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花
摘 要: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而伴随着社会进步一起进步的就是教育,这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到某一程度的必然。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的迅速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每一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日后能够轻松愉快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最为适宜的教学引导方可达成相应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措施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1.以应试取代教学
考试是一种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更加注重对试题的分析,让学生一味地做题和考试,使其陷入了“题海”战术,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样以应试取代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而且他们只能学习到一些笼统的知识,还需要之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使得教学效率不高[1]。
2.评价机制单一
语文素质基础的高低是由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评价的,但是很多教师将语文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语文素质基础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出现机械化、固式化的现象,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提高产生阻碍影响。
3.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很多教师不具备专业的语文教学水平,一味照本宣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难以实现创新和突破,导致课堂气氛难以得到活跃,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二、深入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情激趣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罗素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特点,把握好问题空间,以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投石激浪,通过融情推波助澜,让学生产生新奇,顿生悱愤之感,催生对知识的渴求,产生探究的欲望,是原本平静的大脑神经迅速升温,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有所思,学有所想,眼、口、手、脑并用。通过初读、细读、精读课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认识文本的庐山真面目,变压力为动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究,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激发潜力和灵性,释放生命的灿烂。
2.化静为动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索和感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为本,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過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背诵精彩句段、模拟角色、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细细品味,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受知识的内在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師生互动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陶行知语)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信息互动。教材是剧本,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如果教师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快乐带进课堂,把父母般的亲情带进课堂,构建宽松、和谐、融洽、快乐的教学氛围,笑中交心,情于言辞,师生间零距离接触,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与真诚,学生就会无拘无束、情不自禁地融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
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一些课文含义深刻的句段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当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讨论交流,还不能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给于适时点拨,给他们指点迷津,并借助多媒体教学,适时播放课件、投影、录音、动画,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和体验,看到柳暗花明,思维得到升华,视线拉长,视野拉宽,位置拉高,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4.精心设练
课堂练习不仅是检测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孔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完成后,教师要围绕语言训练目标、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型要灵活,方法要多样,训练要到位,既要重视字词句的训练,又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提升,使学生对所知识理解、消化和掌握,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5.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死气沉沉,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实践当中,但是也不缺乏一些乐于变现的“积极分子”。教师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课堂气氛的引领者,带动另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变革教学的手段。例如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可以与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印象中的秋天景色,有的说秋是丰收的季节,有的说秋是悲凉的,还有的说秋天让人非常凉爽,这样的课堂气氛必然会非常浓厚。再比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也可以让学生以此为题来进行演讲,此时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和赞扬他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6.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会理解与感悟。例如《劝学》是一篇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勤奋学习的一篇力作,不仅要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分析理解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提高阅读概括能力,还要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2]。在这篇古文学习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说出一些有关读书勤学的名人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大意,进行文句疑难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和思的能力。无问不成课。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每次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教师一要努力学习新课改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50-51.
[2]纪恬.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0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