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松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正处于人生最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掌握实现理想的手段、获得幸福的方式,并最终获得幸福感是他们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由于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多种原因,贫困学生容易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产生过高的疏离感,更难体会到幸福感,因此,他们往往是心理问题更易发生的群体。为此,研究贫困学生人格特质现状,探讨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贫困生的界定,国内学术界并无统一标准,笔者对贫困生被试的选取采用国内学者黄春杰、顾春雨等在研究中对贫困大学生做的界定。[1][2]基于各高校先行标准:(1)生活费在学校所在当地的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以下的;(2)双亲双亡,无亲属能够给予经常性的经济支持的;(3)单亲家庭学生,并且家长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缺少收入来源的;(4)经济贫困家庭,并且姐妹兄弟中同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生在校学习的;(5)家中或本人突发变故,致使家中短期内大量举债的。[3]
特质通常被人们用来描述人格,是指人们行为上的广泛规律性或一致性。John·Holland将描述人格特质五大因素的英文首字母合并为“OCEAN”,经验开放性(openness,O)表示个体对事物兴趣的数量及深度,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C)表示个体在目标取向行为上的组织性、持久性和动力性的程度;外向性(extroversion,E)是评鉴个人在人际关系上的数量和强度;宜人性(agreeableness,A)指顺服他人的程度,合群的、亲切、信任的态度;神经质(neuroticism,N)可称之为失调或神经质,容易感受到情绪沮丧及一般倾向经历负面情绪。[4]我国学者陈瑞瑞、冯鸿滔、左占伟(2006)对石家庄市3所高校的大学生调查表明,男女生在宜人性维度、文理科学生在外向性维度达到显著差异。张磊、孙小晶、谷芳秋、张林对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城乡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严谨性和神经质[5]。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的哲学基础是亚里士多德的自我实现论,主要强调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和对生存环境的良好适应。心理幸福感注意到人们的自我发展和成长。Schmutte等人对大五人格因素和六维度的心理幸福感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质(N)、外向性(E)和尽责性(C)对于多维度的心理幸福感是最为有力和持久的预测因素[6]。神经症、外倾性和责任心一致地成了心理幸福感多维度(尤其是自我接受、环境控制和生活目标等)强有力的因子。同时,开放性和外倾性成为个体成长维度的强有力预测因子,而随和性则预测了心理幸福感的良好关系。自主性维度则主要由神经质维度决定。
本研究采用人格特质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施测,探究其人格特质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及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更好适应社会提供帮助。
根据国内学者黄春杰、顾春雨等对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9个学院选取被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3份,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97.67%,有效率95.67%。
1.人格特质测量使用《大五人格量表》。本量表采用Shafer开发的快速检测版本(1999),共计40个项目,包含5个特质(经验开放性、严谨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每个特质各包括8个项目,均采用9点计分法,并且打乱项目的顺序对样本进行测量,每个特质都包含反向题目,需要对测量值进行反向计分。
2.心理幸福感因素测量采用的《心理幸福感量表(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ale)》,由 Carol Ryff设计,由河北师范大学王欣教授及其研究生完成该量表的翻译和逆翻译,共包括84个项目,分为6个维度,采用6点计分法:1很不同意,2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同意,6非常同意。得分越高,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7。
使用SPSS16.0,以LISREL8.7作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表1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贫困大学生表现出高宜人性、高严谨性、高外向性、高经验开放性及低神经质。
表2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在生源地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2得知,不同生源地的贫困大学生在经验开放性、严谨性维度上存在差异显著,在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维度上存在差异不显著。具体表现为:乡镇生源贫困大学生在经验开放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生源贫困大学生,乡镇生源贫困大学生、农村生源贫困大学生的严谨性得分显著高于城市生源贫困大学生。
表3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在性别、年级上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4 贫困大学生神经质维度在性别、年级上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3可知,贫困大学生的经验开放性、性别、年级主效应显著,具体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学生。
在神经质维度上性别、年级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在神经质维度上大一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女生,即大一女生表现出更多的情绪不稳定性。
心理幸福感用PWB表示。由表5可知,贫困大学生越具有高经验开放性、高严谨性、高外向性、高宜人性以及低神经质,其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表5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数据显示,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总体表现为高宜人性、高严谨性、高外向性、高经验开放性以及低神经质,并且在年级、性别以及生源地各维度上表现出差异。贫困大学生越具有高经验开放性、高严谨性、高外向性、高宜人性以及低神经质,其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与已有研究相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资源与环境的竞争加剧,贫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大学生角色意识,这会带来一定的优越感和成功感,使得他们更有自信,积极面对学校生活和人生,因此,人格特质表现出高宜人性、高严谨性、高外向性、高经验开放性以及低神经质。
研究表明,较城市贫困生而言,在经验开放性维度上,乡镇贫困生得分较高,他们经济条件和人生经历均与城市生源贫困生有较大差异,但又比农村生源贫困生阅历丰富,也能更好应对大学环境,渴求知识,有独创意识和热情,寻求自我发展。乡镇、农村生源的贫困生与城市贫困生相比,还具有相对较高的严谨性。生源地的不同造成家庭境况的不同,学习和平时的生活、交友等费用造成他们很大的生活压力。从小生长环境也造就了他们生活的条理性,勤奋好学,因此,他们对外界环境表现出高严谨性的特点。
此外,在经验开放性这一维度上,性别、年级主效应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学生。可能因为越到高年级,各生源地贫困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越大,其他压力源也在逐步增加,并且男性的就业、生活、家庭压力要高于女性。这些压力会影响其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从而对外界环境更加积极地关注。因此,高校应对来自农村和高年级在读的贫困学生是更加重视。
最后,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经验开放性、严谨性、外向性和宜人性关系与心理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幸福感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中,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特质宜人性、经验开放性、严谨性、外向性几个维度得分越高,神经质维度得分越低,就越有较高幸福感,表现为对健康有更高的要求,更有活力和热情,更乐于学校有规律的生活,消极的情绪感受也更少;相反,在这几个维度得分低,而神经质维度得分高则拥有较低幸福感。拥有较高的幸福感是个体保持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等的和谐适当关系,对自身及他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对贫困大学生给予关注的同时,要注重完善其健全人格,培养其追求幸福的能力。
[1]黄春杰.浅谈高校特困生及其解困工作[J].教育科学,1999(2).
[2]顾春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贫困生解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3]蒋艳菊.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现状及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L.A.珀文.人格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磊,孙晓晶,谷芳秋,张林.护理本科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钟美晶,张利燕.多元智力与大五人格的典型相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