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2018-06-26 07:25郭运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蟋蟀课文内容燕子

郭运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准确地掌握并使用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因为从语文教学的本身来讲,掌握的词汇量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当前课堂对于词语教学却出现了“省略不讲”“直白告诉”或“查找工具书”种种无效或低效现象。对于词语教学有效性策略,必然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最基本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小语教育专家斯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来指导学生学习字词,理解字词。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写道:有境自成高格。一篇课文、一段文字、一句话,就是一个美妙、完整的语境,只有将词语放入语境之中,才会理解到位。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的。

《蟋蟀的住宅》教学片断:

(学生朗读完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师: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谁来说一说蟋蟀在选择住址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

生:蟋蟀与其他昆虫不一样,选择住址非常慎重,不肯随遇而安。

……

(课件投出“随遇而安”。)

师:“随遇而安”这个词语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谁能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生:老师,我从字典里查到“能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好坏自己都能适应”。这就是“随遇而安”。

师: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你能主动去查找工具书,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我相信会更棒!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生:“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隐蔽所藏身。它们藏身的地方得来全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有一个窝,不管是谁居住过,不管是否舒适,它们都能居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

生:我也是从课文内容中读懂“随遇而安”词语的意思。这段话前面的句子是写别的昆虫只是利用现成的洞穴,临时能藏身就感到满足,后面的句子是写蟋蟀很在乎自己的住宅,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一定要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从对比中,我理解了“随遇而安”的意思。

师:你们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理解词语不仅要查找字词典,而且要联系课文内容去理解,这样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入。

二、激活想象空间,理解词语意思

我在执教《燕子专列》(人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三下)一文,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长途跋涉”一词的。

师: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了很多麻烦,是哪些麻烦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写出自己的理解。

生(朗读):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课件出示上面的内容。)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一定飞过很多地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会飞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思考、交流。)

生:它们飞过连绵起伏的高山。

生:它们飞过波涛汹涌的大海。

生:它们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

……

师:是啊,燕子飞过了高山、大海、田野、森林、农村……这么长的路程,它们来不及休息,来不及寻找食物,非常辛苦。这就是文中词语所写的——

生(齐声):长途跋涉。

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尽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已有了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主要还是以感应、想象为主。感应、想象应该占据它们思维活动的进程,是感悟、理解文本语言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想方设法去激活学生想象力,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画面,以“循文明像”的教学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词语意思

《燕子专列》教学片断:

师:我们来做个猜词游戏,好吗?(出示:专。)猜的词要用上“专”字。

师:对某个人进行单独采访叫──

生:专门、专访。

师:应该是──

生(齐说):专访。

师:商店里单独卖一种商品的柜台叫──

生:专业、专柜。

师:是专柜。把你的作文、日记收集起来的集子可以叫──

生:专集。

师:某人对某一学问知道得很多,特别有研究,我们可以称他为──

生:专家。

师:为某人某事特地安排的飞机就是──

生:专机、专列。

师(板书):专列。

师:什么是专列?

生:专门的列车。

生:专门为人乘坐的或专门运某一种货物的火车。

师:你们看,现在开来了一个专列。看看这是专门为谁开的列车。(师出示课文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学生自由读。)

师:这个专列就是──

生(齐声):燕子专列。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从生活意义的角度审视文本,其实都是作者的生活体验、见识与感悟诉诸文字的表达。文本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情况下往往就是生活的典范,引领并审视生活潮流。因此,阅读教学要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使文本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提炼生活素材,来理解词语意思,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意思

课文插图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写思想,符合小學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有效地运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特级教师俞国平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文的时候,学生不理解“狰狞”一词的意思,教师就出示“狰狞”的图片,并引用《山海经》中关于“狰狞”一词的解说: “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然后教师结合古文进行介绍:狰狞,民间传说的一种野兽。人形,直立行走,面目恐怖。在野外与人相遇,先将上肢遮盖其面目,待人接近时,突然放下上肢,露出面目,使人惊吓而死。后用来形容面目凶恶、极度恐怖和恐怖的怪物。教师巧妙地借助插图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狰狞”的意思。

【作者单位: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蟋蟀课文内容燕子
贪玩的蟋蟀
燕子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燕子
蟋蟀的小屋
蟋蟀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