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玉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类专科小学专业教育课程教学紧跟教改,做出调整。古代文学课程是小教专业核心课程,是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非常值得研讨,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建构。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古代文学 理实一体 教学内容
师范专科小教专业旨在培养全科型的农村小学教师,该专业打破了以往专科照搬和压缩本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性的弊端,构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古代文学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项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古代文学相关知识基础之上,熟悉古代诗歌欣赏的要求,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要求和方法,培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學会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诵古代诗歌方法,培养朗诵古代诗歌的能力;了解小学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即识字听说能力、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能力。在实训中,既要独立完成实训项目,又有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综合性、表演型的作品,在计划、决策、实施、自我评估反思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一、前期教学调研
从大语文出发,结合师范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现状和JA市的城乡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调研。
基本情况:到县(市)城区听一至六年级语文课,观摩语文高效课堂;带学生到郊区小学见习,听1年级——9年级的语文课。收集问卷调查: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见习生语文教学调查问卷、实习生语文教学调查问卷、小学语文教学调查问卷。问卷主体问题:1.您从教的年级?您觉得语文教学必须具备什么能力?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应该注意什么?语文教学中最切身的体会?感触最深的是什么?3.语文教学中自己最欠缺的地方在哪里?语文教学中自己最拿手的地方在哪里?4.师范教学与您的实际教学融合度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怎么改进?5.您认为师范语文教学应侧重在哪些方面?6.以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与现在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7.非语文专业同学对从事语文教学的困惑?
(一)岗位教师调研
以“走出去,请进来”、座谈等方式,到JA市中心城区小学、县区小学调研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目标要求,围绕如下问题展开:
通过听课、看课堂、看教案、看作业、与教师们座谈等方式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老师们谈问题最深入,概括性强,从理论到实践又到了理论,量变飞跃到质变。他们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知识素养(语言、书写、理解、鉴赏、写作等能力)、人文素养(关心、爱心、耐心、谈吐、礼仪等)、管理素养(班级管理、行政管理等)。
(二)专业学生调研
整个调查100名学生分两部分受众:小教、英教、现教、特教、艺体班部分在校学生;部分实习生、见习生。
实习生经过近6个月的实习,对教学有了直观感受,收获很大,谈问题也较深入,有的学生调查问卷写得满满的,谈到语文老师的自我修养要高,注重人文发展,师范语文教学应侧重能力、实践锻炼和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认知,调动学生积极性、当好班主任,非语文专业谈到知识储备,怎样上好一堂优质课、作文教学等,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归结来看是知识素养、人文素养、管理素养等方面。
见习生只有一个星期听课时间,对实际教学概念还是较模糊的,所以回答的问题较少。
(三)岗位核心要求
1.师生们一致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以高效课堂为主,多让学生自己说与做,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好很多,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校生要多阅读,语言精练,提升自我修养,把基础知识夯实,学理论的同时实践,只有实践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小结:小学语文教师这一核心岗位对学生能力、素质、知识的要求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
二、课程定位
(一)基于“岗位——能力——课程”的课程定位
古代文学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集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尤其注重人文性与实践性的素质教育。文本中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广泛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理解古代文学史、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母语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三(五)年后能有“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达到语文教学“能说会道”的终极目的,使之成为既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为学好其他课程、为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调研及课程性质可以确定设计思路:确定课程内容框架,整合大学语文、古代文学史课程的教材内容,以作品带文学史,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专业学习与职业训练对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二)课程三维目标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赏析、辨别、审美等语文能力。
1.能力目标:能够阅读鉴赏古代典范的名家名作;能够运用阅读鉴赏经验,独立赏析与评价小学语文诗词、文言文作品;能够运用典范文写作方法,指导小学生进行文体写作。
2.知识目标:了解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与框架,掌握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及典范的名家名作;熟悉小学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教学要求;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熟悉小学语文记叙、说明等文体的写作教学要求。
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向善的人文观念;具有热爱文学、自主阅读与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课程旨在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贯穿项目引领,各种实践任务支撑,重点教授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及梳理文学史等。培养深远的社会观察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性。
三、课程总体框架
(一)课程内容建构序化
教学内容建设,选取先进的符合学生职业要求的内容,教学时间为一年,上下学期,可以分两大板块内容进行讲授:版块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作品及文学史、唐宋元明清作品及文學史;版块二嵌入式的实践教学内容。
目前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徐季子姜光斗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版,参考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条件成熟,可以准备自编校本教材。
(二)课程知识技能地图
四、课程教学载体
课程理念更新,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先进,在具体实施中教学环节设计注重凸显: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化教学内容嵌入式结合,环环相扣,学做一体化。
(一)课程理论教学版块
如以先秦文学单元为例:
其他两汉文学至清朝文学等专题依例设计。
(二)实践教学内容版块
五、结语
本文以古代文学“理实一体”教学内容为主,通过在专科层次师范小教专业班级里教学实施,认为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嵌入式融合,确实有助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师范生在教学中要同时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作栋.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思考[J].河边学院学报,2016(06).
[2]张霞.改变教学策略,打造小学语文高校课堂[J].吉林教育,2012(19).
[3]张彩丽.中国现古代文学课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2013(07).
[4]孙艳红.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高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构想之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