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珍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提供各种观察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重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础。
科学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关注周围环境、回归幼儿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魂”。以“玩”为主线,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幼儿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在“玩”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亲近自然,拓宽视野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知识得天独厚的课堂。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萌发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动机。
天气变化、季节更替、草木荣枯等自然界现象,对孩子来说,就是学习科学绝妙的“活教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他们饶有兴趣地感受着自然无穷的魅力,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在他们内心复苏:“天上怎么会下雨?” “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为什么彩虹出现在太阳的对面?” “云为什么会有各种形状?”“为什么磁铁能吸铁?”这些在成人眼力看似幼稚的发问,但往往就是探究的动机,思想的初步,新知识的开端和创新的发现。《刚要》中指出: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如: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如:玩风车时,鼓励幼儿猜测风车转动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条件,并实际去验证。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它能唤起儿童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一天我带着孩子们在菜园里散步,不知是谁叫了起来“快来看呀有蚱蜢!”孩子们一哄而上,在菜园的小山坡草丛上有只小蚱蜢。 “真好玩!”“是个蚱蜢宝宝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着,有的孩子忍不住用小手去摸摸它。 忽然蚱蜢飞到了另外一处草丛里。“呀,蚱蜢怎么飞走了?”孩子们再一次轻轻地走到小蚱蜢的旁边,小心地观察着、疑惑着:“嘘轻一点,蚱蜢在休息呢。”“蚱蜢在这儿休息吗?它有家吗?”“它的家在哪儿呢?”“它平时吃什么东西呢?”“我怎么找不到它的眼睛呢?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呢?它看得见东西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你们这么想知道小蚱蜢的事情,老师一下来不及回答,这样吧,这些问题我们把它记下来,放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来帮忙揭开谜底,你们说好吗?”孩子们连说好。 于是我把孩子们关于小蚱蜢的问题都记录了下来,有的问题抛给家长,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去寻找答案。“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儿童只有对事物产生怀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尝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主体意识在欢快自由的情境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探究意识得到加强。
三、亲历过程,养成习惯
《指要》指出:“幼儿科学活动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向幼儿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增长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最终养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重要,体验比结论重要。
在组织中班《空气在哪里》科学活动时,按“探究——实践——再探究——再实践”的流程来组织,通过探究活动,让幼儿感知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认识到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在这个过程中,我组织幼儿经历了三次“探究与实践”活动:
(一)要求幼儿模仿教师做深呼吸并提出以下问题: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你知道空气在哪儿吗?你能用眼睛看到空气吗?
(二)让幼儿每人用一个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三)进一步实践探究: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指导幼儿做“手帕的变化”小实验。
由于亲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幼儿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激活。探究主体的形成,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情绪,最终养成探究的习惯。
四、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每个孩子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在关注探究结果的同时,更关注探究的过程,鼓励幼儿成功。
例如在组织“蛋宝宝站起来”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先让幼儿不用辅助物,单用鸡蛋来做实验,在操作中,孩子们发现原来蛋宝宝是站不起来的,通过这样的一个操作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来发现问题,激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在第二个环节,“怎样让站不起来的蛋宝宝站起来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孩子们利用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展开了他们的探究行为,有的把蛋宝宝放进了小糖盒中;有的用橡皮泥变成了一个小碗;有的在盒子里放入了一些棉花;还有的放进了装有米的碗里;有的孩子“玩”得越来越“大胆”,甚至自己去找一些教室里的东西自己去尝试……看到自己试的方法都成功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没有一个小朋友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孩子会说“我不会”,能力强的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更積极,发现的问题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因为只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心理愉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激活幼儿的探究意识,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们愿将这点滴积累汇聚成河,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的海洋中快乐徜徉。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