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山,曹 凤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1)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双创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1]。自《双创实施意见》发布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分别出台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支持。各大高校院所积极响应,构建和设置能够支持“双创”改革的课程体系。
课堂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战场之一,作为高校教师要在“双创”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就要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谢火木认为“双创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首先,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其次,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传统课堂单纯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培养合格的“双创”人才。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重在教授知识,属于“灌输”型教学模式。“双创”教育侧重能力培养,提倡“互动性、启发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尽管教师讲课认真,但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并且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思方面比较乏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要培养具备“双创”精神的学生,课堂教学应聚焦以下四点。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需要细心培养。知识的传授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也存在较大不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层面来说主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从个人层面来说主要获取生存技能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2]。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新时代,培养具有“双创”精神的大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要求,需要主动寻求变革。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突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过程实施、策略安排、考核测评等多个方面强化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目标是要提升自身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新型人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处于被动地位,怀有很强的应付心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尽快获得知识,但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金雪等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3],在教学过程中,从时间、内容和视觉三个方面留出“空白”。当学生面对这些“空白”事物时,会产生内在驱动力促使大脑兴奋活动,情不自禁地去填补和完善这些“空白”,通过自我构建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后退一步”,让学生“往前走一步”,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构建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实现从以内容为导向的被动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提倡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需要占用更多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紧张,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学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团体学习的方式,这显示是与个性化学习相悖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获得上得到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挖掘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促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化体现。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开放性题目,培养推理、判断能力。突出个性化学习是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是两种不同教学理念的反应,持有不同教学理念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实施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在学生学习达标评测指标选择上,持有教师中心理念的教师偏向考察知识掌握情况,持有学生中心理念的教师偏向考察能力运用情况。杨帆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按照教师持有两个中心比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师生双高”、“师高生低”、“师低生高”和“师生双低”四种类型[4]。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以教师为辅,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理念改革的基本方向。
根据2001年公布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初级认知阶段,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级认知阶段。新版的认知理论目标分类重点在于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基础、清晰的和有目的的认知结果可评估的陈述[5]。新版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在国内教育研究领域,得到迅速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能只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的讲解与传授,应该将绝大多数时间应用在高级认知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为培养合格的“双创”人才奠定基础。
按照布鲁姆的认知分类理论,记忆层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知识、原理、理论的识记和辨认,是认知目标中最底层的要求。理解层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对知识的领会,能够比较自主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应用层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把抽象知识应用到新领域。分析层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把知识分解成各个组成元素,然后再确定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元素与总体框架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层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基于某一标准做出明确的判断,它包含发现现象中的矛盾或错误和判断一个给定问题的解法是否恰当两层含义。创造层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把知识因素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知识模式或系统结构,这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也是“双创”人才培养所期望的目标。
目前很多高校的课堂教学安排都是针对了认知分类理论的最下两层教学目标,即记忆和理解,它们都属于知识层面。教师在课前备课,课堂上将所讲知识引入,讲解知识点,课后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将比较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应用于解决初级认知层面的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现象。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与认知分类理论目标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课堂认知目标与教学时间分布示意图
翻转课堂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忽视学生差异,教学设计单一,缺乏教学互动的短板。在美国,2013年数字教育中心 (The Center for Digital Education)对全美高校教师开展了全国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教师已经开始采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绩[6]。在国内,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步深入,并细化到不同领域,高校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逐步提升。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度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将课堂教学时间从传统课堂关注知识层面转移到关注能力层面。翻转课堂教学时间与认知分类理论目标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翻转课堂认知目标与教学时间分布示意图
近年来,MOOC平台的兴起,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高校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翻转课堂在一线教学队伍中的开展。采用翻转课堂可以让教师能够适当调整课堂时间与认知目标之间的时间关系,将知识层面的内容转移到课堂外,借助MOOC资源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能力层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和评价能力。不过,现阶段,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翻转课堂对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任课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
自《双创实施意见》发布后,虽然高校对“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双创”教育的实施措施不断丰富,也涌现出大量“双创”典型学生,但总体“双创”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都比较低,“双创”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培养合格的“双创”人才,首先要革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从培养应试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翻转课堂。其次,厘清“双创”人才培养内涵,创新教育的内涵较为广泛,泛指为了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协调;创业教育的内涵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基本创业能力和技能,侧重培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从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来说,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侧重能力层面,具体可以细化为专业核心素养、信息素养、批判思维、沟通合作、自我认识、情感动作、应用分析和评价创造。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更多的是要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图3所示。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图3 “双创”能力与认知目标关系图
作者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过程的变化尝试开展翻转课堂,制定了如图4所示的七步翻转课堂法,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了学生认可,在训练学生能力层面的高阶知识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图4 翻转课堂实施步骤
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是指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要进行的任务和要达成的预期结果。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制定虽然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定,但是教师的自主权不宜过大,既要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又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设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是翻转课堂中教师主导角色的具体体现。
该步骤所确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发生在课前,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如社交平台的班级群,在线SPOC平台,或内部建设的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一到两天通知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科目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通知时间。
知识探究和知识导入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基础,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以主题、任务、发现等方式开展的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有意义、有目的学习的手段,是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行为,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知识探究和导入可以有效利用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扮演学习促进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设定理想的教学情境,胜任一个优秀“导演”的角色。
学习资源的选取或制作要针对知识学习目标,除了采用视频资源,还可以使用多元材料辅助,主要由学生完成线上自学。学习资源可以来源于现有的慕课平台,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或团队自主制作。近年来,国内的慕课平台发展迅速,其中功能比较成熟,优质课程资源比较丰富的慕课平台有“MOOC中国”“慕课网”“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这些慕课平台中课程资源涵盖了高校所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并课程资源还在不断丰富。相对于任课教师自己制作的学习材料,这些平台上优质课程资源更加完善,完全可以成为课前学习的资料库。
围绕知识学习的目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对自学材料进行简短回顾,并假设应用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学内容解决情境中所面临的具体难题。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解答,给出自己能够完成的最优解。这是督促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尝试。在实施时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不同,既可以采用小组协助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
深化对知识学习目标的理解,检视并解决上一步骤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理解。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知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组建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可以临时组建,也可以是课程中长期固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问题解析与分析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采取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分析,也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表现,对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应“对事不对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路、对知识应用的分析结果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其思维劳动得到回报。对于不善于问题分析的同学,应激励他们增强自信心。
课堂活动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堂学习活动,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包括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能力的培养。从实践层面看,课堂活动就是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安排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步骤。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活动设计要针对能力层面,以训练和培训学生能力为主。
课堂活动设计的形式可以多样,依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采用问题解决、小组讨论、辩论、汇报、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活动设计要注重认知领域能力层面目标的设计,侧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和评价能力。
课堂总结是指课堂学习活动结束,教师对学习程进行归纳梳理。对照学习目标,对学习效果优劣进行总结,反思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进行改进。
“双创”活动已经开展了几年的时间,国家层面已经明确提出探索人才培养方式,指出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应对,以培养学生“能力层面”的认知目标为己任,主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和评价能力,实现“从讲台上的圣贤向在学生旁边指导的方向转变”。
但是,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相对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存在新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理适当的优质课前学习资源的准备比较耗时。无论是挑选现有慕课平台上的资源还是自己制作“微课”视频,都会占用任课教师比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在初次采用翻转课堂的课程中。除此之外,学习资源所适用学生的层次差异比较大。现有多数慕课平台上的资源,大多数是面向重点高校。这些资源对于很多地方高校的学生,课前自学的压力比较大。
二是采用翻转课堂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自控能力较强,能按时完成课前学习材料的同学,其学习成绩明显提升;缺乏自控能力,课前学习不理想的同学,其成绩有下滑趋势。
三是任课教师授课任务量面临较大压力。由于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需支撑材料较多,任课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所花费的时间要长于传统课程,因此课程准备时间较长。这对很多地方高校,尤其是师资比较紧张的地方高校,是推动翻转课堂“落地”地较为重要的阻力因素之一。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8):5-10.
[2]武启云.智能时代,知识学习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J].中国民族教育,2018,(1):14-16.
[3]金雪,崔建文.“互联网+”下大学数学课大班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2):13-17.
[4]杨帆,许庆豫.“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教学理念辨析——基于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78-86.
[5]张 燕,黄荣怀.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16-20.
[6]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7]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8]吴 涛,吴福培,等.知识探究导向的层次化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