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煜
2000年,苏州国际科技园打下了第一根桩,吹响了苏州工业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号角。2007年,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后改名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亮相金鸡湖畔,预示着这座新城的文化发展迈入了新的维度。
2007年10月1日,“中国肖邦”李云迪与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用一场瑰丽无比的音乐会,掀开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美丽面纱,苏州的演艺履历和文化宏图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春去秋来,十一年间,越来越多的苏城市民走进艺术中心,走近幸福,在那屏息凝神的聆听与欣赏中,体验文化艺术带来的美好人生。深耕文化发展,苏艺也发展成由苏州大剧院、苏州芭蕾舞团、金鸡湖美术馆、园区文化馆、苏艺影城、苏艺培训、商业中心等组成的多元“文化高地”。2016年,由苏州市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打造的、苏州市唯一的职业交响乐团也驻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3年,经济发展开始拐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而文化发展也成了园区领导和市民最为关注的事情。运营之初,人们远远观望这个“小鸟巢”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它带来的美好文化艺术生活产生种种遐想。在没有借鉴模式、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苏艺的大胆创新和实践,走出了一条演艺发展的苏州模式。
一方面,多年来苏艺培养壮大旗下大剧院、演艺厅、苏艺影城、培训基地等多个文化业态,扩大市场引导消费,推动文化演艺产业的市场化运营;另一方面,坚持文化惠民,以普及高雅艺术为使命,整合园区文化馆、金鸡湖美术馆、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等各类文化资源,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
事实上,多年来苏艺在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作为政府馈赠市民的的文化礼物,十一年来,苏艺广泛地开展艺术教育、艺术培训、艺术展览、艺术讲座,公众参与艺术普及演出和活动的门槛很低,大部分活动都可以免费参加。这让更多市民走进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不但令市民得到高雅艺术的浸染,提升幸福感,也成为培育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
对比2007年前,我们清晰可见,苏州观众的艺术修养和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魅力,令这座古老的城市得到了洗礼。同时也为提升园区城市文化内涵、提高百姓文化素养做出着积极的贡献。
如今看来,虽然距离北上广深等城市一流剧院尚有一定差距,但无论是节目数量质量、营收情况、服务能力还是整体呈现而言,苏艺已可位列全国演艺行业第一方阵,可以说交出了与园区、与苏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成绩单。
“艺术从这里开始”,可不仅是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一句口号。在这里除了聆听、欣赏与感动,还发生着品鉴、受教和引领。十一年来,苏艺与观众在这里共同成长。
“对于我来说,苏艺给我的‘初体验’应该是影城”,夏夏,2003年从古城区搬到园区居住,“最初几年看个电影还要跑去观前街,后来听说‘科文’开业了,就抱着试试的心理去看了一场,从此我就‘常驻’了。”
如今说来,苏艺影城俨然是苏州工业园区最老牌的一家影院。2007年10月,伴随着中国第十一届金鸡百花奖的红毯仪式,苏艺影城正式开放,也填补了园区影院的空白,而彼时整个苏州的影院数量亦是寥寥。高旭,艺术中心剧院营销总监,十一年前刚来苏艺的时候,就是负责票务工作的,“影城开业后上座率一直很好,我们的IMAX荧幕是江苏省第一张、全国第五张IMAX荧幕,整个江浙沪当时除了上海有一张,另一张就在苏艺影城。特别是《阿凡达》上映时,许多周边城市的观众为了看IMAX版本而来到苏州,那是我们发展最好的时候。”
这些年来苏艺影城在发展中见证着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变迁,同时也见证着苏州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虽然园区影院越来越多,但苏艺影城依然是特别的。近日,由苏艺影城发起的艺术影院品牌正式和大家见面,这也是苏州第一家艺术人文影院,标志着苏州电影产业正向着多元化、专业化迅速发展。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我们的观众也在逐渐细分,而那些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很难在电影院里看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此次成立艺术人文影院,苏艺影城就是希望苏州的观众们能够在商业影片云集的当下,在这里找到与众不同的多元电影文化体验。
金鸡湖美术馆是在苏艺成立第六年才“出生”的,它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说,此前,苏州还没有一家真正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美术馆;必然是,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化的苏州工业园区,一定是会有这么一家当代美术馆。
“说得官方一点,金鸡湖美术馆的成立,是践行了‘先试先行’的园区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弥补了苏州美术的生态平衡。”金鸡湖美术馆执行馆长朱强告诉记者,成立伊始,金鸡湖美术馆就非常明确自身定位——侧重当代艺术,同时兼顾传统艺术;注重国内外的艺术交流和推广。
“既符合发展趋势,又与苏州其他传统美术馆错位发展,让城市文化更加繁荣”,正如朱强所言,这种互补的发展形式,让苏州的百姓在家门口不仅能看到传统文化,也能欣赏到当代艺术,极好地丰富了他们的视觉,开拓了视野。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金鸡湖美术馆也成立6年了,40余场经典展览,这一苏州美术界的后起之秀就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适合城市文化发展的道路,在传播艺术魅力的同时,为苏州工业园区乃至更大区域的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2007年,苏州尚无话剧市场,经过苏艺十一年的努力,到如今话剧演出一票难求,苏州观众的“戏剧情结”越来越浓,戏剧文化在这座2500余年的古城内逐渐枝繁叶茂。
从开业时的“卖票难”到目前的大多数演出都是门票售罄状态,有的甚至引发了抢票热潮,高旭自是深有体会。“2011年前,苏艺大剧院的零售上座率差不多50%,但我们一直坚信,我们对节目品质的坚持,以及对观众的培育,终会得到市场回报的。”他回忆,2012年,话剧《活着》的一票难求,让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体会到了,属于自己“收获”的时候到了。
一直以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对于戏剧的态度就是“放大戏剧文化”。2011年,苏艺正式推出“话剧艺术节”,在每年的4月至6月集中做戏,通过密集演出高品质的话剧作品,打响“话剧艺术节”品牌,放大苏州的戏剧文化。至今,从“话剧艺术节”到“戏剧元年”,再到“青年话剧节”,苏艺对于苏州戏剧文化从一开始的“探索”到“深耕”,再到“发酵壮大”,通过不断的尝试与调整,寻找着打造苏州戏剧文化的更多方式,让戏剧爱好者们,能够在这个有仪式感的空间里,体验戏剧的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苏艺成功试水在演艺厅小剧场21场连演孟京辉导演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要知道,此前能够连演这么多场的城市,只有北上广深,而每场均超过95%的上座率,体现了可见一斑的苏州话剧市场容量。最让人难忘的是2017年,赖声川剧场史诗《如梦之梦》引发的抢票热潮,个别粉丝甚至半夜搭起帐篷排队购票,短短三天就吸引了近7000人次来苏观演,其中70%的观众来自外地。
从“明星戏”开始,经过多年培养,苏州观众也渐渐开始接纳原本受众群体比较小却制作精良能从中受益的剧目。刚开业的那几年,作为剧院方,苏艺考虑的大都是如何去卖票,怎样才能让艺术家对上座率有一个好的观感。到现在,苏艺一贯坚持的一手抓节目品质、一手抓观众培育的理念被市场所验证,苏州老百姓已逐步形成了为所爱的演出买票消费,为所爱的公益文化投入时间精力的习惯。可以说,但凡苏艺把好的演出活动带到苏州,观众一定是识货买账的。
对一座城市来讲,剧场的贡献就在于打开了一座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户,打开了人们走出去面对世界的眼界与信心。所以,如今苏艺肩负的功能不再是观众想看的、爱看的就引进,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也是一种培养。事实上,如果带给大家的东西永远是熟悉的,永远是我知道的、了解的,那么这个剧院就失去了她作为文化艺术高地的引领价值。
6月18日晚上,年轻的苏州交响乐团首次登上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舞台,在音乐总监陈燮阳的带领下,为狮城观众奉上了一场“庆祝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4周年”专场音乐会,同时也拉开了乐团2018亚洲巡演的大幕。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表示,他高兴地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苏州交响乐团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展示苏州文化艺术魅力的一张靓丽名片,既提升了苏州的城市品位,也展示了苏州的开放包容。
这是苏交成立后,第一次到访新加坡,在团长陈光宪看来,这场演出除了是乐团2018亚洲巡演的首演之外,还有着更深层面的“特殊意义”。“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今年适逢其开发建设24周年,而苏交诞生于金鸡湖畔、成长于金鸡湖畔,是苏州工业园区乃至整个苏州一张文化新名片。乐团的首次新加坡之行,既希望与当地同行切磋学习,期待在专业领域更进一步,同时也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在狮城奏响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新乐章’,让更多当地市民能够感受到一个传统印象之外,不一样的苏州。”
这当然不是苏交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年夏天,应德国萨尔州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苏州交响乐团赴法国、德国两次开展了成立以来的首次欧洲巡演,并圆满完成了国际舞台的首次精彩亮相。而下半年时间里,苏交还将赴台湾、日本演出,继续亚洲巡演之旅。
同样代表苏州走上国际舞台的还有苏州芭蕾舞团。与苏艺同岁的苏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1年7部原创舞剧的成绩单,早已声名远播。
廖凝,苏芭主要演员之一,也是苏芭“元老级”成员。2007年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的他,就来到了苏州,加入了刚刚成立的舞团。“成立之初,舞团有过很多困难,但大家一起咬紧牙关挺了过来,特别是李莹和潘家斌两位老师的坚持,我们才能够收获如今的成绩。”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正是这些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让苏芭可以站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并走出了苏州特色。
去年10月,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苏州芭蕾舞团带着具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原创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先后在欧洲四国九城进行共计十场演出。这是苏芭建团以来历时最久的一次海外巡演。尽管是众多版本《罗》中较为“年轻”的版本,但此次欧巡的中国版《罗》剧却个性鲜明,其大胆的创意构思与巧妙的中西融合完美诠释了莎翁爱情史诗,让欧洲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芭蕾”、“苏州芭蕾”,以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欧洲观众领略到不一样的艺术风格,一路获赞无数。
“文化苏军”不断登上国际舞台,让苏城人民知道,我们不仅能够引进高水准的文艺演出,同样也拥有实力超群的文化“软地标”。“引进来”与“走出去”交流融合,用艺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性、包容性和苏州城市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