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注意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设计,使其具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探索新知。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简洁性和高效性,做到不转弯抹角,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创设情境环节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
案例:在教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一课时,课的开始先请同学们看短剧小故事。(放录像)
场景一:小红和小芳在打电话
小红:小芳你好,我是小红。今天想约你去跑步,行吗?
小芳:今天有事,明天好吗?
小红:好的,明天六点钟在海河公园,不见不散。
小芳:好的,明天见。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们两人能按时见面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场景二:小红家
门铃响。
小红:谁呀?(开门)
小芳:小红,你在做什么呢?你约我六点钟,现在都七点多了,让我等了一个多小时。
小红:不会吧,我是约你下午六点钟,不是早晨六点。
小芳:啊?
师:同学们,她们两人按时见面了吗?为什么呢?原来她们把上午六时和下午六时弄混了,这样在生活中经常会引起误会。人们为了及时简便不易出错,就采用了一种新的计时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计时法——24计时法(板书课题)
本节课从一个短剧小故事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生活中需要24时计时法。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与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完美融合,同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着重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层层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而不是直接将一个新的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
案例1:在讲述“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悟新知:发给每个同学一小张白纸,教他们将纸对折,并在其中一部分上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张纸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的部分和没有涂颜色的部分是不是相等的?进一步指出,把这张纸分成相等的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学生理解以后,再给大家发一张正方形纸,教他们将纸对折两次,引出对1/4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地认识了1/2和1/4,接下来教材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含义。课堂结束后,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探索怎么得到一个苹果的1/2,让同学们再进一步探索。
学生在亲自动手探索中,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总结,而不是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三、充分、灵活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看起来好像十分枯燥,其实小学教学教材本身就充满着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如中年级教材中的几何图形公式的推导,就蕴含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教学时如能充分、灵活地运用直观教具,恰当地演示,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这样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
案例: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带来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用剪刀把三角形按照课本上的图形割、被、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从不同角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思考、探究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越学越爱学。“诱发兴趣”这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是教学这千头万绪工作中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如能应用以上方法,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努力挖掘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无論是从教学方法上,还是从教学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挖掘数学的内在美,让学生体会和欣赏数学之美,老师可以把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赋予数学以灵性,让知识“活起来”,使学生从里愿意接近它,喜欢它,直到最终热爱它,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到处有角,直角更是非常普遍,于是学生纷纷举出很多生活实例,把这一数学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进一步让学生发现每人的三角板的角都是有规律的。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作者单位: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