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科学思维教学模式的实践考量

2018-06-26 12:02王永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话语、教学模式的系统改革,促进教学目标、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的相互耦合,构建起贯穿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在实践上,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和掌握课程学习内容两个角度,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等基本问题;需要运用正确“方法”、“有效”机制、科学“点评”和明确“观点”引导学生,开展好课前讨论;需要从方法论和中央要求两个角度讲清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教學过程中的思考,控制好课堂教学;需要从学习内容、学习动力、思维方式、思考方法与思考思路等角度,设计好课后思考题,促使学生养成愿意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形成科学思维、发展思维、工程思维等方式,增强科学思考、辩证思考、系统思考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思维;教学模式;思考方法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1.018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1-0081-07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要“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把教材编好,把队伍建设好,把课讲好”[1],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究竟要怎样改进?要怎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提升教育的针对性?要怎样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是“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当前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迫切需要用科学思维去激活课堂、点燃学生,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更好发展的期待,进行从教学理念、教学话语到教学模式的系统改革,促进教学目标、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相互耦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科学思维教学模式(以下简称“贯穿科学思维模式”),努力实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教学目标。

一、构建“贯穿科学思维模式”的历史省思与目标定位

二十年来,从“98方案”到“05方案”,从“05方案”实施至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未停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6号文件”[3],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2005年“5号文件”[4]“ 9号文件”[5],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5号文件”[6],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从地位作用、目标方向、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201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再次印发“2号文件”《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同时教育部印发了“3号文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做出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规定,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说是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最新最权威的战略设计。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7]。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3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8]。 201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9],特别强调要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全国本科、研究生、高职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以及高职联盟成员深入全国两千多所高校,聆听了3000堂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调研。从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建设的历史回顾不难看出,从中央最高决策层到中宣部、教育部执行层,再到各高校具体操作层,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受到的重视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也是前所未有。同时,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一直在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研究式、讨论式、辩论式、实践式、案例式等各学科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以及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客观地讲,在这一路重视、一路改革、一路建设、一路探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情况而言,却又不容乐观,“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得不上”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吸引力、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离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还远未结束。笔者认为,需要系统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话语、教学模式改革问题,构建以科学思维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为此,首先,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把中央的目标要求等同于学生的成才需求”“把《大纲》的基本要求等同于课堂的教学需求”“把教师的个体要求等同于学生的实际需求”[10]的理念错位问题,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构建起“实现教学出发点从执行中央要求向关注学生需求转化,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谁有用”“实现教学侧重点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独立思考转变,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什么用”“实现教学落脚点从强调信仰灌输向养成良好思维习惯转变,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什么有用”[11]的“三转三用”教学理念。其次,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信誓旦旦,学生不以为然”“教师自说自话,学生云里雾里”“教师自娱自乐,学生一笑而过”[12]的“不信”“不懂”“不学”的话语困境问题,改变目前存在的“重”政治话语“轻”科学话语、“重”理论话语“轻”现实话语、“重”研究话语“轻”大众话语的话语失衡现象,构建起“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话语”“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话语”“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众话语”[13]的“三维一体”教学话语体系。再次,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解释事实”“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中学大学重复教学”[14]的“三大挑战”问题,从教学纵向过程与横向要素出发,构建起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要素相互耦合、科学思维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构建“贯穿科学思维模式”,就是要着力于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科学思维、怎样形成科学思维,促进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分析力、思考力和判断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判断,促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养成学生的独立品性、独立人格和完美品质;着力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科学思维、系统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履行正确价值行为,建立起学生科学理性的价值信仰体系;着力于满足、引领和创造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促进学生实现知识、信仰、能力的有效转化,形成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能力的提高,科学理性的价值信仰体系得以建立,系统完整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形成,来实现和达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教学目标。

二、把握好“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的基本问题

构建“贯穿科学思维模式”,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出发,去系统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就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好坏的要素。最根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体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的营造、教师素养的提升、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技术)的应用、教学目标的实现等。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系统。在这一教学活动系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及其秉承的教学理念是关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根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情境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师会选择哪些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教学方法与何种教学手段、营造怎样的教学情境,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如何实现向教学体系转化;决定着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什么样的教学话语去实现或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如何实现向信仰体系转化。按照笔者提出的“三转三用”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在运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等基本问题,这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等教学基本问题,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努力做到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着力讲清教学重点、正面回应教学难点。笔者以为,运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和掌握课程学习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等基本问题。

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角度思考和把握教学基本问题,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上系统考量“贯穿科学思维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确保在这一模式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整体上是一致的、统一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运用好“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角度明确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思维方法、什么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什么样的思考、养成什么样的思考习惯,即从方法论角度明确每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具体教学目标。其次,要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角度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才能使学生学会教学目标中明确的某种思维方法或思想方法,才能让学生学会教学目标中明确的某些思考方式、养成某些思考习惯。再次,要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角度明确课堂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也就是要解决学生源于思维方法、思想方法、思考方法等的缺陷和不足,而导致对教学内容产生的一些“先验”的错误认识,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攻克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必须要先解决学生在思维方法、思想方法和思考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科学思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必须从科学思维方法角度厘清并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教学基本问题。

从掌握课程学习内容角度思考和把握教学基本问题,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上系统思考如何将中央对课程的定位要求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并进一步明确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保这种“明确”在实际教学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这种“明确”与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角度对教学基本问题的认识是吻合的、协调的,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统一的。首先,要从掌握课程学习内容角度明确课堂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要根据中央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通过每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论上要达到什么样的认识,在实践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在思想上应该有什么样的升华或提升,即从中央和大纲要求的角度明确每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其次,要从掌握课程学习内容角度明确课堂教学有哪些重点,也就是要明确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切实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明确每一堂课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才能实现中央要求向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有效转化,使学生明白应该明白的东西、懂得应该懂得的东西、理解应该理解的东西。再次,要从掌握课程学习内容角度明确课堂教学有什么难点,也就是要解决学生因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或实践锻炼不够,而导致的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反感情绪、错误认知、片面理解等,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師要攻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教学障碍,疏导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教学逆反心理等问题,才能实现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需求、教师个体要求向学生实际需求的有效转化,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追求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科学思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就是要解决各种教学难题,以满足和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此,教师必须从掌握课程学习内容角度达到中央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厘清并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教学基本问题。

三、开展好“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的课前讨论

“贯穿科学思维模式”主要包括课前讨论、课中讲解和课后思考三个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着力于课前讨论、课中讲解和课后思考三个环节的系统设计。教师既要准确把握每一堂课各教学环节的作用及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有效控制每一堂课各教学环节的进程与节点,切实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以增强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开展好“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教学的课前讨论,既是对上一次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关系到对上一次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又关系到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否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前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前讨论发言的质量和水平,是开展好“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教学的重要标志,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好课前讨论过程中引导和评价两种手段。

首先,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撕掉”学生的“假面具”,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前讨论中。有的学生面子观念比较强,因为担心参与讨论回答不好会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面子,所以不愿意参与讨论。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及时“捅破”这层“窗户纸”,让学生明白这种“面子心理”是错误的,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所有课程的学习以及大学期间的成长都有严重危害;一方面又要对主动摘下“假面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即使这些学生在讨论中的回答并不理想,甚至有“负面情绪”或“错误观点”,教师也不可轻易批评或否定学生,以免伤及学生的自尊而从此不再参与讨论;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专注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用心”和来自老师的尊重,时时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予学生一个鼓励或赞许的目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十分重视自己的发言。

其次,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机制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与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课程综合考核结合起來,既要对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的次数做详细记录,更要把学生发言讨论的质量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和课程综合考核加分的依据,还要善于“督促”那些不参与讨论发言的学生,特别是在没有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时,要敢于动用教师的“权力”随机“点将”让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更要勇于使用“点名”制度,以“点名”方式了解学生到课情况,督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有的教师认为“点名”这种强制性的“硬约束”,不利于学生“真心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里,笔者要特别纠正这种错误观点。如果一个教师备课不够“用心”、对学生不够“用情”、讲课不够“用力”,课堂教学完全要靠“点名”来保证所谓的“到课率”,那么这样的“点名”确实不利于学生“真心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即使来了也很难提高“抬头率”,教学效果也不会好。但是,“点名”又是一个负责任教师的必备“武器”,对学生认真学习有一种“威慑力”,能够对那些不太“用心”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能够有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秩序,能够为学生树立起一种“规矩意识”。所以,教师如果能够“用好”“点名”制度,那么对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点名”和“点将”方式的运用,是为了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只有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才能去思考,才能让那些“惰于思考”“不愿思考”“不善思考”的学生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运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才能有效果。

再次,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点评”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逐一点评还是在讨论结束后点评?无论是讨论过程中还是讨论结束后点评,教师究竟应该点评什么、应该如何点评?对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影响很大。对于点评的时间问题,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做法,也有不同的看法,不好做统一的要求。如果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逐一点评,好处是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评判,但是一般而言,学生发言存在的共性问题较多,教师逐一点评会带来大量重复,在有限的讨论时间内,能够有机会参与讨论的学生就会很少,因此,笔者更喜欢讨论结束后统一点评,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讨论。教师的点评,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充分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对于有自己独到见解、独立观点的学生发言,要把学生发言的这些可贵之处明确指出来,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意识。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忌直接点名批评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的某个观点或某种想法存在错误或偏颇时,教师尽量不要直接批评学生的某个观点是否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才会在讨论中敢于积极发言、敢于主动发言,才不怕“发错言”“错发言”,才会逐渐改变“惰于思考”“不愿思考”的习惯,才会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

最后,要善于运用明确的“观点”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点评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关键。也就是说,教师点评的时间、点评的方式对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学生是否主动思考十分重要;教师点评什么,点评的内容、观点对学生怎样参与讨论,对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学生能否学会思考、能否接受并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最终达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十分重要。笔者在前面指出,即使学生在讨论中发言的某个观点或某种想法存在错误或偏颇时,教师也尽量不要直接批评其观点错误,有的教师或许不认可这种做法,认为“岂不是让错误观点在课堂横行”“教师不及时对错误观点进行引导岂不是不负责任”等。在笔者看来,这种所谓的“及时批评”“及时引导”并不会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接受教师的批评,而只会让发言学生(也包括未发言学生)从此将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在教师的批评下让学生发言的观点变得所谓的“正确起来”,并不是真正的理解认同教师的观点。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影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将错误认识、错误观点从此隐藏起来,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根本无从引导,不知道学生真实的想法是什么,那教师的教学就只能是“打盲拳”,又怎么可能增强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呢?当然,并不是教师在点评中对学生暴露出的错误认识、错误观点视而不见,而是要坦诚、客观、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但首先不是指出“观点错误问题”,而应该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思路、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论证自己观点时的逻辑、推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又可以不用直接批评学生而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因为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逻辑的不正确自然导致结论中的某些观点不正确。同时,教师要给出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思考思路、思考方法以及教师对该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努力让学生学会正确思考的同时,去体会“教师是怎样思考的”“教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为什么会持这样的观点”,而不是直接去批评学生的观点,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养成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再思考、再认识,帮助学生实现对思考方法、学习方法、认识方法的规律性把握,使学生逐渐做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与毕生难忘。

四、控制好“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的课堂讲授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讲解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既关系到每一次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否实现,又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讲解这一核心教学环节中,究竟应该讲些什么?应该怎么讲?是教师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每一次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什么,教师能否做到心中有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首先,课堂讲解必须讲清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清大纲要求的内容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地照着大纲或教材讲,不然就谈不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就必须在准确把握“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教学基本问题,即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大纲的基本要求与运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的重难点结合起来,设计出与课堂教学时间相吻合、满足不同专业、学历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框架,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所必须讲清的重点问题和必须回应的难点问题,紧密结合不同专业、学历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紧紧扣准学生“真心喜爱”与“终身受益”这一根本目的,将大纲要求融于课堂讲授之中,着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化。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从方法论角度讲清如何去认识和理解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又要从中央要求角度讲清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贯穿科学思维模式”不排斥现有任何管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慕课微课等等,都可以“为我所用”,但运用这些方法本身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始终要清楚这些方法是用来为“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在教学的话语呈现上,“贯穿科学思维模式”的课堂讲授强调科学话语、现实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通过政治话语与科学话语、理论话语与现实话语、研究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机融合”[15],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其次,课堂讲解必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运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要求每一堂课都应该把对问题的思考贯穿始终。虽然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但必须由始至终调动起学生这个主体的积极性,教师不是自导自演,而是要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做主演,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也才有可能达到学生“真心喜爱”的目的。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每一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思考题,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討论,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思考状态,“动脑”和“思考”是“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有的教师认为如果采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课前讨论会占用较长时间,如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再设置思考题让学生讨论,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讲不完,教学计划完不成怎么办?笔者认为,这仍然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教师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都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关键,即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时间组织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也必须要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设置思考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需要。“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随时提出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并学会思考。当然,运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中设置什么样的思考题、怎么设置思考题都要弄懂弄通,要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上,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关注学生的疑惑点,始终致力于将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课堂讲解,始终致力于讲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所涉及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始终致力于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成长,实实在在为学生释疑解惑,让学生困惑地来、清醒地走,真正满足学生释疑的需求、解惑的需求与成长成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五、设计好“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的课后思考题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既关系到科学思维的养成,更关系到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进一步增强。课堂讲授过程中的思考题,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做到“勤于思考”,随时提出问题,随时分析问题。而课后思考题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深化和检验,可以说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明白,运用“贯穿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课后问题思考起着十分重要的巩固和强化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思考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每一堂课讲完后应该留什么样的思考题以及思考题如何进行设问,既关系到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更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后思考题的设问,既要考虑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还要考虑对学生进行科学思考、辩证思考和系统思考等思考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做到“善于思考”,实现“终身受益”与“毕生难忘”。有的教师认为,不就是给学生留一个课后思考题吗,哪有那么复杂?事实上,问题的问法不同,思考就会很不一样,能否正确地提出问题,是判断学生科学素养的首要标识。问题的问法不正确,有可能会把人们的思考引入歧途。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后思考题的设问上,至少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从学习内容角度,课后思考题应着眼于课堂教学内容。为此,课后思考题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一堂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致力于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就是说,课后思考题要紧密结合“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教学的基本问题,尽可能将本次课堂教学基本问题中的重难点问题融入课后思考题的设问之中,考察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二,从学习动力角度,课后思考题应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为此,课后思考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等相联系,致力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课后思考题要紧密结合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将现实问题融入课后思考题的设问之中,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和总体驾驭能力。第三,从思维方式角度,课后思考题应着眼于体现整体思考。为此,课后思考题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点上,而是要充分考虑每一次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局把握和整体性思考。也就是说,课后思考题要充分考虑大纲对教学的整体性要求,问题的问法可以更加抽象、笼统,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3W”问题思考逻辑融入课后思考题的设问之中,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第四,从思考方法的角度,课后思考题应着眼于学生多维思考。为此,课后思考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从多个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方法。也就是说,课后思考题要把辩证思维、发展思维、历史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等融入课后思考题的设问之中,考察学生是否养成辩证思考、逻辑思考、科学思考、系统思考等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第五,从思考思路的角度,课后思考题应着眼于考查学习效果。为此,课后思考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检验“贯穿科学思维模式”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致力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也就是说,课后思考题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考能力是否提升的检验,促使学生学会正确思考问题的思路、快速把握问题的实质,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科学论证来有效支撑自己的观点,把对问题思考能力的检验融于课后思考题的设问之中,逐渐提高对问题思考的难度和深度,考察学生思考能力是否得以增强,并检验是否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以高度的使命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5-01-22(1).

[2][7]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26.

[4]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5-02-07.

[5] 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Z].2005-03-02.

[6]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8-09-23.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9] 关于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7-04-05).http://www.moe.edu.cn/s78/A13/A13_gggs/A13_sjhj/201704/t20170405_301886.html.

[10][11] 王永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理念重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6(1):68-72.

[12][13][15] 王永友.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2):63-68.

[14] 王永友.贯穿科学思维方法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83-85.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