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复兴的文化力量

2018-06-28 03:04向煜
现代苏州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文创苏州

○记者 向煜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城市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苏州工业园区,一座创造奇迹,并不断刷新认知与观念的新城。从经济、科技到文化与精神,从“文化洼地”到“文化枢纽”,开发建设24年来,园区以自身的巨变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华丽转身,印证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可能。

始于一个政策,这片诞生于江南水乡,位于苏州城东的区域,从1994年开发建设开始,就承担着改革开发“窗口”和“试验田”的功能,但从名字来看,“国家开发区”自然是与各项经济指标联系在一起,鲜有文化优势。

确实,这里没有弄堂石库门,没有斑驳的城墙,也没有街角巷尾的吆喝与叫卖声……这些文化,园区真的没有。但24年造就的这座新城,绝不只是推土机作业中陡然而起。园区虽然很难找到苏州和其他城市的传统文化表现,但这里的“土著”,和怀拽着梦想来到这里的每一位“外人”,都把本土和外来的各种文化,像钢筋一样,塑造成了城市文化的骨架,印染出园区文化的底色——灵动而有质感,圆融而有个性。

新时代、新竞争,园区要绽放出最美的芳华,更需要自信蓬勃的文化。陪着园区走过24年岁月的我们也相信,园区,这一当代文化的引领者,文明传承的践行者,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彰显文化自信的“园区力量”。

“没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再次相遇”

经济的发展,必有文化的涵养;园区的腾飞,离不开文化的发力。

从草鞋山到乙未亭,从李超琼到顾颉刚,从胜浦宣卷到水乡服饰……事实上,园区传统文化的印记只是不那么明显,但依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鲜明印记。当然,那是属于历史上的苏州城东,1994年一个伟大政策的落地,不仅造就了一座新城,也让园区文化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与城市定位相适应,更多地融入新颖、时尚、国际化元素。

1996年12月30日,那是一个还没有“新年音乐会”的年末,苏州工业园区举办了迎新年歌咏大会,那是园区首次举办大型群众文艺演出,如今看来自是规模不大,但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城来说,这场文艺演出也拉开了丰富群众文艺生活的序幕。

“没想到,再次见到陈燮阳大师,他已经是苏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了”,42岁的Bosco已经移民加拿大多年,去年3月恰巧回国探亲的他,在独墅湖影剧院观看了一场名为《陈燮阳与完全贝多芬》的音乐会。

“因为喜爱古典音乐,所以会特别在意这方面的演出”,Bosco回忆1997年他随父母来到苏州,住在东环路附近,“那时候,从家往东望去,基本还是一片荒芜,文艺演出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当得知1999年10月1日,在中央公园有一场庆祝国庆50周年的大型交响乐晚会,并由中国指挥大师陈燮阳担任乐队指挥,即使不能去现场感受,我也异常兴奋,因为我知道,属于咱们园区文化的春天,正在一步步临近。”

是啊,就如Bosco所说的那样,从无到有很难,但一旦开了个好头,未来的路,艰难与否都必须迎头而上。

如今,对园区市民来说,在家门口欣赏顶级艺术盛会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从祖宾·梅塔、安妮·苏菲·穆特到李云迪,从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到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名家名团的纷至沓来,不仅满足了苏州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还辐射到了周边城市。

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为例,从2007年成立以来,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4000场演出在此呈现,开展艺术普及类公益讲座及活动近500场,每场演出都提供了相当比例的公益低价票。“给文化,一些引领。” 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亮看来,这句只有寥寥几个字的话语,却饱含了沉甸甸的责任。“十一年来,苏艺始终坚持用最严格的标准遴选节目,对于任何年龄段的观众,不仅要给他们带来好的节目,更让他们看到一些新颖的、预料之外的演出。”

阅读,一座城的精气神

一个有底蕴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阅读社会;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散发着书香的城市。

“我热爱园区,因为阅读在这里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一个从小城镇来这儿打拼的人来说,在阅读面前,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善意与公平。虽然从背景来看,我与别人有着很大差距,但在读书面前,彼此都享受着一样的待遇。”

这段话的作者王静来自福州闽清,来园区已经8年了,此前他也辗转过几座城市,但都因各种理由没能留下来。他没有特别令人称羡的职业,也没有特殊的专长,只是凭借努力在这座城市扎了根,是无数新园区人中最平凡的一员,也是“书香园区”最直观的受益者。

今年3月,园区一家网红图书馆刷爆了朋友圈,它是园区首家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智能图书馆。在30㎡的独立空间里,蕴藏着园区企业的科技智慧,和园区人的无限创意。“当你想阅读时,我们就在你身边”,这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园区公共图书馆携手社会力量、共建书香园区的“足迹”。

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文化温度”,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园区生活“文化范”的坚实基础。

多年来,园区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持续推进“文化繁荣行动计划”,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积极促进园区文化繁荣发展,园区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确保了人均拥有文化设施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图书馆馆长李春梅介绍,2017年园区公共图书馆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目前已构建各类服务网点132个,服务覆盖园区148个社区、112万人口,网借投递点40个,投递图书21.7万册,已在园区形成“无处无阅读”的全民阅读局面。

同时,去年园区人平均阅读了2.5册图书,其中青年读者是阅读的主力军,持证读者占比72%;老年读者虽然“小众”(持证读者占比0.7%),读书习惯“姜还是老的辣”,人均借阅高达8.9册。

在过去的2017年,平均每一位园区人到访图书馆6次,是当之无愧的爱书人。这有赖于触及园区“最后一公里阅读”的146个书香服务载体,掌上阅读、送书上门、信用阅读等多样化服务新形式的应用,源源不断且全年不间歇的文化“食粮”输送,阅读习惯塑造着城市文化的基因,图书馆的“走心”+“出新”,让阅读成为园区人的文化习惯,更成为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从无到有,园区文创产业能量惊人

如果说,文化习惯的培育尚有迹可循,那么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片土地上,则完完全全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演变。

今年5月,以探索“文化+产业”模式的金浦九号苏州设计小镇正式开园,目前,已有上久楷、九龙软装等62家创意产业类企业入驻。事实上,近年来园区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明确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快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蜗牛游戏、欧瑞动漫、中衡设计……无数专利在此诞生,无数明日之星在这里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深耕,苏州工业园区已形成新兴业态文创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而把“金点子”落地,生长出经济高附加值,是园区优秀新兴业态文创企业的共同特点。

2017年度苏州市优秀新兴业态文创企业全市共有13家优秀企业,其中9家是园区企业,占比近七成。成立于2014年的苏州仙峰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三年自主研发五款手机游戏,其中,2016年上线的一款手游累计充值金额超过13亿元、日活跃用户15万人。

记者了解到,至2017年底,全区文创企业达2039家,营业收入超过900亿元;体育企业226家,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营收合计约305亿元。根据全市文化发展绩效评价结果,园区连续5年位列第一。

未来,苏州工业园区,一个秉承着创新、开放、包容精神的“文化样本”,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文创苏州
陶溪川文创街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