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电教已经普及到了教育事业当中,这使得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电教;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
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例题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
一、小学数学实施电教化教学的策略
1.导入生动故事,营造灵动探究气氛。小学生的性情特质是活波、好动、好奇,因而实行生硬化的教学是对学生在各个层面的发展是极大的约束,使教学能效难以发挥,所以,学习的氛围是否愉悦、是否有助于学生天性的发散、是否有助于学生感知到乐学、爱学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电教化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可构建全新的、趣味性的学习环节,让小学生在灵活的学习中认知新知,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自觉性。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第二单元对“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我先播了一段动物们搭建自己心爱房子的动画,让学生留意每一个动物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选择了哪些物体,搭建出什么样的形状。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兔子、小狗、小花猫这些动物非常感兴趣,有些甚至在纸上将自己喜欢的动物所搭建的房子画出来。接着,我提问“哪个小动物的房子你最喜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踊跃举手,有的回答说,我喜欢小狗的,因为他用了一个正方形做房子,用了一个长方形做烟囱;有的说我喜欢小花猫的,他用了一个半圆做房顶,长方形做房子,还有门窗;还有的说喜欢小兔子的,用三角形做房顶不怕下雨,长方形做房子非常坚固等等。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很快的找出了图形和图形组合,对新知生成了浓厚的探究乐趣。
2.营造生活情境,强化记忆思维。电教化教学的运用,可以让生活中多元化的资源更为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而小学数学的课堂就可以借助电教手段,让新知更易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可将素材用比对方式予以展现,深化记忆。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相交于平行”学习中,就可以将生活中的事务用多媒体予以演示,如十字口的斑马线,学校周边的围栏,笔直的铁轨、还有文具盒的上下两条边、交错的立交桥,等等,让学生在感知身边的图形中,快速地明晰新知的内涵,同时对相交和平行线间的异同由更好的掌握,有些学生还得出如下结论“平行的两条线将没有交点,而相交的两条线则有”“如果两条线相交了,那么它就不可能平行”“若是两条线平行,那么就不会相交”等。此时,我再次出示多媒体图形,让其找一找生活中的线和线同线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学生纷纷作答,有黑班的上下两条边,织毛衣时交错的两个毛衣针、还有数学中的乘号,等等。电教化让抽象的数学新知变得更加易懂和生动,让他们的思维也得到拓展,实现了活学活用。
二、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使用相应电教手段助学
1.小学数学抽象课题运用多种多样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们数学学得如何,关键是要看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大不大。只有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才能提高,但是如果单纯的口述加黑板上的手写,想要提起小孩的兴趣的可能性不大。这时候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让数学变得有趣。
2.巧用电教手段使小学数学中的难点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多相对较难的,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幻灯片、声音、图像加文字等电教手段来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看到和听到的前提下,把数学知识理解透,这相当于把难点简化了从而有助于教学。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用幻灯片添加其他方法解题,让学生在易理解的同时能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们思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求半圆的周长。小学生可能只理解了整个圆的周长,而半圆的周长会求错。这时候可以在幻灯片里加入卡通半圆,再讲其求解,即圆的周长的一半加上平滑线段,即围成半圆的边界长度。这时候可以联想到半矩形的周长和半三角形的周长等求解问题。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别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萌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奇感,启动思维,我制了一个彩色清晰的红绿灯画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的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日常在什么地方看到红绿灯,并说出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我接着说:“象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数学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学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合理并正確地运用电教手段,不过度地使用电教设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理解能力慢慢地向抽象思维转变。另外电教手段添加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们记忆和理解数学的那些偏向抽象性的概念和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范翠花,侯兆芬.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山东教育科研,2002,(07):58-59.
[2]冯艳军.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