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缺失幼儿个案分析与教育策略

2018-06-29 06:05马晓楠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同伴交流

马晓楠

一、案例描述

新学期开始,班里新来了几个幼儿。其中一个叫承承的幼儿引起了我的注意。承承性格孤僻,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較差,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独自学习、独自游戏,几乎不和任何人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承承进行了重点观察。

观察1:区域活动时间,幼儿都在活动区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只有承承搬了一把椅子,放在远离幼儿的地方,拿了一本书,歪歪斜斜地靠在椅子上,认真地看着。

观察2:户外活动,幼儿都高兴地做着游戏,只有承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用眼睛到处看。我走过去试图引导他参与游戏,可是他似乎根本不想和我交流。

观察3:教室的一角,地上都是卫生纸。通过调查,原来是承承擦鼻涕的纸,他用完之后,就把纸随手一扔。

观察4:午睡时间,承承把旁边幼儿的被子扔地上了,原因是旁边幼儿的被子一角放到了他的床上。

二、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依存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慢慢适应社会,与社会接触。这就要求幼儿要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喜欢和成人、同伴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重幼儿外在行为的教育和控制,而且应关注和疏导他们的心理。

1.自身因素

(1)身体协调发展方面:承承动作发展较好,身体协调、灵活。但是他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只是自己玩,且对任何活动的专注力都不强,兴趣持续时间很短,玩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

(2)社会性发展方面:承承性格内向,对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参加活动时,往往按自己的想法来,非常随意,不遵守游戏规则。

2.家庭因素

(1)承承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和他交流,只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他的心理健康。

(2)承承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里玩,缺乏同龄幼儿的陪伴,缺乏语言交流,使他感受不到和同伴一起玩的快乐,每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3)承承的父母忙于生意,疏于对承承的管教。当承承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就大哭大闹,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满足他的要求,时间长了,承承就养成了用大哭大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

3.社会因素

电子产品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可以“自娱自乐”,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与人的交流。久而久之,幼儿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的性格,使利他、利社会行为减少。

三、教育措施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关爱、安慰、捐赠、谦让等。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家庭教育措施

(1)家长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亲子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关爱、温暖,喜欢和父母交流。家长要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幼儿,逐渐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家长还要鼓励幼儿多和同伴交往,也可以参与到幼儿和同伴的交往中,让幼儿感受到和同伴交往的快乐,帮助幼儿更快地融入集体。

(2)家长要让幼儿懂得分享、懂得关爱、懂得感恩,让他看到家长的辛苦,懂得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努力,从小就要有责任感。

2.幼儿园教育措施

(1)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向幼儿传递正确的观念。比如,通过故事《拖拖拉拉会变老》,承承在吃饭、整理物品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或游戏,让幼儿感受竞赛的气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渐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我班开展了“争做值日生”活动,每天选4名进步大的幼儿戴上“值日生”牌,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承承的积极性,他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尝到了为别人服务的乐趣,同时增强了规则意识,对自己的言行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3)教师可以利用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例如,有一次承承告诉我他正在搭大桥。我就趁机引导他,如果和同伴一起搭,能搭一座更长的大桥。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主动邀请了几位小伙伴,和他一起搭大桥。搭建过程中,他需要和同伴协商材料的用法、搭建的方法等。大桥搭建成功后,他感受到和同伴合作的快乐,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

四、教育成效

一个月后,我们已经看到了承承的转变和进步,他逐渐从一个独来独往、习惯性地漠视同伴、没有责任心的幼儿,变成了一个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能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愿意和同伴交往的幼儿。现在,承承在幼儿园里主动和教师、同伴交流,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问“老师早”,然后整理好自己的衣帽,非常快乐和自信。看着承承崭新的精神面貌,我的心里充满了安慰和自豪!

猜你喜欢
亲社会行为同伴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入手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