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双线隧道Ⅲ级围岩段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应用研究

2018-06-28 02:03:20张卫霞
铁道建筑 2018年6期
关键词:时变本构拱顶

张卫霞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隧道施工采用台阶法等分部开挖法存在作业空间相对狭小的弊端,致使大型机械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何确保大断面开挖既安全又高效是业界关注的问题。有工程实践证明全断面法较台阶法开挖累计变形量更小、质量易于控制[1],在Ⅳ级围岩段采用4 m进尺全断面法开挖可行[2-3]。本文以怀邵衡铁路黄岩隧道施工为实例,对Ⅲ级围岩段采用带仰拱一次性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进行总结,并通过建立时变本构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后围岩的位移和应力进行时效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 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技术特点

1.1 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介绍

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是在隧道采用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等大型装备快速施工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工法。开挖掌子面测量放线后,采用凿岩台车在隧道轨面以上部分与仰拱同时钻孔,并一次爆破以达到开挖断面全环成型。拱墙和仰拱初期支护同步施作,仰拱部位初支完成后采用洞砟临时回填至掌子面附近,平整后满足凿岩台车等设备的作业空间。将回填洞砟清除后施工仰拱及填充混凝土,依次循环作业,快速开挖支护。隧道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断面示意如图1。

图1 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断面示意

1.2 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优点

1)仰拱开挖不单独作为一个工序,隧道断面全环一次性开挖,减少了仰拱开挖多次爆破,有利于围岩稳定。

2)缩短了初支封闭时间,与台阶法施工相比,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少,有利于隧道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3)施工空间大,有利于大型机械设备运行,加快了施工进度;人力投入减少,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4)与台阶法施工相比,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可使初支钢架连接单元数量和接头数量减少,初支喷射混凝土质量易控制,有利于避免环向钢架单元连接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5)采用带仰拱一次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仰拱部位钻眼作业较仰拱单独开挖作业空间大,有利于底板眼外插角的精度控制,可提高仰拱开挖成形质量。

1.3 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适用条件

通过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在黄岩隧道Ⅲ级围岩段的应用,综合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将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适用条件总结于表1。

表1 黄岩隧道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适用条件

1.4 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施工要点

1)每循环开挖进尺

对设格栅钢架的支护,每循环开挖进尺小于2.5 m;对不设置格栅钢架的支护,每循环开挖进尺小于3.5 m。

2)钻爆设计

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开挖断面、循环进尺、爆破器材等因素进行爆破设计,合理选择爆破参数。严格控制周边眼装药量,采用空气间隔装药,药量沿炮眼均匀分布。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的炸药,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和微差爆破,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起爆。

3)钻眼爆破

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钻孔。台车臂应分区,先钻周边眼和掏槽眼,再钻辅助眼,清底后钻底板眼。

采用全站仪对开挖断面检查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施工人员,不断优化爆破参数。

4)仰拱和拱墙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应做到快挖、快支、快封闭,爆破后应在12 h内完成开挖、出砟、架设拱架、喷射混凝土、打设锚杆。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机械手。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至上进行。采用锚杆钻机或风动凿岩机成孔,在拱部设中空注浆锚杆,检查注浆质量合格后将垫板拧紧;在边墙设全长粘结砂浆锚杆,向孔内注满早强砂浆后将锚杆打入,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安装垫板和螺帽。采用拱架安装机或作业台架安装格栅钢架。钢架下端设在稳固的地基上,拱脚开挖超深时应加设混凝土垫块,安装后利用锁脚锚管定位,拱背喷填同级混凝土使支护与围岩密贴。

5)设备配置

合理选用机械化配套设备,尽量缩短作业循环时间。各道工序应平行流水作业,缩短衔接时间。

2 黄岩隧道工程概况

黄岩隧道为新建怀化-邵阳-衡阳铁路控制性重点工程,隧道起讫里程为DK17+828—DK34+858,全长 17 030 m,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路设计行车速度200 km/h。黄岩隧道设5座斜井,分11个作业面,采用钻爆法施工。洞身穿越的岩体以Ⅲ级围岩(总长度 9 928 m)、Ⅳ级围岩(总长度 6 200 m)为主,少量V级围岩(总长度902 m),其中Ⅲ级围岩段占隧道总长的58.3%。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隧址区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穿越3处向斜和15处断裂构造带,地质条件较复杂。

3 Ⅲ级围岩段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数值模拟分析

3.1 Ⅲ级围岩时变本构模型的确定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及相关文献[4-6],弹塑性围岩采用DP模型,流变性围岩采用指数型流变模型。时变本构方程为

(1)

式中:ε为蠕变应变;σ为蠕变应力;A,m,n为材料参数;t为时间。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反分析,选择ANSYS提供的12个常用隐式蠕变方程中与式(1)相关的方程进行时变参数反演,进而得到Ⅲ级围岩时变本构方程

ε=C1σC2tC3+1e-C4 /T/(C3+1)

(2)

式中:C1,C2,C3,C4为蠕变参数。

3.1.1 特征断面位移量测和考虑空间效应数据修正

取Ⅲ级围岩段DK25+380断面为特征断面,拱顶设沉降监测点1个;最大跨度处左右两侧设水平收敛监测点共2个。

由于受空间效应影响,开挖面到达前地层中已经发生的损失位移不能由仪器测取,将损失位移与实际发生的总位移的比值称为空间效应系数[7]。利用现场实测位移作为反演分析输入数据时,须将损失位移与实测位移相叠加,得到总位移。空间效应系数计算公式为

(3)

式中:U为总位移;U′为实测位移;η为空间效应系数。

综合确定Ⅲ级围岩空间效应系数为0.25。

3.1.2 二维平面计算模型的建立

参考相关文献[8-9]中对围岩边界范围的研究,数值模型的范围为:隧道两侧岩体宽度取3~5倍洞径(洞径13.1 m),隧道上下部岩体高度取3~5倍隧道高度(净高10.98 m)。取模型宽度为100 m,高度为90 m。计算参数见表2。

表2 Ⅲ级围岩数值模拟计算参数

3.1.3 时变本构模型参数反分析

2009年9月对营27斜3井实施补孔混排下水力喷射泵措施。9月25日下午16时下泵生产,仅1 h就发现混合液含砂。含砂量0.1%左右,该井开井时最高含砂量2%。9月27日下午16时见油,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含砂量也逐渐减少。稳定后日产液达到15.5t,日产油7.1t,含水率54.5%,措施实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长停2年后成功开井。

进行反分析前需指定反分析参数的设计初始值及取值范围。经查阅文献[10],初始值C1取1.0×10-12,C2取1,C3取-0.62,C4取0。

采用ANSYS优化反分析后,得到Ⅲ级围岩(砂质板岩)的时变本构方程

ε=8.486 6×10-12σt0.38

(4)

3.1.4 位移反分析结果验证

通过Ⅲ级围岩时变本构方程进行计算,隧道开挖完成后7 d水平收敛为17.2 mm,拱顶沉降为14.2 mm,与实测修正值(水平收敛实测12.1 mm,修正后16.1 mm;拱顶沉降实测11.7 mm,修正后15.6 mm)的误差分别为6.8%和8.9%,均在允许的误差10%之内,表明模型参数取值合理。

3.2 基于时变本构模型的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时效分析

3.2.1 计算方法

为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与应力的时变过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二维数值计算模型。计算范围、边界条件与3.1节一致。数值模型参数的取值:A=3.224 9×10-12;m=-0.62;n=1.00。通过模型计算,得出隧道断面开挖后不同时刻围岩的竖向位移、水平收敛云图和最小主应力云图,提取出特征点的时程曲线进行分析。

3.2.2 Ⅲ级围岩段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时效分析

1)位移分析

图2 Ⅲ级围岩段位移时程曲线

Ⅲ级围岩段位移时程曲线见图2。可见:隧道开挖刚完成时拱顶沉降为2.77 mm,在隧道开挖完成12 h 拱顶沉降增大至8.06 mm;随后,拱顶沉降的变化速率减缓,48 h拱顶沉降为9.89 mm。

隧道开挖刚完成时水平收敛为1.75 mm,12 h水平收敛增大至5.90 mm;随后,水平收敛的变化速率逐渐减缓,48 h水平收敛为8.09 mm。

2)应力分析

Ⅲ级围岩段各特征点处最小主应力时程曲线见图3。

图3 Ⅲ级围岩段各特征点处最小主应力时程曲线

由图3可见:隧道开挖完成后各特征点处最小主应力均为负值,表明这些位置围岩均处于受压状态;拱顶和拱底处的最小主应力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大,而拱腰、拱脚及边墙处的最小主应力随时间的延长缓慢减小;各特征点处的应力值在隧道开挖12 h后趋于稳定。最小主应力时程变化情况:拱底处由0.4 MPa增至2.53 MPa;拱顶处由0.9 MPa增至4.0 MPa;拱腰处由14.6 MPa减小至9.1 MPa;边墙处由17.3 MPa减小至11.2 MPa;拱脚处由18.3 MPa减至12.3 MPa。各特征点处最小主应力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拱脚>边墙>拱腰>拱顶>拱底。

4 结论与建议

1)隧道施工采用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能达到“三少一快”,即对围岩扰动减少、钢架连接和喷射混凝土接缝减少、作业工序减少、施工进度加快。

2)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开挖和支护施工有利于大型机械设备充分应用,提高工效,通过缩短开挖和支护时间,确保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3)基于ANSYS优化反分析,考虑空间效应修正实测数据,对黄岩隧道砂质板岩的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得到时变本构方程。

4)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采用机械化配套设备施工的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能保证围岩稳定,Ⅲ级围岩段可采用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施工。

[1]鲜国.软岩隧道台阶法与全断面(含仰拱)法施工比较研究[J].隧道建设,2016,36(11):1302-1309.

[2]颜杜民,何平,高红杰,等.Ⅳ级围岩大进尺下全断面开挖可行性研究[J].铁道建筑,2016,56(8):65-68.

[3]卢海军,李永刚,周洋.西成客运专线穿秦岭大断面开挖工法选择[J].建设科技,2016(12):130-131.

[4]严文翔.客运专线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5):92-95.

[5]曹科.特长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设备配套技术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17(6):15-18.

[6]陈峰.基于单纯形—有限元耦合算法的隧道围岩蠕变参数反演[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69(2):27-31.

[7]赵旭峰,孙钧.挤压性软岩流变参数反演与本构模型辨识[J].铁道工程学报,2008,25(5):5-8.

[8]苏晓堃.隧道开挖数值模拟的围岩边界取值范围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29(3):64-68.

[9]黄锋,朱合华.软岩隧道不同开挖方法施工位移响应分析 [J].公路,2013(10):227-230.

[10]姚超凡.盾构法深长煤矿斜井围岩蠕变对衬砌结构受力影响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时变本构拱顶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离心SC柱混凝土本构模型比较研究
工程与建设(2019年3期)2019-10-10 01:40:44
锯齿形结构面剪切流变及非线性本构模型分析
立式圆筒拱顶储罐排版技术及控制方法
基于时变Copula的股票市场相关性分析
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 17:08:47
一种新型超固结土三维本构模型
大型拱顶储罐三角形板式节点网壳正装施工工艺
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烟气轮机复合故障时变退化特征提取
基于MEP法的在役桥梁时变可靠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