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出师表》又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篇目。所以,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
中《出师表》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出师表》;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受到新课改等因素的影响,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探究能力等成了教学重点。因此,本文将以《出师表》教学案例为基础,详细解析具体的教学方法及过程。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出师表》教学案例分析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前,教师应打开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中涉及的歌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音乐带领学生走入课堂。
上课铃响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起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知道它和什么有关么”?
学生抢着回答:“电视剧《三国演义》就用了它做主题曲”。
教师可以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部电视剧中的谁比较喜欢呢?”
学生会举手回答“诸葛亮、陆逊、孙权……”。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本堂课所学文章作者的知识。如,教师可以说“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就和诸葛亮存在直接关系。同时,诸葛亮的大智慧也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简介与评价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诸葛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出师表》一文的积极性。
受到新课改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扩大语文知识学习、应用的范围,积极运用跨学科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扩大学习内容、领域,提高学生对不同学习方法的利用效率,增加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培养优秀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初中《出师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陌生文言文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人物解析,有助于学生更深度地了解文章撰写背景。同时,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有助于改善枯燥的课堂教学环境,还能将学生游散的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
(二)鼓励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安排课文朗读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熟读全文、解决生僻字词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学习问题,如,“同学们知道诸葛亮的叙述思绪是怎样的吗?又给后主出了什么意见呢?”等问题。此时,学生必然无法直接回答。见状,教师可以鼓励道:“那么再给大家5分钟阅读时间,分析我刚刚提出的问题。”此时,学生就会仔细品读文章,梳理文章要点、认真分析诸葛亮所提出的意见及背后的深意。时间到后,教师挑选各组代表回答问题。
如学生答道:“第一段,诸葛亮提议要广开言路;第二段,提议要赏罚分明;第三段……。”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补充与解析,帮助学生深度了解课文内涵。
新课标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若对学生独立思考后通过合作整合的答案十分满意,教师应适当给予鼓励。对于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提高耐心,多给他们一些时间,避免学生在学习中掉队。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完成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演讲比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课上,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如“现在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出师表》的内容,下面请大家围绕《出师表》进行演讲,最终评比最佳同学”。然后,给学生预留5分钟准备时间,由学生主动登台演讲。时间到后,学生会按部就班地上台演讲,发表意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出师表》一文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水平。
新课标明确点明“语文属于实践课程的一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拼写,要让学生在长时间积累中掌握语文知识内涵、运用规律,提高学生语文实践水平”。因此,教师通过提供演讲机会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运用、表达水平。不过,鉴于课堂时间有限等原因,教师应提前安排实践活动内容等,才可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出师表》教学案例的反思
首先,对于《出师表》类文言文教学必须采用阅读—理解同步进行的方式,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含义。同时,鼓励学生朗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陌生文言文知识的理解水平。
其次,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这样在解读中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师生都能从此环节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最后,教师应提前安排文言文课堂实践活动要求,或利用课余时间集合学生开展文言文实践学习活动等,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出师表》教学案例研究发现,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標。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