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特别是在新时期下的农村人口更是居住涣散,经常存在由于交通、环境、地形等不变因素所造成的学生生源流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部分的村镇学校由于当地财政资金投入薄弱而导致了学校的基础建设并不完善,严重的连一些基本的教学设备、教学用房等都很短缺。下面就来结合学校管理经验,对农村小学的学生寄宿管理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管理方法
新课改下的农村教育已经被广大的农村朋友所重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农村教育,学生家长与校方更是突破重重不利因素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特别是在政府两免一补的政策号召下,很多的农村小学生都通过住宿解决了上学难、回家难的瓶颈。而作为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更是要从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来提升农村小学住宿生的管理,为后续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一、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由于小学阶段的课程安排并不饱和,所以在中午午休、下午放学以及晚自习之间依旧留有相当一段的学生自由活动空间,一些学校由于属于寄宿制管理,而将这部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变成了“自由放养”时间。由于小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差、学校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最终导致了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 业余文化互动过于枯燥乏味
农村小学的学生们与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对整个世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好奇,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学校无法在课外时间、课余时间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文体娱乐活动,那么学生们很容易受到网络经济上的一些不良影响而变得堕落,我们在日常的住宿管理中也经常能够看到大块的课后时间中学生无所事事,做出一些违反校园规定的事情,而对于个别的高年级农村小学生而言更是想方设法地走出校门。
(三) 住宿器材、设施的不健全
由于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上面更是具有很多结构不合理、寝室设计有缺陷的现象,而一些上了年纪的寝室管理教师也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将科学的管理效率应用在日常的寄宿管理当中。更有甚者,一些条件差的学校还将寝室安排在了教学楼内或者由于空间的不足而将男生、女生宿舍安排在一个楼层,可以说这种安排很容易给一些早熟的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的性早熟。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后勤服务教育也缺少较强的时代感,一些枯燥、乏味的说服教育更是让学生们无法从内心深处去信服。
二、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手段创新
通过上面对于日常寄宿制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梳理,我们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对其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农村教育管理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帮助。
(一) 从精细化管理入手来填补不足
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必须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展开分寝,教务处必须要委派专人对住宿的学生进行详尽的记录,其中不仅仅要包含学生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等,同时还应当对其是否是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电话、曾患疾病等信息进行记录,同时还应当结合寄宿制学校的内务管理要求来每日进行查寝工作;另一方面,舍务部教师还应当定期的与学生们展开有效交流,通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培养感情,特别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而言更是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
(二) 提倡劳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文化生活参与度
在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还应当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歌咏比赛、文化宿舍设计、趣味运动会等,从本质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展开互动,最终评选出各个领域中得分靠前的寝室给予奖励,从本质上提升学生们的踊跃性与积极参与力度。
农村小学寄宿学校虽然经历过了多年的演变,现如今在学生的业余问题活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还有一部分的三线农村小学依旧认为小学生必须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下的学习纲领。新时期下的农村小学生不仅要在一定范围内掌握好应知、应会的基础常识,同时还应当成为“德、智、体、美、劳、艺”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的新新人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校方管理者便要充分地利用课后时间,聘请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的教师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业余文娱活动,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
(三) 提升后勤服务质量,讓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现阶段的学校宿舍管理还存在一系列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在食堂管理、基础设施配置上面。所以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可以在现有的住宿基础上提升一定程度的设计标准,尽最大可能排除万难来为学生打造创新的后勤服务体系。例如食堂可以提供一些物美价廉的小炒来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而校内小超市则是可以通过贩卖一些特产来让孩子们感受到伙食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以此来避免学生想要到校外用餐的念头,最大程度上避免可能会产生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
三、 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每一名从业人员不应当将这种形势当成一种负担,更多的情况下应当以一种激流勇进的态度来不断开拓思想,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通力合作来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和谐之路,同时也为留守儿童的启蒙教育提供坚实基础,为真正做到让国家满意、让家长放心的教育体系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后新兵.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J].新一代月刊,2015(1).
[2]孟培.农村中学生寄宿制学生管理机制与应用——以梅河口市一中为例[J].生活教育,2017(3).
[3]吴云贵,谢伍纯.让学生享受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快乐——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教育[J].科学咨询旬刊,2017(12):106.
作者简介:田育南,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新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