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燕
【摘要】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对学生的口耳训练并不重视,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现象相当普遍。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要真正达到“说”“写”并重的地位,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在措施上進一步落实,逐步实现其科学化和艺术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听说训练的要求
(一)速度要求
速度是效率的体现。在听说训练时要把速度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可以先训练学生按通常的表达速度,用自然语调说话;再训练学生限时“逼”说,逐步培养快速表达的能力;还要训练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掌握语调,形成快慢相宜、运用自如的“速度”能力。
(二)态度要求
多年来,口语污染的现象极为严重,针对这种状况,大纲提出了听、说态度的要求。根据大纲精神,听话注意力要集中,边听边想,要体现对说话人的尊重和礼貌;说话要先想后说,表达得体,态度自然,声音适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更要注意语言健康、举止文明。
二、听说训练的原则
(一)训练内容的生活化原则
教师顺应,利用学生生活的内容和需要组织训练,可以最有效地促进其言语的发展。从听话训练的课型看,一是专门的说话课,单独划出课时列入课表;二是课前五分钟口练,其内容可能是对课文学习的铺垫,也可能是对社会上、学校里的热门话题的议论;三是结合阅读、作文课随机进行的。后两种都属于直接向生活取材,是值得提倡的。
(二)训练组合的效益观原则
听、说能力是不可能孤零零地培养的,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第一,要抓住训练的侧重点。第二,要注意组合的可行性。第三,要体现组合的开放性。
(三)训练措施的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学生语言的实际,抓其主要矛盾。在起步时,要让他们“想一想”,多一些组织语言的时间。说话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耐心地“等一等”,逐步使之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如果是言语污染的,就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心灵美的建设来促进语言的净化和美化;如果普通话较差,就要加强语音方面的辅导,使其能准确使用普通话,提高言语交际水平。
三、听说训练的方式
(一)侧重于“听”的
1.听辨。比如有辨音的,指名读课文后问一下:刚才这位同学哪里读错了?就是要求学生听准读音;有辨词的,删减一些词语后,进行听辨比较,从而体会这些词语的重要性;有辨句的,比较一下句式的不同,语气、语调有什么变化,就是通过听辨把握句式的特点。
2.听写。主要有:记录性听写,比如记录佳词妙句或课后规定的某篇文章,用“写”来检查“听”;记忆性听写,比如几乎每课都规定学习的生字生词或重点词句,以“写”来检查“记”;选择性听写,即随着老师讲解的进行,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一种独立听记能力的锻炼;整理性听写,即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出最主要最关键的材料,作为对听课的总结。
3.听品。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听”而后“品”,是提高鉴赏能力的重要渠道。内容包括:听音品味。比如让学生结合阅读听录音或听分角色朗读课文里的人物对话,揣测人物心理,想象人物情态,然后讨论这些对话的特色。这样,通过品评就能比较深刻地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听音品情。比如让学生听教师范读重点句段,品评教师是怎样读的。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就是引导学生借助听音去体会课文里人物的思想感情。而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或慷慨激昂,或深沉严肃,或诙谐幽默,或低吟浅唱,都有助于叩响学生心灵的琴弦,提高学生品情的层次。
(二)侧重于“说”的
1.复述情节。(1)简要复述,即用简单连贯的语言讲述课文的基本情节。要注意一抓主要,二抓连贯。主要的抓住了,基本内容就出来了;做到连贯,情节的完整性就有了保证。(2)详细复述。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安排记忆的“支撑点”帮助复述,这些“支撑点”可以是图片、提纲、问题、主导词等。
2.讲述插图。(1)描述画面。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画面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也是课文的重点所在。(2)组合画面。把同组教材中相关的画面放在一起,引导学生重新观察,并要求根据确定的主题重新组合。(3)补充画面。根据训练需要,对一些插图,可引导学生对有限的画面加以补充、扩展,在脑海里浮现更加生动丰富的画卷。(4)比较画面。利用插图中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观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点。(5)概括画面。课文里有多幅图,可要求学生各用一句话概括图画的内容,这实际上与段意的概括是相通的。
(三)表述见
比如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大致包括择词择句,概括段意、主题,说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等。另外,也包括在课堂讨论或论辩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是“论辩”,对言语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对言语的表现技巧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成功率,要做到善攻(主动驳辨对方)、善守(积极防范)、善转(抓住有利时机作顺应性变化)、善断(作出结论时当机立断)。无疑,真正达到“四善”的境界,除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综合能力得以增强外,还得依靠长期的切实的训练。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