师手中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说说判断的理由,指名上台验证。(蝴蝶和松树图形意见统一,都为轴对称图形,指生上台验证)
师:老师手中的这个“土”字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不是,生:是。找回答“是”和不是的同学上台验证从横着折和竖着折看。得结论:这个“土”是轴对称图形。
三.知识应用,巩固深化
1.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几条对称轴(课件出示)
2.教学“做一做”。(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做一做”)
3.提升能力(课件出示习题),哪些是轴对称的?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实践反思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
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通过多媒体借助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的图像,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上只提供了四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树叶、脸谱、蝴蝶和蜻蜓。显然课本上提供的感性材料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搜寻资料,则很容易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这些载体,极大地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也提高了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科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巧妙的突破重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更为可贵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自己探索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总而言之,在短短的40分钟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体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直观的掌握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