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宁
摘要:就业作为一个压力较大的问题,它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和途径,与改革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如今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有所增加,更是加剧了就业问题。本文将从现状、效应、影响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1.概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与就业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往往都是最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尤其是正在飞速发展的我国,就业问题则更为重要。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中可得出结论,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则越能促进就业问题,此外,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也有着一种稳定变化的关系。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人民的收入与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现实问题:就业岗位供大于求。要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就业机会成了最有效的根本出路,而能否扩大就业,关键在于经济增长。在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劳动力与资本的投入,而投资的增长则会导致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就业量也进而增加。
一方面,出口需求量的减少,是全球经济与就业问题自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产生的最大影响之一,在这种长时间低速增长外贸出口的状态下,对外贸型的就业人员有着严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正是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被排除的部分劳动力。经济发展的增長与转变,势必会对就业与产能进行淘汰,由此便产生了劳动力需求量与结构性失业并存的重大问题。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产生了分析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而在本文的研究思路中,将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2.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理论分析
2.1经济增长与就业等相关概念
就业被国际劳动组织定义为:有劳动能力与愿望的人在法定年龄中,依法从事社会经营活动来获取报酬。而就业概念包括以下含义:第一,参加者须具备劳动能力及意愿;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必须为社会经济类,而非家庭劳动;第三,所参与的劳动必须有收入或是报酬,而并非无偿公益或是义务劳动。
经济增长则属于宏观经济范畴,狭义上指GDP的增长。它通常指国家人均收入或产出水平,在时间跨度较长的情况下持续增加。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则是以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作为评估标准与标志。是否对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有利、是否于投入产出效益提高有利以及是否对经济结构优化、社会需求、社会福利等方面有利,是选择经济增长方式应坚持的三条原则。
2.2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早已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而经济学家们普遍一直认为两者在变动趋势上,有着互为循环的一致性,就业的增加有很大程度上依赖了经济的增长。然而,经济作为治理国家的一大重要支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以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都是其重要职能,与每一项财政政策都有着密切联系。为实现全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在可接受范围保持收入差距,同时利税收来调节、分配收入,并通过支出手段为就业提供机会,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间的结合,便是财政收入分配的职能。经济的增长,会在两方面体现出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第一,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第二,就业结构会因产业结构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得出,经济的增长将同时影响劳动的供给与需求,而正是从这种供求关系中,才能将二者间的关系深入剖析。
3.经济增长对就业产生的效应
作为一种派生需求,劳动力需求从微观角度看来,是企业必须提供的服务或是产品,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在生产力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一定需求。而从宏观角度展开,投入劳动力要素是社会为保持一定经济增长率的需要。如今,业界普遍在经济增长会促进就业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劳动就业力与国家经济将同时增加,但反之则是社会需求也同样增加,进而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结果。索洛模型作为最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可以充分并直观地展现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影响,可总结为经济增长、资本增长与技术进步,是取决劳动力增长需求的三个部分,同时也是分析、研究其需求的三个必要因素。
总结
总体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超于其他国家,可就业弹性却偏低。就业率的慢速增长,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偏大,导致了我国在数据上并没有明显优势。就目前来看,经济增长并未使劳动力的质量变高,而只体现在了增加的数量上。
与此同时,我国人力资本正处于转型期,有着明显的劳动力垂直效应,可以从教育投资结构优化入手,进而改善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根据分析过后,可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就业机会的扩大却不能由经济增长直接转化。就业问题要通过政府转变宏观调控思路,从公共控给的增加等间接手段来解决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状况下所产生的就业问题。
根据上文总结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就业问题的效应偏低,主要因为过高的劳动要素替代,而且在增长方面过度依赖资本要素;其次是因为就业结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整体滞后于产业结构;以及质量偏低的劳动力供给,导致的难以将其进行转移;最后是较多的农业劳动力剩余,没有着重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治理国家的重要基础及支柱就是财政,单纯地促进就业只能短期地治标,而推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才能长期地从源头上治本。
参考文献:
[1]王经绫.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