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迪颖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畜产品种养殖省份,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打造内蒙古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渠道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渠道;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ner Mongolia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breeding province in the north of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irculation mod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Inner Mongoli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build up the modernize circulation channel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channels; measures
1 內蒙古农产品流通渠道组织体系
目前内蒙古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类是传统的多站式产销对接模式;一类是新型一站式产销对接模式。
1.1 多站式产销对接模式
“多站式”产销对接模式由农户、合作社、农业经纪人、涉农大型企业、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等多个流通环节而形成的。在“多站式”产销对接模式下,农产品收获后经过农业经纪人或合作社进入流通渠道,一部分经产地或者销地批发市场再进入零售市场出售给包括食堂、餐饮企业、个人等各类消费者,另一部分贩卖给涉农加工型企业,再由这类企业经过加工处理后进入下游销售环节。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在内蒙古的很多城市中比较普遍,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较大。例如,内蒙古食全食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该集团下属3个子公司和3个分公司,合计注册资本金1.347亿元,拥有7个自营公司(水果、蔬菜、肉食水产品、物流配送、分拣分包加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4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2个终端销售网点,形成了以物流加工配送为核心,一级批发市场为中心,3个城区批发市场为支撑的网络体系。汇集了全国各地农产品的经销商、批发商和大宗客户近2 000户,交易农产品辐射呼市地区及周边旗县区、二连浩特、山西、蒙古的乌兰巴托,经营的商品覆盖19个省市,带动10万农户种养殖业的发展,承担了呼市及周边旗县区城乡居民80%以上食品的供应任务,特别是水果的经营量已经占到呼市地区需求总量的98%以上,蔬菜占85%以上。2014年实现交易额106亿元,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农产品流通行业的领头羊。
如图1所示,一部分农产品通过合作社或涉农企业统一收获处理后直接进入零售终端,这里主要指超市,这种两站式模式也被广泛的称之为“农超对接”,目前是欧美国家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也是我国多地政府着力建设的。
在传统产销模式下,流通环节多,造成商品损耗大、终端销售价格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农产品流通中的直营模式也有了新变化。
1.2 一站式产销对接模式
“一站式”产销对接模式,即直营模式(如图2所示),以往只有涉农企业自己开设实体店或柜台能够实现,而现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直销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6年中央文件中提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国内主要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包括:顺风优选、天猫喵鲜生、京东生鲜、一号生鲜、菜管家、沱沱工社、优菜网等。这些电商平台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第三方搭建平台供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或者网站运营商自主采购在平台上售卖,辐射范围较为广泛,例如天猫喵鲜生等;另一类,属于涉农企业自营平台,这类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种养植基地或长期合作的生产基地及供应商,主要以本地及周边城市为辐射范围,例如菜管家、沱沱工社等。
2016年8月24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根据有关要求和安排,经专家遴选,产生了103个“双创”成果入选互联网+“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其中包括内蒙古润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主推的“美食美递”业务主要模式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办理蔬菜月卡、季卡、年卡,公司按照约定在每周固定日期,当天在其自营菜地中采摘的无公害、有机绿色蔬菜,随后除农药残流水线对其进行专业清洗,打包之后冷链配送到顾客家中。
近几年,随着微信的兴起及普及,它早已不再局限于聊天工具这一单一功能,越来越多的个人及企业将微信变成了营销的市场、交易的平台。不仅合作社、涉农企业,甚至越来越多的农户,利用微信端宣传农产品,以及生产加工流程,消费者可以在微商城或者朋友圈下订单。这一平台,进入门槛低,几乎对发布者没有计算机网页技术要求,符合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现状。另一方面,消费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农产品的种养殖过程,参与分享农户的劳作心得,因此对产品的品质更信赖,实现了产销双方的真正互动。
2 内蒙古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代农业的共识还未深入人心
虽然各盟市都在鼓励发展大农业,培养龙头企业,但是由较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转变,仅依靠龙企业的带动是不够的。普通农民现代农业意识的提高才是根本,只有摆脱小农意识,采取合作共荣的方式才会使得一系列政府政策、合作机制真正高效运行起来。
2.2 合作经济组织机制仍不完善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区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3万,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600家。虽然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但相比其它农业发达省份,合作社的覆盖面还不高。相比较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组织,业务覆盖面、组织机制、财务制度都不够完善。合作社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2.3 农产品纵向产业链仍需深化
随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内蒙古农业不论是在产量,还是在深加工能力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在加工规模及产品种类、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2.4 农产品物流体系仍不健全
鼓励和发展农村电商是党中央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思路,电商模式能否在推动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很重要的基础就是畅通的物流服务体系。但目前,全区现代化的农业物流系统还未实现全覆盖,冷链运输、物流信息网还比较落后。在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中转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批发市场的基本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批发市场的管理不能有效跟进、批发市场的选址和建设规模缺乏规划等,而且在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供应商往往都是自给自卖或者都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所以批发市场的整体经营效率和交易成功率都比较低。
3 内蒙古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中的政策保障
内蒙古农产品的多站式渠道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一站式则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3.1 生产加工环节的保障措施
(1)以科技兴农为根本。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内蒙古农业想要摆脱低产、风险高、卖难等一系列难题都要以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为出发点,不仅在于对农产品种养殖过程中农业新技术的运用,还要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电子技术和资源,实现农业信息网络化。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是主体,但同时要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新技术的实际使用者归根结底还是普通农民,因此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自治区政府应合理规划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受过高等教育返乡务农的新一代农民的带头作用,搭建农业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合作平台,强化农业科研试验站、农技推广示范基地的科普作用,營造农村科技文化氛围,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其增收致富奔小康。
(3)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合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创新模式,已经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内蒙古农民合作社的数量逐年上升,但合作社的质量却是参差不齐,因此引导建立健全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完善合作社的各项功能,提升合作社的影响力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
(4)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应开发多种形式向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提供金融服务。响应国家政策,探索用土地流转经营权、草场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业机械设备所有权等几种权证抵押贷款,把沉睡在农村牧区的各类资源唤醒,变为有权属、有价值、能交易的抵押资产。
此外,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特点,依托人民银行征信平台,建设农户信用评级体系,为涉农贷款提供信用保障。
(5)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自治区政府应鼓励和引导保险机构根据地区农业发展需要,探索在积极承办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的同时,围绕内蒙古特色农业,大力拓展商业性涉农保险,形成了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为主导,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新服务格局。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建立保险意识,正确认识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6)推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产业链延伸不仅能够促进农产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加工产业、加工企业发展,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创业创新、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社会和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一是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使其不断衍生新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与发展,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二是提供企业相互合作的各种机会,培育企业间的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壮大农产品产业集群;三是利用龙头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的种养殖及深加工的管理经验,带动地区农业向绿色农业发展;四是打造和推出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
(7)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6年6月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出建立追溯管理运行制度、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强化农业部门追溯管理职责、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加强政策扶持等要求。内蒙古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规模扩大的同时,要更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形成政府、农技部门、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
各级政府除了关注农产品种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还要关注与种养殖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不受到当地工业企业的污染和破坏。
3.2 物流运输环节的保障措施
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农村物流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邮政系统、供销系统、商贸企业现有网络资源,以此为基础继续拓展其辐射范围,尽快填补农村市场的空白区域,打造一批兼具商贸物流等多功能的农村商贸物流服务站,推动农村电商物流综合发展。加强冷链物流建设,采用各种方式补偿和奖励方式鼓励冷链物流资源投入主体,大力扶持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网络的建设项目,尽快打造出集分级预冷、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并积极推广“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模式,大力扶持平台企业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3.3 市场销售环节的保障措施
(1)合理布局大型批發市场建设。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对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城市居民菜篮子供应、掌控和稳定市场物价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内蒙古批发市场数量不少,但是市场的选址缺乏从全区范围内统一规划。市场规模也较小,辐射的区域主要围绕当地市场。内蒙古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人对批发市场的印象就是“脏、乱、差”。
因此,自治区政府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多方投资”的原则,切实抓好农批市场的培育建设。要把农批市场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对市场的布局、功能与标准条件等提出明确要求;要避免建设设施简陋、大棚式的低档次市场;要在继续鼓励多方兴办农批市场的同时,加大政府的调控和投资力度。
在批发市场设计和管理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及其它城市大型批发市场的经验。批发市场不仅要实现商铺的交易的便利性,此外在仓储、包装、运输、停车等方面也要提供系统化服务。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市场交易信息、行业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流及时、准确到达商户。此外,批发市场的卫生状况会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因此在市场设计过程中要对排污系统科学规划,市场管理者监督商户养成良好地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2)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鼓励各个村镇打造“一村一品”。所谓“一村一品”,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已经拥有了一批声誉良好的特色农产品,例如苏尼特羊肉、磴口华莱士等,但只有少数品牌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多数仅具有地区知名度。因此,打造农产品品牌集群,利用全媒体推介优势农产品,是涉农企业和各级政府应联合所推动的。
(3)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农产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结合本地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尽快形成适应于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农业组织、农户的电子技术培训;另一方面鼓励涉农企业自建线上销售平台或与其它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产地直销直供。
(4)鼓励直销模式蓬勃发展。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原来无法直销的很多农产品也变得轻而易举。直销模式,不仅有利于降低菜价,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受益。不论是合作社或是本地涉农大企业开设直营店还是借助电商平台打造O2O新模式,各地政府都应该加以鼓励,在税收、用地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加快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信息农业。
参考文献:
[1] 刘刚.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8):5-10.
[2] 于战平,张晓林.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完善中国都市现代农业产销体系[J]. 世界农业,2014(6):28-31.
[3] 吴干冰,陈本新. 日本、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考察报告[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25-28.
[4] 汤晓丹.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的相关建议[J]. 物流科技,2016(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