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分析

2018-06-28 16:46徐德伍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农村

徐德伍

摘要:作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能拉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科学地作新时期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农村;传承

前言: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变而汇聚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世界各地,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六艺、思想、文字及语言、民俗文化等内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已经逐步摆脱落后,因此更需要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填补精神文化的空缺。

1 传承背景: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这为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积极宽松的环境、丰富有效的资源。也就说明了党队传统文化在农村传承的重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吧建设好农业农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传承特点:

2.1 农村自身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远远超过农村的发展,因此给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及城市的印象。城市高楼林立,使得邻里关系麻木,快节奏的生活,也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忽略了许多本质。而农村的宗族观念及家庭因素,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也发扬了团结友善的美德。至今,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丰富的礼乐文化,这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来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纵观历史,许多的的艺术创作也来源于农村,由此可见农村自身文化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2.2 农村优秀文化面临传承主体缺失

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青壮年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挣钱养家,而留在农村里的年轻人也对传统的文化不感兴趣,因而造成了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文化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农村传统建筑文化正逐渐被人们遗忘,新建村庄建筑风格一体化,缺乏文化内涵。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村落、建筑、礼仪、民俗、手艺等日益衰落。这些对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不小的阻碍作用。

2.3 农村对优秀传统文化辨识能力不足

许多优良的风俗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但是一些理应摒弃的文化却被保存了下来,例如一些不好的婚嫁闹洞房习俗,虽说是为了喜庆热闹,但损害了他人的利益,给他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便是不可取的。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就需要更高程度的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辨别,并寻求合适的路径清除糟粕部分。

3 传承方式:

3.1 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工作

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基层有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件专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识,也要宣传进农村,渗透到人心。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工作卓有成效的进行。

3.2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把握好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协调程度,不能一味的追求现代化的发展而忽略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要鼓励年轻人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形式,鼓励將优秀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合理结合,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传播。

3.3 加强文化传承主体建设

努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出去,鼓励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学习并继承传统文化。开设针对课程,聘请在这一方面有建树的人将优秀的文化宣扬出去。感召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扬群众的主体力量,让传统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广大农村人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背后所带来的潜在价值。

总结:

建设新农村,需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齐同并进,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也要积极的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释放其巨大的力量。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传承,村容村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精神信仰也与日俱增。因此必须重视乡村文明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为打造美好乡村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芮琼,曹俊岭,王海.皖北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12):72-75.

[2]李庚.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农村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J].人文天下,2017(1):74-77.

[3]林慧贞,林玉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基于漳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分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2):51-54.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