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

2018-06-26 07:20柳西波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流通渠道

柳西波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中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农产品流通更高效、更能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本文基于专业市场的角度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流通环节冗杂、流通方式落后等问题,最后在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产地型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的视角下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专业市场 农产品流通体系 流通效率 流通渠道

前言

专业市场是以聚集化的批发商作为基础,用以弥补单一批发商与制造商内部结构有限性所导致的规模经济不足,形成规模经济。目前,专业市场已经是国内流通体系的重要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我国专业市场的产品流通量已经达到连锁零售产品交易量的1.5倍,是国内产品流通交易量的35%。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不断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逐渐从标准化的一般质量产品转变为个性化的品质产品;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也使得大规模、专业化程度高的市场逐步成为发展主流。

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是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产出与投入的比。其中,农产品流通产出包含了其在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附加值的总和,投入则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之和。当前,由于农产品的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往往会有较大的价值损耗,给流通体系中的各主体带来了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是迫切而必要的。通过发现农产品流通市场存在的效率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有效性,而专业市场能够为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供思路,在此背景下,本文在专业市场的视角下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进行了研究。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及瓶颈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现状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包含三类要素:一是流通渠道的体系要素,二是支撑与规范要素,三是流通载体要素。流通渠道的体系要素指的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的主体以及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支撑与规范要素确保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产销过程更为通畅,包含了确保生鲜农产品流通得以实现的装备、设施、工具等,也包括确保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物流等技术层面的要素;流通载体要素包含了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各类市场,包括批发、期货、零售市场等。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流通渠道类型主要包含四种:以龙头企业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以批发商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以贩销大户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在实际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渠道会相互联系交织,共同形成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见图1)。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瓶颈

农产品流通环节冗杂。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的流通环节体系中,农产品由农民生产后,首先经过产地的批发市场进行聚集,其后经过中间批发商、运输商到达销售市场,最后通过餐饮企业、超市向终端消费者进行销售,流通主体多而冗杂,进一步减慢了流通过程,降低了流通效率;并且,流通环节的冗杂导致农产品多次溢价,流通庞杂的中间环节与流通体系、落后的运输条件、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都导致并非每个环节都能创造出同等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承担流通加工、产品储藏、批发和零售等活动的价值链参与主体获得的收益率较高,而承担生产环节工作的农户获得的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这又容易导致流通过程中各主体产生分歧,进一步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此外,由于农产品易腐、易损坏的特性,其在多层流通环节中损耗率也会随之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流失,流通效率降低(见图2)。

农产品仍以传统流通渠道为主。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虽然主要有四种流通渠道,但是在农产品的实际流通中,仍然以傳统流通渠道——以批发商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为主,在这种流通渠道中,流通主体相对较多,“小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特征依旧存在,虽然农产品市场2015年流通总量已经达到了3.5万亿,但是流通渠道中的主体仍然较为单一化和分散化,缺乏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一直是主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在农产品流通渠道占比达到70%-80%;另一方面,各流通渠道是相互交织联系的,以龙头企业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以贩销大户为主要中间商的流通渠道在实际流通过程中往往会经过销地批发商这一流通主体,最终通过传统流通渠道进行产品流通,这样一来会使得农产品流通环节变得冗杂,影响流通效率。

依托专业市场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专业市场流通渠道有天然优势

首先,集聚化的经济能够有效提升卖方收益。低下的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下,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容易造成销售网络收益集中,导致外部不经济。专业市场能够为难以自行开创农产品售卖平台的个体农户和交易商提供公共交易平台和更为专业化的产品销售渠道,从而使得农产品的外部规模经济向农产品内部规模经济转变,使卖方市场地位得到提升,促进其增产增收。

其次,专业市场的性质是与农业外部规模经济进行对接的准公共组织,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应当对市场具有正外部性,表现在内部经营者之间应当保持信息的流通的有效性,在客源、产品、物流等方面对市场以及各个环节都有正外部性,这可以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内部规模不足进行弥补,支持外部规模效应,从而提升规模效应,同时,农产品的生产服务体系(包含了金融市场服务、物流配送、人才市场等)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有效地建立与完善。

(二)专业市场对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有积极作用

首先,相对于其他商贸流通组织,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产品品类更为丰富,更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消费者在专业市场购买农产品能够更节约购物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同时,专业市场的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都能够使农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

其次,专业市场的农产品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在农产品专业市场中,交易活动是由多个卖方和多个买方共同开展的,是一种完全竞争模式,较难产生农产品的个体市场垄断情况,在多个竞争者中,消費者能够获取更大的消费者剩余。在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中,在其他渠道的农产品价格往往会比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高,因此,农产品专业市场可以对产品价格起到一定平抑作用,充分发挥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加快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频率。

最后,农产品专业市场能够引导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形成,其自身能够以开放式的市场形态呈现,充分搭建开放式售货、讨价还价的平台,能够提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议价权与话语权,有效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因此,专业市场能够对农产品销售的品质种类、价格、消费者习惯等方面产生优势,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偏好,能够创造更大的消费者价值,还能给商家带来更大收益,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依托专业市场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路径

(一)依托政策优势建设国家级农业专业市场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建设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这一政策,相关部门应当依托现有的市场格局,推进国家级专业农产品市场建设。

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建立能够基于产地对国内乃至国外市场进行辐射,充分发挥出其在产地市场中的龙头地位。依据《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各地应当通过对市场建设和有效培育,推动国家级市场达到功能和设施完善、管理先进运营规范的要求,使国家级农业专业市场成为全国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会展贸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产业信息中心的“五大中心”。通过建设国家级专业农业市场,能够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的体系,有效突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瓶颈,并促进农业产业格局优化,实现农产品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产品大流通,从而从整体上推动农产品流通效率地提升。

(二)大力发展建设产地型农业专业市场

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地方特色农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出现和发展都对地方特色农业产生依赖性;另一方面,农业专业市场也能够同时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而这一互动机制,也推动了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成。长期以来,广东农业专业市场存在规划布局缺乏合理性的问题,产地型农业专业市场较为有限,虽然广东经济持续增长,农产品消费旺盛,但产地型农业市场经营效益低下,规模和数量都仍较为有限——过去35家农业部定点市场中,仅有10家为产地型农产品专业市场。为了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广东大力建设特色农业专业市场。一方面,使产地型农业专业市场与农业带建设相互促进,围绕当地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化的农业专业市场,以市场流通推动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专业市场与农业专业村、专业镇的建设共同发展。2015年,广东各地区专业镇数量已经达到了399个,其中包含农业专业镇147个。农业专业镇经济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优势,有力推动县镇级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广东的专业市场发展路径,主要是打破了过去分散化的农业发展布局,通过产地型农业专业市场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因此,发展产地型农业专业市场,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区域农业优势,推动农业的结构调整,依托特色化、专业化的市场实现农产品的优化聚集提升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

(三)形成区域型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

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再聚合,实现区域化的专业市场集群,首先要对市场类型进行划分:一是供需双方都在本地的本地农产品专业市场;二是需要转运外地的产地专业市场;三是需从外地转运到本地进行销售的销地专业市场;以及从外地转运到本地,再从本地转运到外地的中转专业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基于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而来,需要进一步分为产地专业市场集群和销地专业市场集群。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主要在农村进行,但是消费活动大多在城市开展,所以两种类别的农产品也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差异,一般产地集群向农村集中,而销地集群则向城市集中。

农产品专业市场的集群主要是依托空间区域作为提供农产品专业流通的核心市场,其从服务机构和经销商的维度对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进行再组织,从而达到提升区域范围内的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目的。区域型农产品专业市场能够与国家级专业农业市场、产地型农业专业市场相互融合,以点辐射的方式提供产地-销地农产品专业市场流通。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提供了更为专业化的批发渠道,市场集群中的批发规模显然大于单个市场的规模,一方面,集群的批发商业务能够向特定的商品进行集中,通过专业化的集中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个体经营户可以在不进行规模扩张的情况下,通过生产同种类别的农产品加入到产业集群中。通过加大集群内部商户之间的竞争,使各个经营商户不断提升经营经营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因此,要实现农产品专业市场的集群,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推动,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发挥农业流通各个环节的积极性,实现专业市场的整合与集聚;同时也需要对农产品流通进入专业市场集群的机制进行完善。

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当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运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依托专业市场所具备的天然优势,能够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率,专业市场集聚化的经济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同时作为准公共组织的专业市场能够形成正外部性的市场效益,也能够形成信息共享的平台。在构建农产品专业市场的路径上,可以通过搭建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产地特色化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等形成区域范围内的农产品专业化的市场集聚,能够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强化商流、信息流、物流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效率,最终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晓林.我国农产品流通战略变革路径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3(8)

2.刘刚.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8)

3.俞菊生,罗强,张晨.上海都市现代农产品市场渠道拓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

4.张喜才,杨谦.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中冷库节点及政府支持[J].中国流通经济,2012(4)

5.侯文英,张思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26)

6.孟京生.关于借鉴台湾农产品流通先进经验完善大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2)

7.张浩,安玉发.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0(1)

8.牛全保,宋青.基于线上线下的O2O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3)

9.高嘉勇,乐春霞.电子商务模式从O2O到F2F的蜕变[J].商业时代,2012(27)

猜你喜欢
流通渠道
新形势下建设内蒙古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渠道措施研究
贵州省不同流通渠道某本药物价格差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