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6-28 07:43郭海萍
神州·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郭海萍

摘要:当今,“工匠精神”已经越来越受国人的关注。我们航天职业学院围绕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坚持用“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从容独立、踏实务实,培育学生执着专一、精致细致,引领职业院校学子成为新时期的“能工巧匠”,日后成为社会的“巨匠”。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工匠精神

学校始终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作为核心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练就精湛的技能提供保障,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涵养“工匠精神”。下面本人结合当今职院学生的现状和我院培养人才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1、订单订制匆忙,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院校为了扩大招生人数,吸引新生入学,想尽各种办法与企业挂钩,联系上之后,不管企业是否需要人才,就以企业的名义开办各种订单班,结果是学生毕业后企业无法安置。而且目前高职院校面临办学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渠道不畅,校企结合不易寻找结合点等现实情况,企业主动开展订单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高职院校高质量订单项目的取得十分困难。

2、对制造业认识理解不到位。

面对制造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供支撑,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必须依靠人才助推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继续发挥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人才比较优势,努力实现由大规模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轉变。

3、“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许多高职院校中,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许多教师学科单一,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不熟悉企业的产业运作过程及相关技能,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专业师资力量远远不能胜任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而影响高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二、发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人认为:“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这样宝贵的职业精神如何培养?自然需要职业院校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强化训练。课堂是学生接受“工匠精神”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技能学习的专业化态度,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融合了企业用人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各项专业化的标准,精益求精地完成学习任务。与国家发展同向偕行,承担社会责任,是高校的时代使命。《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位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端,是连通“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桥梁。那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如何找准定位,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匠人”?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的几方面做起:

1、“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是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人才多样化;二是教师来源多元化。

2、技能大赛中磨练“工匠精神”。技能大赛是培养中国年青一代“能工巧匠”的熔炉,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各类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磨练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和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学习目标。我们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有不少的在校生在毕业前都会参加一项技能比赛。而且,学院对所有被选拔上参加市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学生都会开展赛前综合技能训练。有一次,参赛队员朱玉亮和马向朴正在埋头苦练,老师忽然把电断了,电脑屏幕黑了,机器也不动了,“完了,白做了!”因为没有保存,他们几小时的辛苦都白费了,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也是老师为了提醒他们要注意任何工作细节,包括保存程序,特意制造的“事故”。装配训练时,每个步骤都很繁琐,小到螺丝,大到铁板的安装;编程时,机械手怎样才能把料块搬运到指定位置,传送带怎样转,每个细节都需要极其认真才能保证“零失误率”。正是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中,才真正锻造了“工匠精神”,才培养出了国赛获奖高手。

3、领悟“工匠精神”,造就“学校拿得出手、企业用得上手”的人才。深入企业是了解中国“工匠精神”较直接的方式,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订单培养和“认岗-跟岗-顶岗”三级校外实习体系,为学生在校期间体验“工匠精神”搭建了平台。

“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企业所需“工匠精神”也通过这种方式渗透在学校的教育中,让学生理解职业规范、行业标准,感受“工匠精神”,了解企业需求,发现自身不足,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质的内驱力。职教院校可以依托已有专业教学基础,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企业的人力缺口开展对口培养,通过校企共建教学生态等试点,探索“双元”培养机制,缩短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实现招工和招生一体化,培养“学校拿得出手、企业用得上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更便利地引入产业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极大地开拓现有职业教育的专业化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向社会输出更加有用的人才。在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规范与生产标准有机的融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怀,培育学生的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得学生具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业务意识与工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