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杰
说到长坂坡,绝大多数国人第一联想到的,或许就是赵子龙万马军中单骑救幼主的盖世神勇。但更重要的是曹孟德的一场骑兵闪击战,以及闪击战背后长期被忽略的话题:刘备及其核心集团成员奇迹般的人间蒸发和隐藏其后的军事地理的妙用。
战前态势
从军事地理的视角看荆州刘表集团,不难发现,地处江汉之间的刘表集团处在一个近乎四战之地的环境中。其西面的三峡构成了唯一的有效屏障,相应地,当时的四川刘璋集团不仅与他同宗,而且满足于划地自守,故而这一方面长期是安全的,但剩余三面则缺乏有效的地理屏障。
官渡之战后,刘备势穷来投。对于这位同宗的军政强人,刘表虽然忌惮,但也好像抓到了新的“稻草”,立即委任刘备驻防新野,刘备遂成为荆州集团新的北门柱石。在守备新野期间,刘备巧用火攻,以少胜多,打败了夏侯惇的入侵,一举确立了其在荆州的影响力。
就在北部防线刚刚稳固之时,东线却出了大问题。孙权攻克夏口,斩杀黄祖,使得刘表一度不惜放弃北大门,调刘备东进增援。好在孙权主动放弃夏口后撤,才使危机缓和下来。刘表的善后之策,是命大公子刘琦出镇夏口,同时让刘备从新野后撤樊城。
这个决策背后的军事地理奥妙在于:樊城在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水相峙,而夏口在汉水与长江的交会处。二者虽然一在北、一在东,但有了汉水这个交通线和强大的荆州水师就连成了一个整体,无论哪一方出现危机,另一方都可以快速增援,对来犯之敌实现逐个击破。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刘备得到了一部分水师的指挥权(实际指挥者为关羽),而在此之前,刘备只有陆军的单一部队。这一点对日后长坂坡之战的影响非常之大。
携民渡江
袁氏集团覆灭后,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故,二公子刘琮继位,整个荆州一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主降派控制襄阳城的情况下,刘琮决定绕开刘备与刘琦,直接联络曹操,秘商投降事宜。当刘备很偶然地得知内情后,就被迫面临一个艰难的战略抉择。
在襄阳已注定不保的情况下,刘备有两个后撤目标可供选择,一是江陵,一是夏口。这两个地方都是军事重镇,都有大量的军事物资囤积。
对刘备而言,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同时取得江陵和夏口。而刘备也确实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他让关羽率领水师走汉水去夏口与刘琦会师,自己则带领一支人数不详的陆军南下抢占江陵。在撤退途中,不仅很多地方名士选择追随刘备,大量地方百姓也自愿随刘备南下,以至于“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这样就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队伍,导致刘备的进军速度大大下降。
金蝉脱壳
襄阳受降之后,得知刘备正在前往江陵的曹操不等主力抵达,更不带辎重部队,也不管接收后的民政治理,仅向一帮文官部下草草安排后,亲选5000骑兵(内含曹纯率领的最精锐的“虎豹骑”),以惊人的速度急追劉备。
在曹操看来,刘备的人头实在比襄阳城还要重要。结果,曹操在“一日一夜”的时间内跑完了150公里的路程,终于在“当阳之长坂”追上了刘备的混编大军。危急关头,张飞率领20名骑兵依凭一条河流阻住了曹操的追兵。
正是这一段时间,保障了刘备一行的逃脱。但是,往往被后人忽略,更让当年的曹军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本来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顿,可是,等待曹操率领主力抵达,一路追到江陵,却不见刘备一行的踪影。
不难想象,当年的曹操一定充满了困惑:刘备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此时的刘备,正搭乘关羽的战船顺汉水直奔江夏。如前所述,刘备的撤军是分两路进行的:一路是关羽的水师,一路是刘备的陆路部队。当刘备发现已经不可能按原计划顺利抵达江陵后,刘备迅速采取了“斜趋汉津”的替代方案。汉津,即汉水上的一个渡口,具体位置尚有争议。“斜趋”则说明是放弃了原来的撤军路线,以一个急转弯斜插向汉水上的某个渡口,然后与关羽一起乘船去了夏口。
曹操的失误在于忽略了战场地理形势,没有注意到从襄阳到江陵的陆路和从襄阳到夏口的水路,在当阳段基本是平行的。除非曹操能同时控制住汉水上的各个渡口,不然,也就等于给刘备开了一连串随时可以变道的逃生后门。
而刘备不仅盯着江陵,同时也没有忽略汉水,这才能在危急时刻突然消失。曹军却完全没有注意猎物已经向另一个方向逃窜,依然一头撞向江陵,结果可想而知:面对的是空城一座。
形势逆转
到此为止,曹操在短短数日内,仅经一次战斗就控制了大半个荆州,夺取了两大战略要点,可谓大获全胜。但是,稍微深入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新的战场是在襄阳、江陵、夏口之间的一个巨大三角形。表面上看,曹操控制了三点中的两点,但是,在这个三角形的中间,是大片的沼泽、山岳和水网,就算是冷兵器时代的大兵团也依然难以通行。这样一来,襄阳的曹军和江陵的曹军在攻克夏口前,将因为地理原因而处于相互不能支援的状态。
如果此时曹操退回江陵,编练水师,徐图大举,甚至在荆州战区全面转入防御,先谋取关中、汉中和四川的控制,再集中全力顺江东进,历史无疑将大不相同。可是,曹操却选择退到江北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面向大江,背靠一片山岳、泥淖的华容道,以自陷绝境的姿态,摆出持久对抗的架势,企图以物质优势拖垮对手,其布局与官渡之战中的袁绍惊人地相似。这可谓曹操犯下的又一个严重失误。对抗的结局就是东南风中一片火海,隆中三分的宏图不再只是乡间书生的笑谈。
(摘自《世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