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芬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自己第二单元的成绩了,想了解我们班上同学们不合格、合格、中、良和优各有多少人,可以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统计)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统计本班同学数学第二单元考试成绩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兴趣参与,教师提出要知道“想了解我们班上同学们不合格、合格、中、良和优各有多少人,可以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统计的需要.]
1.教师出示统计表:
师:这是什么?(统计表)你会看懂这个表格吗?(学生发言)
这个表格里包含了几部分的内容(几个项目)?(分数段、人数)
师:“良”指的是什么意思?75分应该是哪个分数段?
2.师:那么现在我们怎么样来得出统计表里面的数据呢?用什么方法?
(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
(3)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统计的方法,学生的不同的思想相互激荡,丰富与拓展了学生的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学生在经历中学习,在经历中感悟,在经历中成长.]
二、经历创造,认识结构
(一)产生创造需要
师出示已完成的“三(1)班数学第二单元成绩统计表”.
再出示:课件出示三年(2)班成绩统计表.
师:这样不便于比较,又占用了两张纸张,能不能合成一张统计表呢?
(二)进行创造实践
师:同学们,怎样把这两张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
师生一起完成由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教师给予适当地质疑、点拨.
1.合并分数段
让学生发现分数段那一部分重复了,然后把三(2)班统计表分数段的项目去掉.
2.写清类别
师:这里有两个“人数”,要怎样写比较明确一些呢?
让学生明确要分别写明三(1)班、三(2)班.
3.完成表头
师:这回在这张统计表里有几個部分的内容?该怎么办?
4.解释表头
说明横栏的类别:如表中的分数
说明竖栏的类别:如表中的班级
表格的右下方是填写数据的,就是填各种分数段中该班级的人数.
5.更改标题
师:现在的统计表表示的还是三(1)班的成绩吗?那么这个标题应该是什么?(“三年级第二单元成绩统计表”)
经过学生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得出下表:
(三)理解创造成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复式统计表”,全班齐读“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教师出示课题)
师:现在同学们根据我们创造出的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班,成绩在( )分数段的人最多,在( )分数段的人最少.
(2)三年(2)班,成绩在( )分数段的人最多,在( )分数段的人最少.
(3)如果你是校长看了这个表之后,你有什么要说的?
(4)如果还有一个班,三年(3)班也要统计进来,我们该怎么办呢?(拓展,让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很多个班级的成绩情况.)
(5)这个表与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何优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怎样把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看起来方便”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因为这个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且又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学生乐于参与.学生独立思考、展开讨论,相互启发,一个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创造性地建构起来,学生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再创造过程.]
三、巩固新知,内化方法
师:我们学校开设了许多兴趣小组活动,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调查你们组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1.先观察这张表格,说一说,表格的意思,要如何填写.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回答下面问题:
(1)我参加的是( )小组.
(2)我们班参加奥数小组的有( )人.
(3)男生参加( )小组的人最少.
(4)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3.把四个小组的统计数据汇总成全班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的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之中,学以致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形成了技能,感受了统计的现实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统计的意识与思想.]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你还想统计什么?能做出一个复式统计表吗?请自己选择内容,调查并统计出来,做成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