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骨胡艺术在学校教育的传承研究

2018-06-27 16:20杜浩鲍蓉蓉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杜浩 鲍蓉蓉

摘要:马骨胡艺术是壮族艺术精粹的代表形式之一,承载了壮族人民文化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心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马骨胡艺术文化的衍生层次由“原生态”向“衍生态”过渡。将“衍生态”马骨胡艺术引入学校进行传承,会受到马骨胡艺术文化衍生层次的变迁、学校外部环境和学校系统内部条件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在生态观的视野下,尝试构建马骨胡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机制,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传承,提供一个实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骨胡艺术;学校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尤其是遗产保有地的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1)马骨胡艺术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当地的学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场域,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其中,云山小学在马骨胡艺术的传承上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如何让马骨胡艺术能在学校教育中持续稳定的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的迫切需要。

为此,本研究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支撑,对马骨胡艺术的历史沿革及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构建马骨胡艺术的学校教育传承机制,以期能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传承,提供一个实例以供参考。

一、马骨胡艺术的历史沿革

(一)马骨胡的历史源流

马骨胡是广西壮族特有的骨质类民间拉弦乐器,主要由琴筒、琴头、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构成。琴筒依马大腿骨形状而作,制作技艺讲究用料,过程较为繁复,琴筒是呈现马骨胡音色特质的主要部件,根据其特色命名为马骨胡。

(二)马骨胡艺术的历史发展变迁

根据马骨胡艺术相关文献的收集和实地考察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它的自身形态、环境形态和传衍方式三方面进行梳理。其中,自身形态主要包括演奏形式、曲目、演奏技法、乐器制作工艺,环境形态侧重于表演空间方面,传衍方式包括传承人和传承方式。根据其各个形态不同的发展历程,笔者将其划分为“原生态”、“衍生态”两个文化衍生层次。(见表1)

处于“原生态”下的马骨胡艺术已有了两百年历史,一直作为壮剧的伴奏乐器进行表演,马骨胡所拉曲目主要为壮剧曲牌,傳统制作工艺仍是主流,广大民间艺人是其主要力量,传承方式主要还是家传和拜师。综合来看,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占据主体地位,属于成熟阶段。

马骨胡衍生态的发展只有近60年的历史,虽然欲将其作为独奏乐器进行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新编曲目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无法与之前传统曲目相比,新技法的加入并没有得到完全普及,马骨胡的创新制作工艺并没有得到推广,马骨胡艺术在学校的传承经验不足,倡导者主要是新一代的演奏家及政府的支持,民众较少参与,综合来看处于发展阶段。

二、云山小学马骨胡艺术传承现状及困境分析

德保县云山小学自1868年创办学堂起,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是德保县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云山小学前身是“天保县立大成高等学堂”,曾改名为“天保县表证中心校”、“德保县城关镇第二小学”等。云山小学是一所多民族共存的学校,主要是壮族、汉、瑶、侗四个民族构成。壮族学生被汉化严重,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度低,瑶族和侗族认同度较高,各民族学生留守儿童数量巨大。

云山小学于2012年9月开始实施马骨胡进校园活动,现有音乐教师2人,校外兼职马骨胡教师1人,校内马骨胡教师1人。现在马骨胡培训班学习人数只有10位左右,暂无招收新的学生。经过问卷调查得知,马骨胡艺术在学校教育中普及度低、影响力小、学习人数少,各民族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各民族学生对于打击乐和键盘类乐器兴趣高,对弦乐器关注人数少。家长对于学习马骨胡艺术持反对意见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二。综合来看,马骨胡艺术在云山小学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三、云山小学马骨胡艺术传承困境分析

云山小学与外界环境不断发生信息互动,与其所处环境同样存在紧密关系。因此对马骨胡艺术传承困境的分析,应放在整个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思考。

(一)马骨胡艺术文化自身衍生层次的变迁

云山小学是将发展中的“衍生态”马骨胡艺术引入校园进行传承,笔者认为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制约。其一,马骨胡乐器本身达不到独奏乐器的要求。制作琴筒所用的马骨大小不一则会影响其演奏效果。改革之后的乐器虽然在演奏效果上有提高,但是批量生产困难,无法普及。其二,马骨胡独奏曲难度较大。马骨胡老艺人所拉曲目大都是壮剧曲牌,在难度上不及新编的独奏曲,在进行独奏曲目教学过程中则大打折扣。其三,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马骨胡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借鉴二胡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系统的训练。

(二)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

根据云山小学马骨胡艺术传承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社区文化、家庭环境三方面。

1.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

在笔者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在德保县教育局和文体局非遗股都没有具体的文件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正因为文件制定的不完善,导致各组织部门在遵照制度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时,对自身的责任和具体措施实施上不明确。

2.社区文化

马骨胡艺术在民间社区的传承地主要集中在县城的文芳公园。每月含3、6、9的日子,是壮剧票友在文芳公园集会日。但是,文芳公园里聚集了赌马的人群,嘈杂的环境遮盖了壮剧的声音,大部分青壮年被赌马吸引,只有少数的老年人在欣赏壮剧,也重在看其表演而不重视声音。

3.家庭环境

在家庭环境方面,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云山小学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壮族留守儿童学生占百分之九十,汉族、瑶族、侗族留守儿童学生均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三)学校系统内部条件的制约

原生态马骨胡艺术一直以民间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承环境相对自由。在马骨胡艺术进校园活动实施后,改变了原有的传承方式,在学校传承过程中会受到学校系统内部条件的制约。

1.学校制度

从云山小学马骨胡艺术传承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受领导体制和规章制度的制约。在领导体制方面,校领导对于马骨胡艺术的观念问题是决定马骨胡艺术能否在学校顺利进行传承的关键。如果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马骨胡艺术将难以在学校中传承。在规章制度方面,云山小学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管理制度、教材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正是由于这些规章制度的缺失,才导致学校主流文化对马骨胡艺术的压迫。

2.教育设施

云山小学马骨胡艺术课程现有的教育设施并不能满足正常需求,主要欠缺集中在两方面。

其一,根据云山小学的实际情况,教学场地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建设资金一直得不到补充,马骨胡艺术传习所被临时安排在孔庙中,年久的孔庙除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外,在大小班进行分班练习过程中,由于没有隔音墙,嘈杂刺耳的练习声相互影响。

其二,校园内缺少对马骨胡艺术文化的宣传,没有形成马骨胡艺术文化环境。云山小学随处可见的是儒家文化,但是并没有发现马骨胡主题雕塑、马骨胡主题壁画、马骨胡主题标语、马骨胡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马骨胡艺术文艺汇演活动等。

3.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马骨胡艺术的教学中不可忽视。云山小学在师资力量上主要是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欠缺。云山小学马骨胡教师并非专业马骨胡演奏员,只经过短期培训,最终的培训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教师的专业素养无法达标,相应的也没有能力传授学生的技艺。在人文基础方面,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并不涉及马骨胡历史文化知识,只是将马骨胡作为一种民族乐器进行练习,忽略了马骨胡自身所承载的民族文化。

四、马骨胡艺术在学校教育中传承机制探析

构建和完善马骨胡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机制,需要改善学校系统内部条件和优化学校外部环境,让两者之间形成动态的平衡发展,才能有效保证马骨胡艺术在学校教育中顺利传承。

(一)学校外部环境优化策略

1.细化马骨胡艺术进校园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人类不断满足自己需要的结果,也是人类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需要使然。”(2)只有进一步完善细化德保县的马骨胡艺术进校园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在学校传承马骨胡艺术的责任义务,才能为学校传承马骨胡艺术提供制度指导。

笔者对此有三点建议:其一,纳入正规教育管理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提供制度保障。其二,將“原生态”马骨胡艺术引入校园。“原生态”马骨胡艺术自身形态较为完备,在学校教育中遇到的阻力较小,有利于马骨胡艺术持续稳定的传承。其三,构建马骨胡艺术教育目标。除了培养马骨胡音乐自身的知识技能,还应重视人文素养即个体的修养或素质的培养,。

2.完善马骨胡艺术社区文化环境

针对德保县马骨胡艺术社区文化生态环境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开辟固定的演出场地。相关负责人可以向政府申请固定的场地获取必要的演出设施。以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第二,加强马骨胡艺人队伍建设。政府部门可以择优选聘马骨胡艺人参与进来,给予相应的补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3)

3.创建早期家庭音乐教育理念

通过培育家长早期的家庭教育意识,让孩子较早地在实际生活环境中通过父母的引导接触到马骨胡音乐,在对马骨胡音乐的无意识回应中,孩子们逐步建立起内在感知和对音乐文化的适应性。在这种自然的环境下,进行浸润和熏陶式的传承,孩子们更能加深对马骨胡音乐的理解,为之后在学校教育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系统内部条件优化策略

1.制定学校马骨胡艺术传承制度

在领导体制方面,专门建立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以便加强马骨胡艺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制定学校长期发展目标,将马骨胡艺术在学校传承当作一个长期的目标来做,保证马骨胡艺术学校教育传承的可能性和稳定性。

在规章制度制定方面,根据各民族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构建多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让不同民族的学生感受到自身文化得到应有的尊重,逐渐培育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树立自信心。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马骨胡艺术进校园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云山小学一方面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反应学校教学设施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团体求助获得资金支持,以保证教学用具的完善。

云山小学在营造马骨胡艺术校园文化氛围时,可以在学校的文化活动、节日庆典、汇报演出、比赛等方面融入马骨胡艺术元素,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马骨胡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马骨胡艺术内涵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提升马骨胡教师的综合实力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加强马骨胡教师师资力量建设是保证马骨胡艺术课程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

在技术训练方面,短期内提高比较困难,可以增加培训时长,在此期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聘请马骨胡演奏家录制教学视频,已解燃眉之急。学校也应该降低聘用门槛,积极吸收优秀的马骨胡艺人进校园。在人文素养方面,教师应积极主动查找阅读马骨胡艺术的相关文献,及时请教民族音乐专家,同时深入生活参与音乐实践,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结语

本文主要以前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的宏观研究作为基础,根据云山小学所处现实环境和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自身特点,力图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期望帮助马骨胡艺术在校园持续稳定的传承,并提供一个实际案例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内传承提供经验借鉴。

注释: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2.

(2)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120页

(3)陈涛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标注资助字样为“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英译写法统一为“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

项目标号:gxun-sdc201723

作者简介:

杜浩(1994.12—)籍贯:山西省和顺县。

鲍蓉蓉(1993.6—)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学科教学音乐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尼尔的生命化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